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智慧服务的实现路径

2016-02-04刘春萍

山西档案 2016年5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智慧

文/刘春萍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智慧服务的实现路径

文/刘春萍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践行者。智慧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新形式。文章从学科馆员和智慧服务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学科馆员与智慧服务的关系,阐释了学科馆员开展智慧服务的必要性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实现智慧服务的有效途径。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智慧服务

智慧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图书馆的服务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阶段,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来支撑智慧校园中的教学和科研。学科馆员开展智慧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未来发展的新形态,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主要力量,学科馆员的整体素质和队伍建设将直接影响智慧服务的质量。

一、学科馆员与智慧服务的含义

(一)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通常是指图书馆根据某一学科专业的需要而指定的信息服务人员,学科馆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学科知识背景,能够全面收集和组织学科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深层次、全方位、个性化信息服务,并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1]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包括:建立与对口院系的固定联系关系,建立各学院与图书馆文献建设与信息服务常态化的联系机制;经常向读者宣传推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及其使用方法,为他们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与培训,接受师生文献信息服务咨询,解答有关问题;定期进行读者调查,征求其对图书馆的需求意见与建议;协助对口院系的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专题文献检索,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和决策参考服务;收集院系推荐书目,供采购参考,征求学院师生对中外文书刊、电子资源等各类文献资源的需求,邀请师生参与文献资源采访工作;负责试用、评价对口院系学科的参考工具和电子资源,收集反馈意见,为数据库引进提供参考;负责搜集、鉴别和整理对口院系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并在图书馆网页上建立和维护学科导航信息。[2]

(二)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是指个人或组织运用智慧为他人或组织提供的服务。图书馆智慧服务是指依托智慧的专业馆员和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互联、智能技术驱动下, 为用户提供主动灵活、无处不在、形式多样的服务。[3]在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演进过程中,智慧服务成为文献服务、知识服务之后的高级阶段。智慧化服务模式是基于智慧图书馆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种新形态,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智慧服务的核心理念是让充满智慧的文献资料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的价值。智慧服务改变了图书馆过去被动应酬的服务需求模式,而是通过主动推介的服务模式,实现一对一的专业化服务。智慧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智慧服务不单是技术和资源上的服务,更多的是图书馆核心基础能力的提升、整合、协同,是图书馆员的智慧素养,是知识与智慧的结合。智慧服务无疑对学科馆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与核心价值,智慧服务的产生源于用户需求的变化,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其实就是“基于图书馆员智慧的服务”。[4]

“智慧因服务而无穷无尽,服务以智慧而光彩照人。”智慧服务改变了以往图书馆简单的参考咨询服务方式被动服务的局限性,开展学科馆员智慧服务,与用户进行智慧沟通、交流,做智慧图书馆的贴心服务者,可以使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工作更具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科馆员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桥梁,上联图书馆,下联广大师生,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实现者。学科馆员的智慧服务,一是为教学提供智慧服务,一是为科研提供智慧服务。智慧服务的成败取决于图书馆馆员的智慧,学科馆员的学科知识背景、多元化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工作状态在多方面促进了智慧服务。[5]

二、学科馆员开展智慧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信息技术和社交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用户需求及信息获取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构建智慧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实现转型的必然选择。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重任。适应高校学科建设的要求,变革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实行学科馆员智慧服务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智慧服务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

周济部长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会议上指出:学科水平是高等学校学科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6]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 是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因此, 图书馆理应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强大的信息资源和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高校图书馆要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其职能,也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7]

(二)智慧服务是知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必然要求

创新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主题,同样也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图书馆要想改变其现状并跟上时代的脚步就务必转变其传统的服务模式,更新现存的知识服务模式,尽量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知识需求,让图书馆重新站在知识服务领域的顶端。[8]近几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迅速发展也使得高校图书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图书馆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员及经费管理、馆藏建设、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必须进行创新。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为高校及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保障。

三、高校图书馆实现智慧服务的有效途径

以用户为中心,不断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是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的主旋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所面临的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学术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智慧已成为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和内容。智慧服务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格局,成为目前引领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航标。智慧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对人、资源、空间三个要素的智慧交互与融合。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智慧为桥梁和纽带,通过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来提升图书馆服务,成为当前值得我们探究的主要问题。

(一)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与信息需求用户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是深化信息服务的有效机制。我国高校引入学科馆员制度十多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诸多问题。国外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的时间较长,很多服务己经顺利开展了多年, 学科馆员制度相对比较成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以及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不断转型,我国高校图书馆要用更智慧的思想,去为用户开展更为智慧的服务,就需要继续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如明确学科馆员的职责和地位,提高学科馆员的待遇;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完善学科馆员组成结构;完善学科馆员制度的管理模式。[9]

(二)培养图书馆的智慧图书馆员

智慧服务要想实现,馆员的因素非常关键。学科馆员的能力,是智慧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学科馆员的智慧从根本上决定着智慧服务的成效和质量。高校图书馆要加大馆员的培训力度,培训出信誉好、服务能力强,专业技术程度高的学科馆员,并适时引进相关学科的优秀人才,建构起强大的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尤其是馆员的学科服务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服务。图书馆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服务团队,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图书馆做好智慧服务工作的保证。[10]所以,必须要重视学科馆员知识建设和能力建设,加强馆员对咨询系统操作能力的锻炼,帮助馆员学会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健全馆员与学院教学科研沟通制度,引入竞争机制等措施强化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

(三)要建立“一站式”的学科服务体制

“一站式”服务,意即用户一进入或使用文献服务系统,就能得到其所有需要的信息服务,在这个信息服务系统的共享空间里,他们可以和服务人员直接对话,零距离接触,信息资源、服务系统和人同处一个平台,三者间可以自由组织和连接,而无需任何中间环节。“一站式”信息服务对馆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一服务模式不仅要求馆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充分挖掘馆藏优势的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综合利用能力。学科馆员通过对资源和服务的整合,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学科服务体系,这样才能对知识进行有规律的整合,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从而能够将已经加工、整理完毕的知识呈现给读者。 “一站式”学科服务,为用户提供视觉清晰、条理清晰、交互清晰的智慧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

(四)要建立相应的平台和制度

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在这种新形式下,面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建立智慧服务大数据平台,集中管理智慧服务策略,积累知识和服务经验,一点对接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各个渠道间智慧服务的统一调度和协同。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利用数据供应商提供的开发工具和平台,向着更为方便快捷的数字化信息检索扩展,帮助用户获取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从而把服务做得更好。建立各种交流平台,促进用户之间、用户与馆员之间的交流,学科馆员也可依据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适时地改进服务内容,更新服务策略,通过主动推送的服务模式,向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

(五)要对用户提供培训教育服务,积极引导用户的信息需求

高校图书馆对读者的培训服务可以通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专题讲座、短期培训以及网络教学等方式,培训的内容包括: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了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目的是为了提升读者对馆藏资源和服务内容的认知,让用户对图书馆中的服务更加了解,并能借助各种检索工具和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文献和信息,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从而提升用户自助信息服务能力。

四、结语

学科馆员开展智慧服务,是对传统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为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智慧服务使图书馆的发展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切实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在知识服务时代,高校图书馆只有及时总结分析服务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借鉴国内外开展智慧服务的先进经验,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扩展服务内容,提升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加强服务平台和配套制度建设,实现读者、馆员与资源之间的良好互动,打造信息学习共享空间,满足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进而才能把智慧图书馆建设以及智慧服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1]许春漫,陈廉芳.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下智慧馆员队伍的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2014,(1).

[2]田慧芳,王世水.高校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兰台世界,2015,(2).

[3]王招富.学科馆员制度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D].湘潭大学,2013.

[4]蒲晔芬.提高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质量的研究[J].山西档案,2016,(1).

[5]王洪娟.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6]丛莹.我国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学科建设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7]万仁莉.智慧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

[8]石翠莲.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现状述评[J].河北科技图苑,2013,(4).

[9]燕辉,魏小盈,杨华.学科服务背景下“智慧与服务”新解读[J].图书与情报,2014,(1).

[10]唐高芳.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5).

G258.6; TP399

A

1005-9652(2016)05-0111-03

本文为绥化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智慧服务实现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1502013。

(责任编辑:魏登云)

刘春萍(1980-),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图书馆服务。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智慧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国外图书馆新馆员入职培训的特征及趋势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