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鼓”:鼓的历史与其艺术形态研究初探

2016-02-04

黄河之声 2016年6期

周 橦



考“鼓”:鼓的历史与其艺术形态研究初探

周 橦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北京 100084)

摘 要:本文考察重点有:其一,“鼓”字于甲骨文、金文、籀文的考析;其二,鼓为打击器、礼乐器、演奏乐器的历史演变;其三,鼓的声响、舞蹈,扬浩然正气,诠释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坚毅不屈、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

关键词:鼓的起源;打击器;演奏乐器;中国鼓文化

上古时,用鼓槌或手敲击,鼓皮鼓身共鸣而发声。有以陶为鼓框、草扎鼓槌,以木为鼓框、蒙以兽皮蟒皮,或以铜铸者。《礼记·明常位》载:“土鼓、蒉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②《吕氏春秋·古乐篇》:“质乃效山林谿谷之音以歌,乃以麋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③《礼记·明常位》有载:“夏后氏之鼓足,殷楹鼓,周縣鼓。”④

鼓用于祈神、劳动、求雨、战争、庆典、宗教等社会活动。传说上古五帝时期,常先发明夔牛鼓、雷兽槌,助黄帝于逐鹿大战⑤大败蚩尤。后名“战鼓”,尝两军交战,以战鼓行令,震军中士气。《管子·三官》有:“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⑥

西周时期,鼓见于宫廷著述的礼乐典籍。在教育和国制上,西周宫廷以施教礼乐规范行为使习者与诸礼相合,达到礼乐意识社会化。宫廷雅乐分“八音”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其中,鼓属革类,乐官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六鼓有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边陲战场“昼则登云梯远望,立五色旗旌。夜则设云火万矩,击雷鼓,振鼙铎,吹鸣笳。”城外礼仗“将息獠者,击灵鼓,起烽燧,车按行,骑就队。”民风吟唱着“百堵皆兴,鼛鼓弗胜。……或鼛或鼓,言劝事乐功也。”路门外的路鼓声仿佛是晨昏的节庆,宫廷的“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钟镈和晋鼓,徐徐编钟编磬,歌赞着盛世景象。

战国楚乐《九歌》亦载:楚人扮巫歌舞,击鼓为节,以祀神享。楚地虎座凤架鼓,演奏者跽座击鼓,声形如虎啸凤鸣、鸟飞兽奔,十分壮观。

先秦出现鼓吹,至于汉,鼓吹百戏盛行宫廷民间,热闹非凡。西汉的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商队为中原带来了鄰国少数民族文化。至隋唐,宫廷燕乐已发展出多部乐,唐代十部乐中已编入铜鼓、节鼓、腰鼓、齐鼓、檐鼓、羯鼓、都昙鼓、毛员鼓、答腊鼓、鸡娄鼓、王鼓、连鼓、鞉鼓、桴鼓等。著有刚猛雄浑的《鼓一曲十堞》和庄重典雅的《羽葆鼓五色十八曲》。

后辽宋金、元、明清,至近现代,鼓作为演奏乐器在说唱音乐、鼓吹乐、杂剧、散曲、戏曲音乐、民间吹打乐、管弦乐队等方面,有渔鼓、板鼓、腰鼓、大鼓、堂鼓、京鼓、京堂鼓、花鼓、书鼓、缸鼓、军鼓、排鼓、小鼓、铃鼓、定音鼓等。在社祭节日、迎宾送客时,人们会唱山歌打鼓,欢乐的舞蹈,如十番锣鼓、安塞腰鼓、苗彝铜鼓、瑶族长鼓、维吾尔手鼓和纳格热等。安塞腰鼓原为秦汉时期士卒报警、递信之用,后为当地民众欢度佳节的民俗舞蹈。鼓舞中戎装的扮相,代表中华儿女积极进取、坚毅不屈、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

禅林以钟鼓法器为号令,鸣扣各有常度,《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三有载:“伎儿者,打鼓,歌舞,弹琵琶,铙、铜钹。”有大鼓、法鼓、茶鼓、手鼓、鱼鼓、云鼓、羯鼓、摇鼓、悬鼓、天鼓、甘露鼓、金鼓、玉鼓、木鼓和石鼓等。

时光的河流上,暮鼓送夕阳,箫音迎圆月,大地星辰交相辉映,华夏儿女与中国鼓文化的浩然正气同根同契,当下我们应努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青山无墨,流水无琴,相邀于君,源远流长!

注释:

① [汉]许慎 撰,[宋]徐铉等校.说文解字•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8:233.

②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礼记正義•明常位第十四•卷第三十一.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10:3230.

③ [战国]吕不韦 著,陈奇猷 校释.吕氏春秋新校释•十二纪•仲夏纪第五 凡五篇•卷第五•五曰古乐.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289.

④ 同上

⑤ 逐鹿大战,约公元前2500,炎黄部族与东夷蚩尤部落之间的战争.逐鹿,今河北省涿鹿县.

⑥ 管子校注,黎翔凤 撰,梁運华 整理.管子校注•卷第六•兵法第十七(上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