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教经济伦理思想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9期
关键词:佛教经济

高 源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佛教经济伦理思想

高源*1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我国佛教思想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佛教作为统治阶级扶持的教派,在我国的发展很迅速,很长一段时间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思想进行统治,因此佛教对我国各个方面,包括我国经济活动带来很深的影响。但是佛教思想里的一些思想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有很大的局限性。

关键词:佛教;经济;勤俭节约;因果报应

一、佛教的传入和发展

释迦摩尼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时创立了佛教。大约在两汉之际,伴随印度和西域移民的到来佛教传入中国。此后,佛教跟中国不断融合发展壮大,并得到了我国统治阶级的扶持,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使佛教思想得在社会各个方面得到深刻影响,这个影响就包括经济方面的影响。

二、佛教经济思想的内容

(一)佛教思想的生产观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主张最早是由百丈怀海禅师提出的,也是佛教最具代表性的生产观给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由于我国古代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遵循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产观,人们都会辛勤的劳动,不仅在满足了日常的生活上的物质需求,还使国家富强,国泰民安。人们都辛勤的劳动,可以有基本的生活,剩余的部分可以用来交税,这极大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大家都去辛勤的劳作,就没有其他的心思来思想别的事情,就很大程度的避免了战乱和其他社会因素的不稳定。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而且,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思想”应具有农禅并作的风范,即把持戒修行和生产劳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百丈怀海禅师亲力亲为,以自身为榜样树立了农禅并作的生产观念。所以在寺院里大家都通过劳动来修行,把劳动作为一种修行方式。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可以布施,做善事。这种思想从僧人发展开来,使人们都辛勤的劳动,达到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社会景象。

(二)“清心寡欲的消费观

我国佛家提倡“佛性戒、持心戒”,认为应该“少欲知足”,主张清心寡欲的消费观。并把这个作为修行持戒的一种修行方式。主张人们应该“清新寡欲,勤俭节约”。这种消费观,佛教思想认为,人每个人的都有福报,如果不通过做善事等,福报就不会增加,那么你的福报是固定的。所以你这一生的所有的物质生活是固定的,所以人生要崇尚节俭,要珍惜自己的福报,不要奢侈浪费,把自己的福报用光了,又不注意培养和增加自己的福报,那么你的生命很快的走到了尽头。慧能大师认为,要真正皈依佛教,则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并远离财色,这样才能福慧都圆满;同时他认为,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真正皈依佛法,是因为有欲,有了欲就会有贪心,所以修行的人应去欲断爱,即离欲。人如果对欲望不加节制,便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若沉迷于财色之中,坚强的意志和刚毅的精神都会荡然无存。所以,佛家认为对于人的欲望必须克制,并减少欲望。所以人们要清心寡欲,不要被自己的物欲所迷惑,所束缚。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物欲横流,为了自己的物欲,不惜做违法或者损害别人的事情。这不仅不利于社会生活的稳定,还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因为物欲的追求时无穷无尽的,永远有最好,最新的。所以佛教思想的传播,人们不仅辛勤劳动,来达到自己的丰衣足食,而且崇尚节俭,这快速的使国家富强起来。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定。这种思想也带来了社会的繁荣昌盛。

(三)“众生平等”的经济主体观

佛教思想有“众生平等”,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佛家认为一切有生命的物种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里的众生平等,是人人都是平等的,放在经济活动中,那就是无论你在什么位置上,处在经济交换的什么环节上你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在这个思想上,寺院里无论是主持和方丈,他们是平等的,都去辛勤的劳作。所以推广到整个社会中,大家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不能因为你身居要职就可以不劳动,就可以享乐。并在经济交换过程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主体。

(四)“自利利他”的交换观

自利利他,即现代商业社会所追求的“双赢”局面,旨在强调交换双方都能够通过交换行为得到好处、获得利益。它是无尽藏事业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构成我国佛教交换思想的基础思想。

佛教的无尽藏事业就是佛门弟子在商业中践行自利利他精神的典型表现。无尽藏事业对借方而言,即来往的商人和贫穷的人们,为其提供借贷以供他们开展商业行为及维持生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帮助了人民的生活;同时对放贷方也就是寺院自身而言,通过放贷获得的利益既可以满足寺院日常生活所需,又能保证慈善事业的永久性。这样一来,参与无尽藏事业的各方都互助互利,达到了商业交换中理想的“多赢”局面。而反观当代社会,在商业交换中屡屡出现不公正现象,如诈骗、恶性竞争和任意毁约等,我国佛教所提倡的这种“自利利他”交换公正观不失为解决这些棘手问题的一个良好的思想切入。

(五)诚实守信的经济观念

《提谓波利经》中宣扬五戒五常,推广开来,在经济活动中,要有诚实守信的态度,不能随意的胡编乱造。在经济交往中,人们要诚实守信。在现代的经济交往中,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比如有的广告夸大产品的功效,给消费者带来误导等等。

佛教思想的业因果报,就是因果报应。你种下什么因,就会得到什么果。头上三尺有神明。所以在经济交往中,佛教的思想人们要遵循因果报应,要诚实守信,不要胡作非为,为了一己私利,做丧尽天良的事。要多做好事,多生产质优的产品。

三、佛教经济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佛教经济思想,对我国当代经济的发展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当代社会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我国大行其道。佛教的经济思想不仅可以使年轻人知道要通过辛勤的劳动和工作达到致富,而且要养成勤俭的生活态度,不能为眼前的物质欲望所迷惑。我们应该倡导佛教的思想,在经济活动中,把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结合起来,把获得和贡献结合起来,把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走向可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月清.中国佛教伦理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业露华.中国佛教伦理思想[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高源(1989-),汉族,河北邯郸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伦理学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9-0087-01

猜你喜欢

佛教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徐日昇的中国佛教观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