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改革的风险及其控制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风险事业单位

孙 莹

辽宁行政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事业单位改革的风险及其控制

孙莹*

辽宁行政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事业单位改革,不仅涉及超过126万个单位和4000多万从业人员,而且涉及事业单位机构布局的调整、管理体制的创新、运行机制的变化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事业改革会触及到很多深层次的利益,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只有对这些风险进行认真分析,寻找对策,控制风险,才能保证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成本;风险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风险预测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体制不顺,权责不清,这些现象造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不高、浪费流失严重。从外部监督看,监管部门还未“到其位、司其职”,没有真正的起到监督作用,无法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状况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从内部监督的角度来看,管理队伍不完整,职能部门没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监管职责。

(二)改革中的人力资源风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风险主要源于:首先,事业单位人员的观念相对保守落后,既得利益的心理较为明显和严重。其次,事业单位员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事业单位和本单位职工之间的权力和义务关系模糊不清,难于整理。再次,大多数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薄弱,在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绩效、薪酬、晋升等方面的制度标准等不够清晰明确。最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缺乏现有形势下所需要的强大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尤其是危机处理和变革管理能力不足。

(三)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的风险

如果事业单位改革不能保证公平性,必然要造成四千多万事业单位人员的抵触,必然要遭到各界的诽议,必然要造成社会积怨,激化或积累潜在的不利社会发展的因素。

(四)改制中的法律风险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政策与法律如何协调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处理劳动关系方面、国有资产清理方面、事业单位转让定价等,需要特别注意法律风险,尤其是转换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的事业单位。

(五)转企改制事业单位和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生存风险

转企改制事业单位和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之后,面临一系列新环境、新情况,适应并利用新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摆脱旧体制下背负的沉疴,使通过改革转变为企业的事业单位或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调整之后能够尽快步入经营、发展的正轨,是现在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而且,这也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志。

二、事业单位改革的风险控制

(一)经验借鉴

从国际经验来看,不管是哪个方面的改革,阻力和动力的分析及对应的制度设计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关键点。事业单位改革要结合实际,选择切入点破冰先行,抓住关键,妥善处理改革的难题。要从制度规范的角度切实保障相关人员的福利待遇不受损害,对于改革的方向有清晰准确的把控,积极有序的配套推进相关的各项改革。

(二)风险评估

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改革中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首先,合法性评估。包括涉及到改革的重大事项的决定、制度及执行规则,是否符合党和国家总体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现行政策要求、法律规范等;其次,合理性评估。包括涉及到改革的重大决定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有利于扩大民生等;再次,可行性评估。制度设计是否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是否充分考虑到时间、空间和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最后,安全性评估。包括改革是否存在引发群体性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风险或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等。

(三)政策支持

支持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支持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着力于减少改革的阻力,给事业单位输血。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集中在如何保障改革单位员工的利益平衡;第二,着力于增强改制后的事业单位自身的造血能力。

(四)法律规范

首先,政府和事业单位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的理顺。政府和事业单位,是一种行政法律规范下的、合理、有度、有效的相互作用关系。其次,政府作为公共利益代表和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理人角色之间的法律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事业单位改制的过程就是使政府更好的担任公共利益代表,使事业单位更好的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过程。最后,改革中的民事法律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别:第一,原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之间的人事及劳动法律关系。第二,原事业单位和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第三,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代理和服务合同法律关系。

(五)舆论引导宣传及社会心理疏导

宣传、新闻部门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宣传报道。报社、电台、电视台要开辟专题、专栏,实事求是的宣传改革的必要性,宣传改革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准确的传达国家及省市的相关文件,宣传中央和省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宣传外地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宣传当地的改革先进典型,营造改革氛围。

(六)打造容错机制

容错机制就是为了保证开放创新的带头人不会因为敢于尝试而受挫成为改革中的反面典型,激励改革的主导者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通过容错机制去保证创新的环境,保护创新的精神。首先,容错机制需要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一方面,要防止容错机制功能被放大滥用。另一方面,要把握原则,在科学决策的前提下做到慎用。其次,通过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最后,通过建立“容错机制”大力营造允许试、允许错、允许改、允许闯,鼓励探索、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和用人机制。

** 作者简介:孙莹,女,辽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152-01

猜你喜欢

风险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