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

2016-02-04柳志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五科辽宁沈阳11004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20期
关键词:经颅受检者多普勒

柳志—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五科 (辽宁 沈阳 110041)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

柳志—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五科 (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48例,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者48例,对所有参检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的走行,依次观察收缩期与舒张期的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以判断整个管腔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依据CT、MRI对病灶位置的诊断结果对比脑梗死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48例梗死组受检者,25%的被检者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增快,其中大部分伴涡流和(或)血管杂音;39.6%受检者出现血流减慢;4.2%受检者表现为血流信号消失,31.2%受检者的血流速正常。48例健康体检组受检者中,8.3%受检者出现血流速度增快,8.3%受检者出现血流速度减低,83.4%受检者血流速度为正常。对比两组被检者血流异常率,梗死组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梗死组受检者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与CT、MRI结果的符合率为85.4%(41/48)。结论: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与健康人群具有显著差异,经颅多普勒能动态呈现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对脑梗死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早期 诊断价值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若能在患者发病早期即对病灶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监测,则对脑梗死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1],为探寻脑梗死早期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本研究选择48例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以及48例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者,对比两组受检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3~72岁,平均(54.6±7.3)岁,病程<24h,所有患者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其中大脑前动脉梗死11例,大脑中动脉梗死21例,大脑后动脉梗死6例,多发性脑梗死10例,本研究排除神经精神疾病患者、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或中毒的患者。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平均(54.4±7.6)岁。两组参检者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检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所有参检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检查前1d嘱参检者洗头,检查前,参检者取仰卧位,参检者的颅脑置于头颅表面线圈内,探头频率2MHz,设置横断、冠状或者矢状切面扫描,分别由双侧颞窗、枕窗检查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与终末段以及基底动椎动脉,观察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的走行,依次观察收缩期与舒张期的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以判断整个管腔和血流动力学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受检者的血流速度、频谱形态,有无涡流或血管杂音。并依据CT、MRI对病灶位置的诊断结果对比脑梗死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血流动力学特点

48例梗死组受检者,有12例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增快,占该组人数的25%,其中大部分伴涡流和(或)血管杂音;19例受检者出现血流减慢,占该组人数的39.6%,表现为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血流动力学改变;2例受检者表现为血流信号消失,占该组人数的4.2%,另15例受检者的血流速正常,占该组人数的31.2%。48例健康体检组受检者中,4例受检者出现血流速度增快,4例受检者出现血流速度减低,各占该组人数的8.3%,而40例为正常流速,占该组人数的83.4%。对比两组被检者血流异常率,梗死组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经颅多普勒与CT、MRI对梗死组受检者病灶位置的诊断

48例梗死组受检者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与CT、MRI结果的符合率为85.4%(41/48)。

3.讨论

脑梗死患者出现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当血流通过病灶区域时阻力增加,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CT、MRI,CT和MRI能准确显示病灶的位置及大小,但若想查看病灶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此方法不能胜任。

经颅多普勒(TCD)能无创伤地穿透颅骨,是一种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反映血管的狭窄、痉挛、缺血的新型检查手段[3],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对所检血管的血流速度、方向、频谱形态等进行连续、长期的动态观察,弥补了MRI、PET、SPECT等影像技术不能检测血液动力学的缺点,为CT、MRI等现代影像技术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佐证,反应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为脑血管病的诊断、监测、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4]。通过经颅多普勒对血流速度的观测,可以了解患者脑动脉管腔大小及血流量,血流速度增快是动脉狭窄部位最直接的改变,但若患者管腔出现严重狭窄或完全梗阻时,血流速度则会下降,做经颅多普勒检查时应结合频谱、杂音、压颈试验等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判断,以增加其准确性,一般左右两侧基本对称,血流不应有显著差异,如两侧相差很大,应仔细寻找成因[5],加之颅骨较厚等其他原因,进行经颅多普勒诊断时应细心、正确的操作和分析。脉冲指数反映脑血管外周阻力的大小,其值与脑血管外周阻力呈正相关[6]。

综上所述,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与健康人群具有显著差异,经颅多普勒超声能动态呈现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对脑梗死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1] 包红辉, 刘宁, 鲁雅琴, 等. 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的经颅多普勒的血流动力学分型与预后[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17(2):174-177.

[2] 刘淑萍, 刘淑敏, 李英, 等.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的血流评估[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14(6):648-650.

[3] 樊萍, 曾付霞, 潘琳娜, 等.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溶栓治疗的预后评估研究[J]. 江西医药, 2015,50(12):1427-1429.

[4] 余成芳.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梗塞病中的应用探讨[J]. 医药前沿, 2016,6(11):227-228.

[5] 武娟.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 2015,28(6):1776.

[6] 赵敏, 段枫, 雷霞, 等.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梗死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19(9):102-104.

1006-6586(2016)10-0066-02

R743.33

B

猜你喜欢

经颅受检者多普勒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
基于多普勒的车辆测速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