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碧约支系传统服饰审美解读以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克曼村为例
2016-02-04李丽祥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文化馆云南普洱654800
李丽祥(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文化馆,云南 普洱 654800)
哈尼族碧约支系传统服饰审美解读
以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克曼村为例
李丽祥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文化馆,云南 普洱 654800)
【摘要】本文以墨江县联珠镇克曼村的民族学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解读哈尼族碧约支系传统服饰的款式、色彩、饰物、纹样的文化意义及蕴含价值。作者认为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
【关键词】服饰;款式;色彩;饰物;纹样;价值
墨江哈尼族碧约支系有63359人,居住在联珠镇、龙坝乡、雅邑乡、泗南江乡、那哈乡、坝溜乡、通关镇、景星乡、龙潭乡、文武乡、新安乡、孟弄乡十二个乡镇,居住人口最为集中的联珠镇有36898人。碧约人约占墨江县哈尼族总人口的30%。本文以联珠镇克曼村的哈尼族碧约人田野调查为例:
联珠镇是墨江县哈尼族碧约人最集中的乡镇,克曼行政村隶属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地处联珠镇北边,距联珠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到联珠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东邻元江,南邻碧溪,西邻卧龙,北邻栖马。辖下帮扫、三公箐等14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07 户,有乡村人口2400人,其中农业人口2400人,劳动力98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97人。现有农户507 户,有乡村人口2400人,其中哈尼族2315人,哈尼族碧约人约占总人口的90%。农业人口2400人,劳动力98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97人。
全村国土面积26.00平方公里,海拔1,520.00米,年平均气温16.40 ℃,年降水量 1,110.00 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738.00 亩,人均耕地0.7亩,林地19,511.00 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225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
一、款式
就联珠镇克曼村哈尼族碧约人服饰而言,联珠镇克曼村哈尼族碧约人服饰,布料是自织土棉布,质底细腻、均匀,他称为“碧约布”,在哈尼族自织土棉布中属上乘之布,具有吸热性强、保暖效果好的特点。
哈尼族碧约男子的服饰比较单一,款式朴素、大方,为紧身短领对襟衣,宽松长裤(大裆裤),黑色包头。鞋子为毛边底布鞋。
哈尼族碧约儿童头戴六角小帽,帽上有银泡,衣服上有少量刺绣纹样。鞋子为毛边底布鞋。
哈尼族碧约姑娘(未婚女青年)的服饰为藏青色长衣、长裤、长裙(长裤穿在长裙理面,长裙、长裤为藏青色土布),头戴六角小帽,上着无领、右衽斜襟衣、长及膝盖,高开衩、袖长,内穿白色有领衬衫,腰系土布刺绣腰带,腰带以银币为扣,腰带上绣有万字纹、方格花、橄榄叶、蝴蝶纹、蜜蜂纹、万年青树、八角花、山水文等。腰前系一块藏青土布刺绣围腰,围腰长及脚踝关节,围腰下方有彩色丝线坠缨长约12厘米,围腰上饰物一般有银泡、银鱼、银蝴蝶、银链、银玲、彩色串珠等。围腰左右各有一根白色土布飘带,一般与围腰同长,宽约5厘米下方有彩色丝线坠缨,长约12厘米,飘带上饰物一般有银泡、银玲、银芝麻玲等,刺绣纹样有蝴蝶纹、万字纹、八角花等。鞋子为毛边底布鞋。
哈尼族碧约已婚妇女的服饰为长衣、长裙、长裤型(长裤穿在长裙理面,长裙、长裤为藏青色土布),耳垂穿戴银饰苤菜花耳环或梅花形耳环,戴六方银手镯一对。头包藏青色土布包头前方高25~30厘米成“板瓦”型,包头后方宽约20厘米长及腰间直垂而下,包头布在头后方肩部下有12~15厘米的手工编织山水纹和井字纹,下方为多根包头布经线搓成的坠缨长30~40厘米。上着无领、藏青色或绿色右衽斜襟衣、内穿白色有领衬衫,哈尼族碧约已婚妇女的外衣为白色土布短袖长衫型外套,袖长及肘关节,衣长及膝关节,髋关节以下左右开叉,红线滚边,外衣背部用红线绣有水平、垂直的经纬线 ,一般经线4股,纬线8股。在衣尾背部10~30厘米高之间绣有蝴蝶纹、八角花、山水纹、万字纹、成排成对的小人。腰系白色土布刺绣腰带,腰带以银币、银蝴蝶为扣,腰带上绣有万字纹、方格花、橄榄叶、蝴蝶纹、蜜蜂纹、蜘蛛纹、小鸟、花篮、万年青树、八角花、灯笼花、太阳花、山水文等,纹样个数都为偶数,刺绣多为二方连续图案。腰前系一块白色土布刺绣围腰,围腰长及脚踝关节,围腰下方有彩色丝线坠缨长约12厘米,围腰上饰物一般有银泡、银鱼、银蝴蝶、银蜜蜂、银链、银玲、彩色串珠等,刺绣纹样有万字纹、方格花、橄榄叶、蝴蝶纹、蜜蜂纹、蜘蛛纹、八角花、灯笼花、太阳花、山水文等,纹样个数都为偶数,刺绣多为四方连续图案。围腰左右各有一根白色土布飘带,一般与围腰同长,宽约5厘米,下方有彩色丝线坠缨,长约12厘米,飘带上饰物一般有银泡、银玲、银芝麻玲等,刺绣纹样有蝴蝶纹、万字纹、八角花等。长外衣短袖外各穿戴有一个长12~15厘米的白色或藏青色刺绣套子,一般刺绣纹样为万字纹、回型纹、山水纹、蝴蝶纹、蜜蜂、八角花、蜘蛛纹、太阳花等。鞋子为毛边底布鞋。
碧约人服装款式、饰物、纹样、穿戴,形成了碧约人独特的服饰文化。未婚姑娘头戴六角小帽,身穿藏青色长袖长衣。已婚妇女包头穿白色短袖长衣,银饰、刺绣纹样比未婚姑娘丰富。未婚姑娘的服饰给人第一印象端正、大方,已婚妇女的服饰给人第一印象华贵、大气。
二、色彩
服饰的色彩不仅标志着一个民族的个体属性、地域属性、年龄和婚姻属性,在哈尼族看来还具有驱邪消灾、祈求祥和之意。联珠镇克曼村哈尼族碧约人的服饰色彩,以蓝黑色、白色为主,红色、绿色次之,黄色最少。在色彩明度上以低明度的蓝黑色为主,同时辅以高明度的白色(布料的白色和银饰的银白色),再用中明度的红、绿、黄相协调。在色相上,碧约人的服饰色彩通过黑白灰的搭配给人一种饱满而庄重、充满精气神的视觉感,在红、黑两种颜色的搭配上体现出了相当高的色彩搭配水平。黑色和白色是联珠镇克曼村哈尼族碧约人服饰的主导色彩。哈尼族尚黑,有多种传说,有的传说是哈尼族在与外族入侵战争中,战败迁徙逃命过程中,受到喜鹊的启发,把原来白色的衣裤染黑,躲过了敌人的追杀。有的传说又这样描述,哈尼族居住的地方魔鬼横行,坏人当道,一次,哈尼族年轻美丽的姑娘遭坏人追赶,在逃难中,蓝靛把姑娘的白色衣服染青、染黑,使年轻美丽的哈尼族姑娘免去了灾难,躲过了坏人的凌辱。
黑色色相深沉,给人以收缩感。哈尼族认为黑色是吉祥色,生命的保护色。哈尼族碧约人以黑为美,认为黑色是庄重、圣洁之色。黑色从色彩的心理来看,庄重、沉稳。
古人认为红色是生命的象征,从古代的洞穴壁画中可以看出红色是原始人最喜爱的一种颜色。从色性来看,红色给人以扩张感,给人以激情;红色在华夏民族的理念中是吉祥、如意,欣欣向荣的象征;红色在哈尼族的理念中是吉祥的象征,是血的象征,是火的象征,是太阳的象征,是生命的象征。在墨江哈尼族传说中,红色的地方是神居住的地方,是太阳停留的地方。太阳是红色的,哈尼族是一个崇尚太阳的民族,追赶太阳的民族。联珠镇克曼村哈尼族碧约人崇尚红色,其刺绣上用的线80%左右为红色,红色在哈尼族碧约人服饰中具有“避邪”、“消灾”、“吉祥”的象征意义。
(1)水平运输。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最佳使用时间为1 h之内,这就需要对混凝土搅拌地点与浇筑地点的距离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在最佳的时间内使用。混凝土搅拌完成后需要运输到浇筑地点,因此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保水性、流动性和粘聚性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白鹇鸟是哈尼族的吉祥鸟,哈尼族的祖先崇尚白鹇鸟浑身的洁白,在传说中哈尼族的祖先仿照白鹇鸟的颜色穿绣花白衣裤是在哈尼族碧约人已婚妇女的服饰中最能体现的。据联珠镇克曼村哈尼族碧老人约人讲:“碧约人已婚妇女的包头就是白鹇鸟头上的黑毛,白色长外套就是白鹇鸟头洁白的羽毛。”在哈尼族的生存发展中,哈尼族认为凡是有利于哈尼族生存发展的颜色,就是美丽的,反之就是不美丽的,白色清新、爽洁,联珠镇克曼村哈尼族碧约人服饰上白色是哈尼族碧约女人纯洁、美丽、善良优良品格的体现和对白鹇鸟的崇尚的再现。
哈尼族碧约人的服饰色彩除了显其地域性特征、个体属性和装饰美感外,还折射出碧约人对色彩的审美心理、审美理念、审美追求,通过对哈尼族碧约支系已婚妇女和未婚姑娘服装色彩的比较,和哈尼族碧约支系未婚姑娘不穿白色外依传统,窥见吻合了哈尼族尚黑的传说。同时赋予了碧约人对色彩的特殊意义。如神话传说、宗教信仰、自然图腾崇拜等,充分展现了一个民族的色彩文化。
三、饰物
联珠镇克曼村哈尼族碧约人的服饰,以银饰为主,配以各色串珠、毛线坠缨。其饰物搭配简繁有致,韵味无穷,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在中国画论中,论述繁简之美“疏能跑马,密不透风”,简之有繁,繁之有简,体现着美是辩证统一的哲学观点。从视觉审美来看,克曼村哈尼族碧约支系女人的衣着款式端正、大方,刺绣的繁、银饰的简,构成了一简一繁的辩证统一。
联珠镇克曼村哈尼族碧约人饰物的简与繁。简:一是饰物装饰色彩简洁,二是部分饰物造型简洁,如银泡。繁:一是刺绣装饰部位多,外衣袖套、腰带、围腰、飘带、外套衣尾等;二是刺绣纹样多,八角花、山水纹、万字纹、方格花、橄榄叶、蝴蝶纹、蜜蜂纹、蜘蛛纹、八角花、灯笼花、太阳花等;三是饰物种类多,有银泡、银币、各色串珠、毛线坠缨等;四是饰物的文化底蕴丰富;五是饰物形状各异,五彩斑斓,有长有短,有方有圆,有大有小,有直有曲。
联珠镇克曼村哈尼族碧约人的服饰、饰物简中见繁,繁中见简。体现着哈尼族碧约人的奇思妙想。其银饰造型各异、种类繁多,造型繁简有致,显示出哈尼族碧约女人的质朴、忠厚之美;刺绣的精细,体现了哈尼族碧约人姑娘的心灵手巧,衣边刺绣上的山纹、水纹体现了哈尼族碧约人姑娘灵动之美,橄榄叶、蕨蕨草、灯笼花、蝴蝶纹、蜜蜂纹、蜘蛛纹、银饰上的羊奶果花纹,是哈尼族碧约人浓浓的山野气息的见证。银饰上的太阳、月亮、星星即是哈尼族碧约人自然崇拜的体现,也是哈尼族碧约人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的见证。
四、纹样
联珠镇克曼村哈尼族碧约人姑娘服装上的纹样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大概可分为几何型纹样、自然型纹样、吉祥型纹样和记事蕴意型纹样四大类型。
(一)几何型纹样
几何型纹样是在我国图案史上出现最早的纹样之一,如新石器时代马家窑彩陶上的菱形纹、三角纹、圆形纹、方形纹等。人类学家就从对美国印第安陶器装饰纹样的研究中发现,除常用的与各种巫术观念有关的图腾外,还有很多抽象的几何形纹样。在我国民族民间纹样中较为常见的有方形、圆形、三角形、六边形、八边形等。
克曼村碧约人服饰上的几何形纹样主要有银泡上的圆形纹样,腰带、衣尾、围腰上的菱形纹、三角形纹、星形纹、方块纹、平行四边形纹、圆心纹等。
(二)自然型纹样
自然型纹样主要来自大自然,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图形纹样。自然型纹样也是我国出现较早的纹样之一.如新石器时代以黄河上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上的水纹、蛙纹、鱼纹等。
克曼村碧约女人服饰上的自然型纹样主要有银饰上的葫芦形、的鱼形、蝴蝶形、蜜蜂形、羊奶果花形、耳坠上的梅花形纹、胚菜花形纹、刺绣上的橄榄叶、蕨蕨草、灯笼花、蝴蝶纹、蜜蜂纹、蜘蛛纹、八角花纹、星星纹、月亮纹、太阳纹等。
(三)吉祥型纹样
吉祥形纹样在中国民间较为普遍,是祈福求吉的图纹。
克曼村哈尼族碧约人服饰上的吉祥型纹样主要有 “梅形纹”。梅在民间有“梅开五福”之说:以梅花的5片花瓣象征五福,“五福”即指福、禄、寿、喜、财。“葫芦形”;葫芦谐音即福禄,因为葫芦籽多,葫芦在民间哈尼族象征繁衍子嗣。“蜘蛛纹”,蜘蛛具为喜蛛,有喜从天降之意。“锯齿纹”,在哈尼族中象征犬齿,有吉祥、驱邪之功效。在克曼村哈尼族碧约人服饰的吉祥形纹样中可以看到汉族文化和哈尼文化交融的影子。
(四)记事蕴意型纹样
克曼村哈尼族碧约人姑娘服饰上的纹样,以她们所熟悉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几何型纹样为主,题材广泛,或抽象、或具象,有的记载了哈尼族碧约人的创世神话,有的记载了传说故事,有的记载了迁徙历史,有的记载了农耕文化,有的记载自然、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联珠镇克曼村哈尼族碧约人的服饰据哈尼老人讲,无论是色彩纹样、还是饰物形状,背后都有一个传说故事,这些故事或显现着哈尼族迁徙的历史, 或折射着哈尼族劳作的记忆,或记载着哈尼族的创世神话,或体现着哈尼族对未来的向往追求。
五、价值
哈尼族碧约支系服饰的主要价值:一是色彩、饰物款式体现的美学价值,色彩明度、纯度、色相、面积大小的搭配,饰物繁简,形状大小,服装款式具有珍贵的美学价值。二是饰物、刺绣、纹样蕴意体现着哈尼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迁徙烙印、民族心理、农耕劳作、自然图腾崇拜,既有哈尼族的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的研究价值。三是哈尼族服饰制作工艺流程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又有文化产业开发特殊价值。
六、结语
哈尼族碧约人的服饰文化是哈尼族服饰文化乃至哈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作为服饰成品,它是物质的。但制作服饰的工艺、服饰观念、文化内涵、纹样蕴意又是非物质的。哈尼族在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哈尼族的祖先为了把哈尼族古老的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采用了古老的象形记事法,把象征某一事物的色相和纹样概括为符号并体现在服饰上,用口承的方式传授给下一代。因此,哈尼族服饰是人们随时、随地、随身携带的哈尼族文化教科书,是哈尼族历史文化的形象化表达。哈尼族服饰是符号,是密码,是无声的语言,是无字的典籍,折射出哈尼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哈尼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2]雪犁主编.中华民俗源流集成(服饰居住卷)[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
[3]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编,哈尼阿培聪坡坡[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4]雷兵.哈尼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5]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6]中央民族大学哈尼学研究所.中国哈尼族学(第二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7]李期博.哈尼族女性服饰及其审美内涵,见:云南民族学会哈尼族研究委员会编,哈尼族文化论丛(第二辑)[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315-340.
作者简介:李丽祥(1976-),男,云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本科学历,就职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哈尼文化方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