APP下载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分析

2016-02-05黄荣彬葛绍华林丽娟方朝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5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口病儿科

黄荣彬 葛绍华 林丽娟 方朝生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分析

黄荣彬 葛绍华 林丽娟 方朝生

目的 探讨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方法 对2010年4月~2016年4月诊断为早期重症手足口病的90例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90例患儿的发热和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结果 小于3岁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90例患儿中发生中等度发热和高热分别为39例(43.3%)和51例(57.0%),神经系统受累情况中惊跳90例(100%),57例(63.3%)患儿精神状态尚好,18例(20.0%)患儿发生激惹,21例(23.3%)患儿发生肢体抖动症状,共13例(14.4%)患儿发生呕吐。87例(96.7%)患者从发热到出现惊跳症状的时间在3 d以内。结论 临床可依据持续发热、惊跳等临床表现以及3岁以内的高发年龄有效、及时、便捷地发现早期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以便于及早住院治疗,降低患儿死亡率。

手足口病;重症患儿;持续发热;惊跳;肢体抖动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在儿科发病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较轻,只有少数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干脑炎导致血管神经性肺水肿和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尤以3岁以下儿童多见[1-2]。在暴发流行期间尽早筛查出重症患儿,及时收住院,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和避免死亡患儿的发生。现对我院诊断为早期重症手足口的90例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重症手足口患儿的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儿科诊断为早期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卫计委2010年4月20日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3]的诊断标准诊断,将90例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三组,第1组:6月~1岁,9例(10%);第2组:1岁(含)~3岁(含),66例(73.3%);第三组:>3岁,15例(16.7%)。主要治疗措施:(1)控制颅内高压:20%甘露醇,每次0.5 g/kg,1次/6 h,20~30 min快速静脉注射,对频繁惊跳、精神差的患儿给0.5 g/kg,1次/4 h,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给药间隔。(2)甲基泼尼松龙2~4 mg/(kg·d),根据病情尽早减量或停用,一般用药3 d左右。(3)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总量2 g/kg,分2 d给予。(4)利已韦林10 mg/kg,用药3~5 d。(5)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等。90例患儿均治愈。

1.2 方法

统计分析90例患儿的发热和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发热分中等度发热(38.5℃~39℃)和高热(高于39℃);神经系统受累情况观察指标有精神状态、激惹、惊跳、肢体抖动和呕吐,精神状态分尚好、倦怠和差3个等级,由主管医师自主判断。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90例患儿中等度发热和高热分别为39例(43.3%)和51例(57%),其中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的中等度发热和高热分别为:4例和5例,27例和39例,8例和7例;90例(100%)患儿均发生惊跳症状;57例(63.3%)患儿精神状态尚好,其中第1组、第2组和第3组分别为9例(100%)、45例(68.2%)、3例(20.0%);倦怠27例(30.0%),其中第2组18例(27.3%),第3组9例(60.0%),差6例(6.7%);共30例(33.3%)患儿发生激惹,均为第二组患儿(45.4%);共18例(20.0%)患儿发生肢体抖动症状,均为第二组患儿(31.8%);共13例(14.4%)患儿发生呕吐,其中第1组、第2组和第3组分别为3例(33.3%)、5例(7.6%)和5例(33.3%)。

2.2 发热到出惊跳的时间

90例患儿中26例(28.9%)在1(含)~2 d出现惊跳症状,其中第2组24例(36.4%),第3组2例(20.0%);51例(56.7%)在1(含)~2 d出现惊跳症状,其中第1组9例(100%),第2组36例(54.5%),第3组6例(66.7%);10例(11.1%)在2 (含)~3 d内出现惊跳症状,其中第2组6例(9.1%),第3组4例(26.7%);3例(3.3%)在≤3 d出现惊跳症状,均为第三组患儿。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1~3岁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且该阶段患儿神经系统受累的各临床表现发生率(精神倦怠、激惹、肢体抖动)均较其他两组高。但3岁以上的儿童也不能忽视,本组中有1例为8岁的儿童。本组90例患儿均出现持续发热,其中43%出现中等度发热;57%为高热;90例(100%)患儿均出现惊跳,同时发现从发热到出现神经系统损害主要集中在发热3 d内,提示对持续中等度以上发热3 d的患儿需进行严密观察。惊跳为脑干功能受损害的早期临床表现,具体表现为突然出现的短暂的电击样四肢抽动,常在睡眠时为多[4]。而发热和惊跳也最易被家属察觉和感知并在就诊时描述,极有利于在家庭中的早期识别,利于及早就诊[5-6]。

综上所述,依据持续中等度以上发热、惊跳等简单的临床表现,结合重症手足口病3岁以内的高发年龄,可能简便、及时、有效地发现早期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以便于及时收治住院并进行有效治疗。同时,广大基层单位在当地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面对大量的患儿时可以根据以上几个临床特征性表现,便捷地筛查出早期重症病例,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集中收治或转诊重症患儿以降低病死率。

[1] 王文平,陈必全,方庆丰,等.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120例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9):136-137.

[2] 李素华,陈洁,汪洪姣,等. 浙江省温州地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0,3(6):337-33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4] 俞蕙. 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临床早期识别[J]. 中华儿科杂志,2012,50(4):284-285.

[5] 陈永平.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与处理[J]. 医学与哲学,2010,31(18):12-14.

[6] 林海生,杨思达,宁书尧,等. 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19例临床分析[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6):520-524.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hildren With Serious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HUANG Rongbin GE Shaohua LIN Lijuan FANG Chaoshe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Jian’ou Hospitals of Fujian Province Healt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an’ou Fujian 353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early latent children with serious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Methods 90 cases of early latent children with serious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to analysis the fever and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Results The occurrence rate of high fever,startle,good mental state,irritation,limb shaking and emesis of 90 cases were 43.3%,57.0%,100.0%,63.3%,33.3%,23.3% and 14.4% respectively. And the time from fever to startle symptoms in 87 cases was within 3 days. Conclusion Early latent children with serious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could be founded by continued fever,startle and ages effectively,timely and conveniently.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Children with illness,Persistent fever,Startle,Limb shaking

R183

A

1674-9316(2016)15-0042-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5.023

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建瓯市立医院儿科,福建建瓯 353100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口病儿科
儿科专栏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拥有五方面的精神状态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万玛才旦的寓言式小说——在深层意识对精神状态的叙述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饭气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