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的色彩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2016-02-04杜冬梅
杜冬梅
辽宁省锦州市群众艺术馆美术部,辽宁 锦州 121000
民间艺术的色彩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杜冬梅*1
辽宁省锦州市群众艺术馆美术部,辽宁锦州121000
关键词:民间艺术;油画创作;应用
民间艺术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在对实用性追求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了对视觉愉悦的追求。比如在仰韶文化中的彩陶,它不仅仅是具有巫术性质的色彩,其实也凝聚着民间艺术的最初审美,这种审美对后代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民间艺术的色彩也更加丰富。剪纸、年画、刺绣、泥塑、蜡染等这些来自于民间的艺术色彩也更丰富起来受到民间百姓的喜爱,并且世代相传,保留下来。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间艺术的价值正被逐渐利用,对民间艺术的研究,色彩也是首要研究的问题,其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这种价值对于寻求突破的艺术家们来说,可谓是打开了一扇窗。
一、民间艺术的色彩特点
色彩是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在设色上把视觉效果放在了第一位,整体的色调只为表现鲜艳亮丽的视觉效果。在民间艺术中无论是刺绣、泥塑、皮影、还是其他门类,色相对比都是民间艺术家最主要的对比手法。这和近代色彩学不谋而合。当然民间艺术的色彩观念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有着自己的原则,民间流行的配色口诀就是色相对比的最好例证。比如“红靠黄,亮晃晃”“红花要靠绿叶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等等。民间美术本能地使用色相对比构筑了其绚丽、丰富的色彩乐章。最具典型特征的是民间年画、民间彩塑、戏曲人物造型。陕西年画中的门神最为出名,大红、桃红、黄、绿、黑五色为最常使用的颜色。其绘制粗犷、风格豪爽、明快、洒脱。山东潍县年画色彩表现手法独特,一是所使用的基本色都是对比色,红和绿、黄和紫、墨色和空白底色,造成鲜艳强烈的对比色。二是极少使用中间色,造成色度上的对比。三是用品色水印出来的颜色,透明不浑浊,色彩鲜艳。四是色块较大,不琐碎。五是色彩布满全局,互相呼应,不孤立。另外在华美的刺绣、服饰和民间泥玩具上都可以证明自古便有对色相对比效果的喜爱。我们熟知的民间泥玩具一般采用黑底上绘制红、黄、白、绿等纯度较高,面积较小,又极其饱满的色彩与底色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使红色更艳,绿色更鲜,白色更亮。民间艺术的用色既肯定色相对比的运用,色彩搭配又体现着朦胧、神秘的原始美,具有现代装饰色彩效果。色相对比所形成的充满张力的色彩效果使其它任何的色彩结构黯然失色,它最直接地表明了民间百姓对色彩的本质需要
民间艺术在注重色相对比的同时还注重其它的对比,比如补色对比,民间流传着这样的口诀“红搭绿,一块玉”,。这是由于民间大众对热闹、红火、喜庆气氛的积极追求,冷暖对比所产生的丰富色调风格恰好满足了百姓的情感需求。补色对比是最为鲜明的色彩结构。由于民间艺术的整个情调是开朗乐观的,特别是在色彩上更是鲜明,响亮,火辣辣,为了夸张地突出其美艳、艳丽、鲜明、丰满,补色对比常常为老百姓的首选。民间的用于演出的如秧歌、二人转服饰,通过鲜亮的色彩搭配起到了一种未动就已博得满堂彩的效果。
另外色彩的面积对比也实在民间艺术中经常使用,色彩面积的对比起到最直接的作用是控制色彩的视觉平衡。一幅作品通过面积对比,使色彩的节奏感更强了,民间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说法,大面积的绿色配上小面积的红色,红色才会显得更突出。一幅红底黑字的春联,就是面积对比的最好的例子,红色使中国百姓最喜欢的颜色,它代表了吉祥喜庆、红红火火,配上五色中的黑色,运用疏密对比穿插,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经典。
二、民间艺术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以色彩对比为主要特征的民间艺术代表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独具视觉审美效果的色彩语言,特别是在当今绘画艺术处在各门艺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时代,借鉴民间艺术的色彩语言,无疑是给传统的绘画注入了一泓清泉。
画家顾黎明就是把民间艺术的色彩元素加到自己的画面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取得成功的极好例子。他对民间艺术转换到自己的创作形式始于八十年代末,当时中国的艺术家正处于迷茫的境地,他以其独特的洞察力运用当代的元素对民间美术进行独特解读。在探索过程中,他从民间年画简单用色、注重色相对比的特点,通过加大色彩层次对民间艺术再利用,以粉灰色为画面主调,再利用民间艺术中的色相对比,如红黄蓝三色,再做面积上的对比,色彩成为画面的主导,再利用民间年画中的线条来做色彩上的分割,造成一种意外的交错感,极具现代绘画的美感。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神髓,这也是当今诸多艺术家努力实现艺术语言的新方向。
三、民间艺术的色彩元素在我作品中的应用
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深入了解,我越发感觉到它的博大精深,民间艺术所散发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对民间艺术的色彩构成成为我研究的方向。我的油画作品正是在这样的推动下来实践创新的。在取材方面,我选取的是二人转题材,扮相传统的男女搭档成为我画面的主题。在二人转表演中人们通常把唱二人转的男女搭档称为“一副架”,因此,“一副架”也成为我作品的题目。在这幅作品中我借鉴了民间艺术的色彩元素,主要采用色相对比的方法:背景我大面积地使用中黄色,前面的人物服饰,男子服饰我用了天蓝色,女子则用纯艳的大红色,红色、蓝色和背景的黄色正好形成了色相上的强对比,使人一下子就会进入到欢乐的气氛中,如果说单独地使用这三种颜色会使人产生乏味感,而我通过女子手上拿的绿色扇子来和红色衣服做补色对比,而男子的头饰又有小面积的红色来和女子的衣服相呼应,同时冷暖对比也也产生了。这也正顺应了民间艺术的色彩特点:在对比中求和谐。在手法运用上以色彩的平涂为主,压缩景深,用二度半空间来表现,这也和传统的民间艺术特点相一致。
通过对这幅画的色彩探索,我越来越能领会到民间艺术的精神内涵,经历了时代变迁的民间艺术,在表现形式方面自成一格,体现了其坦率朴实、色彩艳丽、夸张热烈、随性大方的特点。无疑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在对民间艺术的吸收和转换上,我们应该站在一个传统与现代的交界线上,对二者进行深刻剖析,并运用一定的语言把二者完美结合、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杜冬梅(1971-),女,满族,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渤海大学艺术传媒学院,美术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9-01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