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2-04谢千
谢 千
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陕西 西安 710068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谢千
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陕西西安710068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与国民素质大幅提高的当今社会。对于具有高等的思想和综合素质的人才的需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于负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广大高校就自然而然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不可或缺的思政教育则首当其冲地成为了高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然而,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在传统观念遭受冲击,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代,思政教育也同样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列举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力求使高校思政教育在新时代更进一步,更好地完成培育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觉悟这一重要任务。
关键词:思政;网络;机遇
在信息爆炸,全球信息共享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平台如微博,微信,QQ等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新时代力量的广大高校在校学生,对于网络的接受程度和依赖程度也要大大高于社会其他人群。可以看到,新时代的网络世界也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具体体现如下:
一、网络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一)盲目性思想的滋生
相对于传统媒体信息平台而言,网络信息平台在信息的发布速度,传播效率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广泛的信息量中存在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这一不良现象。例如:敌对势力可以利用网络的多样性和便利性进行反动思想的传播。借以向学生们输出与我国主流思想背道而驰的价值观。而学生们作为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缺乏思想判断力的年轻人,无法对不良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过滤。在遭到此等信息不断冲击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在思想上造成波动,进而造成对反动思想的盲目信任并最终导致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产生动摇。
(二)急躁的心态和对现实的逃避
由于互联网科技的特点以及当今世界高速运转的特性,网络对于信息的传播几乎是即时性的。这种迅速的信息传递易于使人丧失耐心,产生急躁的情绪,对于血气方刚,精力充沛,尚未踏入社会,承担责任的大学生而言,这种情况尤其严重。此外,网络世界中所特有的虚拟性和非现实性使得大学生沉迷其中,走火入魔而不能自拔。高校校园中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就是这一现象的最好说明。对于网络的迷恋以及对于自身另一身份,即网络身份的扮演,往往使得很多学生无法走出虚拟步入现实,最终导致严重的逃避现实倾向等心理问题。此外,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有很多学生习惯于在网络上宣泄其在现实世界中所积累的怨气和不满,即所谓的网络暴力。而这种网络暴力又会对其他人产生连锁性的负面影响。
二、网络对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便捷的信息平台
便捷、快速的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可以更好、更高效率地将高校思政教育部门所要传达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借助学生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网络平台,可以使思政工作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好地得到贯彻和执行。
(二)借助虚拟网络平台,实践学生自我管理
如前文所言,网络平台和社区中的虚拟身份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办思政班级,社区等并让每个学生以虚拟身份参与其中,成为一个参与者与管理者,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
三、针对上述情况的对策
(一)将网络平台纳入思政教育体系
为了提高思政的工作效率和传播速度,应将网络平台纳入思政教育体系。采取信息平台、网络通道、网络发言人制度等一系列相应措施。同时,不能忽视广大思政工作者中普遍存在着,观念落后、计算机运用能力、新事物以及信息接收能力相对学生都较差等这一系列事实。如不改变这一情况,将会不利于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思政工作者也要担负起帮助广大学生辨别不良信息这一重任,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在思政工作中引入时政和社会热点
思政工作应该与时俱进,从以往的死板过时的说教模式中解放出来,做到贴近生活、接地气,进一步地增强其在学生之中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打造新时代的学生干部队伍
思政工作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网络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和观念更新往往要强于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应培养一支具有良好计算机运用能力和信息接受力,同时也能和学生们深入沟通的学生干部团队。借以学生团队的力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最新动向,最终达到在学生中顺利开展思政工作这一目的。为此,要注意将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吸纳入学生干部这一团体中来。同时,要给学生干部培训和锻炼的机会,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效率,更好地完成所安排的各项工作。最后,要完善奖惩制度,提高学生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高军.网络时代背景下思政队伍素质问题的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
[2]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龙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J].红旗文稿,2015.
[4]赵长明.法家法治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2015.09.
[5]赵长明.刑事侦查专业教学问题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4.10.
[6]赵长明.交往行动理念下的学校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9-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