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馗图”中的“小鬼”形象

2016-09-23

山西青年 2016年19期
关键词:吴道子钟馗小鬼

段 敏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钟馗图”中的“小鬼”形象

段敏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小鬼”作为钟馗图像中次要角色,在画幅布局、意味彰显上同样重要,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变化以及背后意义的转化。在钟馗图像中,小鬼的形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首先是作为被驱除或斩杀的对象出现,后来则作为钟馗的侍从出现在画面中,最后在吉祥题材的钟馗图像中又演化成可爱的儿童,同时也体现着传统的“鬼观念”。

小鬼;钟馗图;鬼观念

钟馗图中的小鬼形象其身份发生了很多改变,首先是作为被钟馗所猎杀的形像出现在世人眼中的。一步步演变确立成为钟馗图绘中的重要形象。

通过文献分析,钟馗最早是作为捉鬼、杀鬼的形象而出现,描述中的那些小鬼此时出现扮演的角色被其斩杀,便也合情合理。唐代众多史册文献中均有涉及、描述钟馗驱傩的场面,这一形象的出现,与当时的民众推崇的“大傩之仪”有关,在这里钟馗有捉鬼的体现;时至宋代,民间便衍变出了大家所熟悉的钟馗故事,作为后世画家争相追摹的对象。传吴道子所绘钟馗图像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开风气之先。沈括《补笔谈》亦载,禁中藏有吴道子所画钟馗像,卷首有唐人题记一段,将钟馗描述为“戴帽,衣蓝裳,袒一臂,榔双足”的形象,将小鬼的形象描述为“衣绛犊鼻,屦一足,跌一足,悬一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平和自然。从沈氏记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鬼被杀场景以及小鬼形象的搞笑滑稽,而最重要的是彼时的小鬼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被杀者”,并非以辅助者的形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风俗、世人追崇有着莫大的关系,如病鬼、疟神等等,人们希望有更大的“鬼”来驱逐它们,所以像钟馗这样的题材应运而生,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的追寻。载吴道子据唐明皇所述制图绘,明皇“瞠视久之”慨然曰:“是卿与朕同梦耳”,《补笔谈》所载唐人题记大概是有关钟馗故事的最初蓝本,但由于叙述简略,有无吴道子的真迹查验,也就只能付诸想象了。北宋郭若虚亦曾在《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中载有这样一段话:“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鞟一足,眇一目,腰笏中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

据上述记载,无识所画钟馗图中常有小鬼伴随,作为被斩杀者依存,除此,小鬼形象也以钟馗侍者身份出现。清人所著《钟馗传》载:阎王派神荼郁垒,外加三千阴兵供钟馗除魔飨鬼之用。据此可见,小鬼形象演绎为钟馗的随从,随其除魔飨鬼,辅之左右。这一变化,在画作中时有显见。明代戴进的《钟馗夜游图》形象描绘。钟馗图中小鬼不仅是被追杀坏鬼形象,同时也会扮演辅助钟馗的角色出现。时至后世,出现小鬼演化成与钟馗嬉戏玩乐的可爱儿童形象不足为奇,从内容上来看钟馗故事越倾于生活,越趋情趣。小鬼形像演绎,脱离不开文献和绘事想象的结合

表1 文献中钟馗及小鬼形象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小鬼形象的演变:唐宋时狡猾、丑陋,与钟馗周旋着。明清小鬼形象随着社会文化、风俗的变化潜移默化下发生改变,不再是被杀者的形象而是可爱儿童,甚至嬉戏钟馗的形象演化。

就具体作品而论,宋代龚开的《中山出游图》和苏汉臣《钟馗迎福图》为后人留下范本和研究材料。明清时钟馗画尤为称道,明代如文征明《寒林钟馗》,朱见深《岁朝佳兆图》,戴进《钟馗雪夜出游图》流传;清代更为繁复,扬州八怪中多有对以钟馗为题材的画作有涉猎,如华岩的《钟馗称鬼图》和《钟馗嫁妹图》,金农的《醉钟馗图》,罗聘的《鬼趣图》和《醉钟馗图》等等。在上述画作中可以明晰的看到小鬼形象和钟馗形象的转变,钟馗从原本的狰狞恐怖、面容可惧变成了世人儒雅的秀士形象出现,甚至与小鬼嬉戏的形象出现。与之相对的小鬼形象,从被斩杀对象变成了侍从形象,甚至是可爱、顽皮的儿童形象。二者变化给整体被赋予了世俗情节和真切感情。可以说,钟馗图不仅钟馗形象发生转变,小鬼形象也相应演绎更迭,结合时代风貌,契合时代精神。

小鬼作为“侍从”、“可爱儿童”的画作不在少数。罗聘的钟馗及众小鬼形象具有代表性,同时极其富于强烈的时代特征。《鬼趣图》作为罗聘鬼魅形象的代表作品,本为单幅图绘册页,后加后世题跋缀录,多以长卷形式出现,图像与文字相辅助,图文并茂。郭祥伯先生关于此图所描绘的内容,就其形象的曾有绘声绘色的描述。虽然介绍有点简略,但仍可见《鬼趣图》的基本风貌。

综上所述,我们将以往被大家所忽略或极少探讨的小鬼形象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它的身份的界定,当然小鬼身份的变化与钟馗身份的变化有着密切关联,钟馗从圣鬼捉鬼的形象到文人士大夫的寄予形象转变,小鬼也从被杀者到侍从到可爱儿童形象发生转变,而其身份的变化直接导致其形象的变化。

此外,作为钟馗图像中次要角色,以往常被忽略,集中对“钟馗”大肆渲染,殊不知“小鬼”形象意义非凡,深刻反映历来社会变化以及图像寓意的转化。小鬼形象的演变从起初作为被驱除或斩杀的对象,后来则作为钟馗的手下而出现在画面中,最后在吉祥题材的钟馗图像中又演化成可爱的儿童。作为“鬼族”一员,明显的体现中国的“鬼观念”,与当时流行于庶民文人之间的尚鬼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对“小鬼”这个形象有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1][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刘锡城.钟馗论[J].民俗曲艺,1998(111).

[3]李炅.钟馗样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03).

I207.22

A

1006-0049-(2016)19-0233-01

猜你喜欢

吴道子钟馗小鬼
全显光作品(钟馗题材)
8.钟馗悟道图
“画圣”吴道子
钟馗嫁妹
鉴赏
万世之功郑国渠
画圣吴道子
我是你小鬼
冲吧,小鬼!
冲吧,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