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

2016-02-04张政和六盘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科学系贵州六盘水553000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期
关键词:华人华侨辛亥革命贡献

张政和(六盘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科学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浅析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

张政和
(六盘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科学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华夏大地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广大中华民族正在遭受外来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残酷统治。此时新兴的反帝反封建的号角正在中国大地上响起来,身在世界各个地方的海外侨胞们对国内形势尤为关注,对此投身祖国革命事业的华侨和身在海外以经济援助的华侨们成为“辛亥革命”的奠基人。伟大领袖孙中山不但是“辛亥革命”组织者还是先驱者,对于当时的中国人,华侨是一群主体意识明朗、视野开阔、心系祖国、思想前卫、时时刻刻都关心祖国的国内情况以及首先看世界的中国人。有了这些华侨同胞们的参与、支持和援助,最后推翻了腐败的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列强的在华势力。在这段历史上,会让后世的每一个中国人都铭记于心。

【关键词】华人华侨;辛亥革命;贡献

一、十九世纪的华侨

19世纪的海外华侨大多是被迫迁徙到世界各个地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时的华侨很多为生活所迫,很多的贫苦老百姓、手工工业者、贫苦知识分子大都是为求生计远渡重洋,到异国谋生寻找出路,其次就是在国内被政治迫害后逃亡海外的中国人,再者就是由于西方列强的扩张急需大量劳动力,他们以招募“契约华工”为名,“1851 年至1900年间约有 200 余万华工出国”。[1]“到 19 世纪末,海外华侨已达 400 万以上,且高度集中在东南亚地区。”[2]其余的也有到达美国西部、拉丁美洲以等地区的。对于当时华侨在清政府看来就是把他们视为背弃天朝的叛民,很多华侨在回国后经常遭受到歧视、虐待,甚至屠杀等。华侨得不到清朝政府保护,清政府还说华侨咎由自取,很多华侨都是任由凌辱宰割的,其实对于当时的清廷来说自保都存在问题,更不可能保护华侨了。对于华侨来说是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因为国家科技落后、政权腐败。华侨在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后,而看到国内形势后倍感痛心,决心要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使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华侨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来孙中山先生为此称之“华侨为革命之母”,高度评价了海外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功劳和历史地位。

二、辛亥革命实质

清朝末年,中国大地烽烟四起,内忧外患,中华民族遇到生死危亡的局面。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二年2 月在香港成立了兴中会总部。兴中会在成立之初不仅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而且宣誓“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从而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诞生,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直到了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但结束了二百六十多年清王朝的统治,而且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群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近代历史有很大政治变化,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共和、民主共和的观念都已深入人心。

三、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一)华侨在辛亥革命前夕的曙光

辛亥革命前期,作为海外华人同胞们不但是此次革命的启蒙者和传播人,也是革命的支持者和援助人。伟大的政治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为革命奋斗了一生。孙中山先生他本身就是华侨,接近40多年的时间奔走于世界各地,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做了大量的革命启蒙教育的宣传工作,分别成立了同盟会和兴中会,两会的成立参与者大多是华侨,这表明华侨的力量在当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外华人华侨是作为看世界最早的中国人,很多仁人志士的华人华侨慢慢地接受了孙中山的思想,看清中国的现状,为了祖国的未来,大量海外华人积极地投身于革命事业当中,为中华民族描绘出一幅属于中国未来的蓝图。此次革命运动中不但显现出了大量的伟大人物和惊人事迹,同时也使得很多的中国人和华人华侨看到未来、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二)华侨建立的革命组织

兴中会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的檀香山成立,其宗旨实“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兴中会就是以华侨为主体的。1894年和1895年参加兴中会的178人中。华侨占了 79%。”[3]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后来1895年,兴中会在香港成立总部, 得到了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热情支持。从而集中了华侨华人的革命力量,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其中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政治纲领。随着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华侨在中国革命上有了一个明确的领导团体,而孙中山就是两会的参与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两会成立其根本目的就是想推翻腐败的清政府。革命的星火不断地在中国大地上蔓延。

(三)华侨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

革命在紧张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使民族意识觉醒、宣传革命思想以及革命纲领到世界各个地方,当时华侨的参与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的,只有华侨的参与支持,这项宣传活动才能进行得下去,因为华侨分布在世界各个地方比较广泛,他们也是首先看世界的中国人,思想觉悟比较高。在美国檀香山 ,以程蔚南于1902年创办《檀山新报》,在美国有《新国民报》《进化报》,《民醒日报》为秘鲁革命报,“在日本 ,有华侨和留学生创办的报刊十几家 ,如《湖北学生界》《浙江潮》《国民报》《大江报》这些报刊在更新观念”。[4]把正确的革命思想传播给海外华人华侨和正在国内处于水深火热的每一个中国人。思想是人类的灵魂,承载着庞大的动力,只有把好的、新的革命思想,才能有效的促进革命不断的发展壮大。

(四)华侨英勇参与武装斗争

兴中会成立后一直到武昌起义爆发的这段时间里,以孙中山为领导的武装起义将近十余次,而华侨在这十余次的武装斗争当中都是骨干力量。自甲午中日战争后,孙中山看到中国的现状,也曾经试图上书给李鸿章,可是当时遭到李鸿章的置之不理。为了寻找另一条救国之路,最早就在海外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兴中会。此时的华侨身居海外,受到先进思想熏陶的他们积极地加入了这个最早的团体,从而坚持投身到武装斗争当中,为这次革命英勇斗争、捐躯革命。在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年的惠州起义都是由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所策划的, 1906 年 6月 ,华侨许雪秋受孙中山之命回到潮州 ,集结革命党人,在第二年5月起义,由于力量悬殊,起义军数日作战后不敌,因此失败。这次失败后,孙中山打算派邓子瑜到惠州组织会党和部分华侨在七女湖举事起义,起义军仅仅坚持战斗十来日,也宣告失败了。还有在1908年3月,黄兴以旅越华侨组织的200余人的中华民国南军,开往钦州准备发动起义,最终也失败了。在1911年4 月27日,第二次广州起义爆发(黄花岗起义),参加这次起义三分之二以上人数是华侨,真正意义是代表了这次起义的所有英雄和烈士,此次起义中被捕的华侨也体现出大义凛然,根据相关资料:“河内华侨罗联 ,起义时任先锋 ,转战中被捕。在狱中,他对前去探视的族弟表示 :吾必舍生取义 ,望诸弟能继吾志。”临刑时高呼:“中国非革命无以救亡,望后起者努力前进。”[5]很多华侨被捕后毅然视死如归,体现出了很多的英雄事迹呈现在这段历史上。华侨在此次起义过程中表现出誓死的决心,深深地使孙中山先生为之感动,对此孙中山给予此次起义高度的评价:“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 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 ,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6]海外华侨华人用他们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赞歌,把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推向高潮。充分地为了后面的武昌起义胜利做足够的铺垫,这些流血和牺牲,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是必须谨记这段历史的。

(五)华侨对辛亥革命经济援助

辛亥革命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有大量革命志士宣传、参与、建立组织等,还需要经济基础支持着,这一点也离不开华侨的筹募。在之前最早建立的兴中会,后面建立的同盟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还有在1894年到1911年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这些组织的建立和武装起义的展开都需要庞大的经费开支。在武昌起义前曾经多次展开的武装斗争,孙中山领导的10来次武装起义,得到了大量的华人华侨积极参与和筹募资金,为武装起义奠定的经济基础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这10来次起义所花的经费约60万元(大多为港币),其中80%为各地华侨所捐助。”[7]因而有了这些华侨的支持援助辛亥革命才能如火如潮地进行着,直到1911年的武昌起义的爆发。辛亥革命后期,清朝统治政府虽然已经土崩瓦解了,这场革命取得了目标上的胜利,但是面对当时的情况,中国还是处于积贫积弱的状况,根本无法为新型的政权提供经济基础,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在经济上很大程度上遇到很多困难, “另据《广州财政司收支报告总册》记载,从1911年11月9日至1912 年5月31日,广东省政府收到了海外华侨捐款284054.34银元,海外华侨借款1474645.20元(所谓的借,很多后来实际上是没有还的)”。[8]这段资料反映出当时大部分华侨都是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这些捐款的并不是有钱人,主要人群是当时的商人、工人、小商贩以及贫苦远渡的老百姓,虽然都是华侨,也有贫富之分,但他们都勇于参与筹募,一些收入低廉的小工人、老百姓都积极为这场革命默默地奋斗、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不但体现了一场新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在当时中国以及世界有了广泛的传播,而且也深深影响了海外的华人华侨,他们坚定自己的信念,这场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用孙中山的一句“华侨为革命之母”足以体现出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性,综上简述过程中,此次革命,从1894年兴中会的建立到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经过长达20来年的革命斗争,最终实现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最初的想法:“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王朝,虽然后面出现袁世凯的复辟,但他的复辟是不得人心的,民主革命已经深深灌入到人们心中。从目标上看此次革命是取得了成功的,辛亥革命胜利壮举不但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当时也是深入民心的。华侨的努力是和辛亥革命密切相关的,没有华侨也就没有最终辛亥革命的胜利。

参考文献:

[1]陈泽宪.十九世纪盛行的契约华工制[J].历史研究,1963,1.

[2]庄国土,刘文正.东亚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商网络、移民与一体化趋势[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170.

[3]冯自由.革命逸史[M].上海:中华书局,1981:63-64.

[4]周润东.论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N].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12(14):4.

[5] 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4篇[M].北京:中华书局,1960.

[6]孙中山全集第6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7]蒋永敬.华侨开国革命史料[M].台北:正中书局,1977(41):44-47.

[8]洪丝丝.辛亥革命与华侨[M].北京: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政和(1992-),贵州省三穗县人,现为六盘水师范学院历史系2012级学生,主要从事历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华人华侨辛亥革命贡献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绽放在东赢的侨界之花——记在日侨团优秀侨领、日本北九州华人华侨协会事务局局长孙娟
202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借脑引智” 提质发展——德国华人华侨科技工商协会博士团来访江苏
北德华人华侨国庆庆典成功举办
海洋贡献2500亿
冯成康:一心为华人华侨撑起保护伞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