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技巧的培养
2016-02-04方苏
方 苏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浅谈朗读技巧的培养
方苏*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所以本文从朗读技巧的培养出发,浅谈增强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方法。
语文学习;朗读技巧;朗读能力
朗读水平的情况直接影响语文阅读情况、写作状况、口语表达水平等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一个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状态都是不一样的,通过热爱朗读而热爱语文的学习,整个人也会特别有激情,有活力。要想提高朗读能力,首先我们要学会朗读技巧,这样才会事半功倍。我们通常说的朗读技巧共有四个,停顿、重音、节奏和语调。这四种技巧并不是单一而行,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一、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出现的间歇。这一方面是为了人的生理上和句子结构上的表达需要,停顿一下换换气或使结构层次更加分明;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的表达思想感情,并让听者有时间领会说话者朗读的内容。一句话停顿的地方不同,表达的含义往往也不同。例如,“我看到她哭了”。如果在“她”的后面停顿,那是“我哭了”;如果在“她”的前面停顿,则是“她哭了”。两种不同的停顿表达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因此,生理上需要换气的停顿,一定要服从语句结构上和语意表达上的需要,否则便会割裂语意,影响朗读的效果。停顿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停顿是朗读作品时最常见,最基本的停顿方式,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是:句号(包括句末的问号、叹号、省略号)停顿的时间长于分号和冒号;分号和冒号停顿的时间则长于逗号;逗号停顿的时间又长于顿号。另外章节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则要更长一点。另外,有时候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没有标点的时候也可以停顿,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并不是绝对的。
(二)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通常是指在朗读过程中为了强调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简单停顿。语法停顿有助于我们在朗读时正确的断句,正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逻辑停顿
逻辑停顿是为了突出某一语意所作的停顿。突出表达某一事物,强调某种感情,而在句子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逻辑停顿完全是根据心理需要和感情表达而做的停顿,不受标点符号的制约。
二、重音
重音是指在朗读语句时,念得比较重的字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叫做重音。重音的特点是在扩大音域和延长时间上,同时增加了强度,所以听起来特别清晰,突出表达意义。重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通常是指句子里的某些语法成分需要重读,大多数都是通过语言习惯自然而然重读的音节。
(二)逻辑重音
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点强调的常常要重读,也叫做强调重音。逻辑重音不受语法控制,通常是根据语句含义所表达的重点来确定的。同一句话,朗读时重音的位置不同,语句的含义也千差万别。
(三)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通常表现在朗读情绪激昂,内心活动强烈的部分,可以使朗读的作品鲜活、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更好的表达思想感情。
三、节奏
节奏指的是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形式。节奏是由朗读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决定的。根据声音的表现形式以及表达的不同效果节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轻快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语调多扬少抑,力度多轻少重,顿挫较少,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跳跃感,停顿时间较短,常常用来表达激动、欢快的思想感情。例如:朱自清的《春》。
(二)沉稳型
这种节奏语势较平稳,语速不宜过快,语调多抑少扬,力度多重少轻,顿挫较多,常用来表现凝重,肃穆的气氛和悲痛。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三)舒缓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缓,语势平稳,音节多长,声音偏暗,常常用来描绘静谧的场景和美丽的景色。例如:《荷塘月色》。
(四)高亢型
这种节奏语速较快,语势激昂,语调扬而更扬,常常用来描述高昂,爽朗的场景。表现紧张的情形,抒发激动的情怀。例如: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
四、语调
语调是指在朗读语句时声音高低升降,起伏变化的格式,其中在句末音节上表现的最为明显。通常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朗读时,读者如果能掌握好语调的升降转折,语音就变得具有音乐美,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升调
升调的调子由平到高,常用在疑问句、反问句和短促的命令句中,常用来表示疑问,反问和号召等语气。可以表达愤怒、紧张的感情。朗读时注意由低到高,语气不断上扬。
(二)降调
降调的调子先平后低,常用在祈使句、感叹句和表示决心、赞扬、祝愿的句子中,表示出请求、感叹以及陈述的语气。也可以表达沉痛、悲愤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注意由高到低,语气不断下降。
(三)平调
平调的调子始终保持同样的高低,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思索、追忆、冷淡的句子里,常用来表示严肃,冷淡的语气。朗读时始终保持平直舒缓,没有突出的高低变化。
(四)曲调
曲调的调子升高再降,或降低再升。常常用来表述某种特殊的感情,比如含蓄、讽刺、夸张、双关的句子里,表示含蓄,讽刺,意在言外的语气。朗读时注意由高到低后又高,形成升降曲折的变化。
总而言之,停顿、重音、节奏、语调这四个方面是影响朗读水平的主要因素,熟练掌握这四个朗读技巧,多加运用和练习,朗读水平便会不断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朗读技巧不是单一的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所以在朗读中,根据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综合运用,才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音乐美,更好地朗读出作品的韵味,产生最好的效果。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邱安昌,张勇.三创教育引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3]张作岭,孙阳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与实施[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方苏(1990-),女,汉族,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论。
G633.41
A
1006-0049-(2016)19-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