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综述

2016-02-04袁聚录

山西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应急管理机制

任 静 袁聚录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综述

任静袁聚录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多种城市公共危机事件相继出现,诸多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问题逐渐进入学界视野,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象。客观而言,国内外既有可借鉴之处,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从国内的研究来说,我国关于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发展迅速,研究质量不断提升。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国内研究尚有不足,应急管理理论和机制也不够健全。对国外学者的研究而言,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研究学科,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但是从国情来看,我国城市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存在着自身的特点,这就需要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逐渐放宽对人口流动的控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得以加速。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引起城市公共危机事件的潜在诱因也不断增加,城市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城市公共危机事件不仅影响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行,也影响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不利因素。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引起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问题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关于此问题,一些国内外学者展开了相关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为学界研究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相关研究主要表现为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主要从研究发展的三个时期展开分析。

2003年以前,应急管理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灾害的管理,而对应急管理的一般规律等综合性的研究较少。与此相对的研究成果也就集中表现在了单项灾害、区域综合灾害、减灾对策以及灾害保险等方面。其中,魏加宁的《危机与危机管理》较为系统的叙述了现在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就目前来看可以检索到的我国最早对应急管理进行研究的学术性文章。另外,许文惠、张成福等主编的《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将危机管理的研究领域从国外转向国内,并且将研究集中于政府对危机的管理和决策。

2003年至2007年,应急管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由于2003年“非典”事件的发生,呈现出了我国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因此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非典”事件的相关研究。其中,房宁等主编的《突发事件中的公共管理——“非典”之后的反思》是针对“非典”事件本身进行的研究。而薛澜等的《防范与重构:从非典事件看转型期中国危机管理》则以“非典”事件为契机,从整体的角度对危机管理进行了相对全面的研究。另外,也出现了一些宏观层面的研究,如薛澜等的《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以案例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手法,来寻求我国在转型期产生危机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顺利转型的方法。

2008年至今,应急管理研究的质量提升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从专题和整体框架两个方面对应急管理进行研究,从而使研究内容得以不断深入。2008年的南方雪灾、汶川特大地震等城市公共危机事件的相继发生,使研究者站在不同的研究角度来分析我国应急管理的现状,从而总结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如闪淳昌、周玲的《从SARS到大雪灾: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脉络及经验反思》,分析了我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总体战略思路。另外,应急管理在注重理论性研究的同时,开始涉及一些新兴领域,同时也逐渐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加深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促进了应急管理的综合化发展。

另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涉及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与机制的构建问题。如薛澜、彭宗超、顾林生等的《中国城市危机管理研究报告》,分析了北京在转型时所存在的风险,得出其所面临的危机的根源与特征,从而提出了构建首都城市危机管理体系、实现城市治理结构顺利转型的整体战略设计和制度安排。崔东杰、梁占方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危机管理初探》认为,灾难的产生无关乎社会形态,公共危机存在于任何社会中。张鹏的《创新和完善城市危机管理机制》指出,以前的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着各自为政、效率低下、机制不健全等不足,不适用于当今城市化的发展,应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完善我国城市的危机管理机制。龚维斌的《建立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认为公共管理机构是一个建立了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并且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解除公共危机,从而使社会得以发展,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得以进行的一个系统工程。

总体来说,国内研究有许多可取之处,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从目前的研究内容来看,我国对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主要以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为目标,而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涉及不足。如在对我国国内具体公共危机事件的调查研究方面,相关资料较少,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并且不易操作;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基础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缺乏适当、全面的研究方法,从而降低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第二,从目前的研究领域来看,我国对城市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主要从政治学和管理学两个领域展开。然而,由于城市公共危机事件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且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因此需要除政治学、管理学之外的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介入,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认识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创建更加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第三,从目前的研究层次来看,我国对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还停留在相对较浅的层面,不够深入。如对城市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偏重于静态研究和宏观研究,对城市公共危机事件的动态观察和微观研究存在不足;形成的应急管理机制从短期来看具有一定的效果,却不适用于长期应对。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表现为关于危机管理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主要从三个时期展开分析。

20世纪70-80年代,危机管理研究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危机管理方面的理论不断形成并取得了发展,随着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的扩展,危机管理在与其他研究学科相互融合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如1982年,E·L·克兰特利(E.L.Quarantelli)以社会学为研究视角来分析各类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从而形成一系列有关危机管理的研究成果;1986年,史蒂文·芬克(Steven Fink)的《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不仅给出了危机管理的概念,并且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对危机管理进行了研究;1989年,罗森塔尔(Rosenthal Uriel)等的《危机管理:应对灾害、暴乱与恐怖主义》(Coping with Crises:The Management of Disasters,Riots and Terrorism),对组织结构与危机管理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他们认为随着传统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所存在的不足,这种组织结构已经处于落后状态。另外,他们还指出社会管理系统对危机的应对具有深层次的影响作用。

20世纪90年代,危机管理研究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取得许多与危机管理相关的研究成果。如劳伦斯·巴顿(Laurence Barton)的《组织危机管理》(Crises in Orgnization)、罗伯特·希斯(Robrt Heath)的《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 for Managers and Executives)等,不仅对危机管理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分析,而且更加深入的对危机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研究。1991年,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Pijnenburg)归纳出危机管理的PPRR模式,即预防、准备、反应、恢复;1992年,格林(Green)指出,危机管理的特征就是指事情已经发展到一种难以控制的地步。以这种特征为前提,当危机发生时,时间将成为关键,而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尽量控制住事态以防其肆意发展,当事态已然失控时,需要对事态进行再控制,从而将造成的损失程度降低到最低;1993年,米特罗夫(Mitroff)认为,作为危机管理者,需要做好对危机事件的事实调查,搜集危机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将搜集的信息加以分析、整理。最后再将分析整理后的信息传播给相关人员,加强各个方面的相互沟通。

2001年以后,针对恐怖主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研究时期。“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促使美国学者对危机管理研究方向发生转变。他们不再偏重于定性研究,而是将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定量研究和微观应急技术研究。2002年,杰克逊(Jackson)对当人们处于恐怖袭击的情况时,为保全自身,应该具备哪些装备并采取哪些措施进行了研究。而罗纳弗兰(Rhona Flin)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探究在危机情况下,做出应对策略的方法。

另外,一些学界还就城市危机管理展开了具体性研究。国外学者将城市管理学中与城市危机管理相似的概念称为应急管理,并形成了一些与应急管理相关的研究成果。如《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原则和实践》,对应急管理的研究提供了帮助;而《城市应急管理与计划》论述了应急管理的概念、计划制定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对城市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学者对危机管理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学科。随着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对危机事件应急管理进行研究的重要性。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研究的视角和范围也进一步拓展,从而取得了许多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危机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然而,就我国而言,虽然国外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各国国情和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同,需要我国的研究学者从本国或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批判性的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来构建适合我国的城市公共危机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理论。

[参考文献]

[1]高小平,刘一弘.我国应急管理研究述评(上)[J].中国行政管理,2009(9):29-33.

[2]闪淳昌,周玲.从SARS到大雪灾: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脉络及经验反思[J].甘肃社会科学,2008(5):40-44.

[3]钟开斌.回顾与前瞻: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D].政治学研究,2009(1):78-88.

[4]薛澜,彭宗超,顾林生.中国城市危机管理研究报告[M].同心出版社,2005.

[5]崔东杰,梁占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危机管理初探[J].职业时空(研究版),2006(24):43-44.

[6]张鹏.创新和完善城市危机管理机制[J].美中公共管理,2006(3):44-46.

[7]龚维斌.建立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6(04):19-23.

[8]吴丹丹.当前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机制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

[9]Steven Fink.Crisis Management: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M].NewYork:Allleriean Management Assoeiation,1986.

[10]Rosenthal Uriel,charles Michael T.,Hart P.T.Copying with Crisis:The Managemeof Disasters,Roits and Terrorism[M].Springfield:Charles C Thomas,1989.

[11][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王成,宋炳辉,金瑛译.中信出版社,2001.

[12]W.Timothy Coombs.Ongoing Crisis Communication-Planning,Managing,and Responding.New York:Sage Publication,Inc.,1999.

[13]李迎君.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07.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009-02

猜你喜欢

应急管理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营配信息集成的客户停电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知识元和有色Petri网的应急实施流程优化方法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