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下如何改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2016-02-04杜莹莹刘峰
文・杜莹莹 刘峰
新医改下如何改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文・杜莹莹 刘峰
公立医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的重大举措。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整个医院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应做好以下改进措施。
一、完善档案组织机构,建立自上而下的档案领导机制
随着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领导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也日渐加强。改变领导对档案工作的管理理念成为首要工作。成立医院主要负责人任主任,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委员会,搭建起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档案人员具体管,各个科室同努力,纵向责任明、横向有人抓的管理网络。将档案工作纳入医院22个一级科室44个二级科室的职责范畴,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档案工作体系;纳入督查督办工作流程,将档案工作目标列为年度督办工作的重点事项。医院分管档案工作领导、办公室主任、专职档案人员、兼职档案人员均有清晰明确的职责且履职到位。
二、完善档案工作保障制度,与其它工作制度有机衔接
(一)将档案收集、整理、移交程序植入医院管理等各项具体业务工作流程,实现了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制度的有机衔接,为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建立正负双向激励机制,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目标,出台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档案工作奖励与责任追究制度》《档案工作考评办法》,全面形成了奖优罚劣的档案工作导向。
(二)完善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立足于档案的接收、移交、保管、鉴定、销毁和利用等12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健全完善了《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鉴定和销毁制度》《档案借阅与利用制度》《档案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14项档案综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文书、科技、会计、专业、声像、照片、实物、人事、人物、图书资料、电子等11个门类的档案收集整理制度,切实构建起了从形成源头到整理归档,从保管利用到鉴定销毁全过程的档案制度体系。
(三)完善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复核
一是严把“收集关”,即严明收集范围。严格按照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和归档范围收集,既收集纸质载体,又收集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子文件等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严明收集时间。准确把握各类档案的形成规律,分门别类地明确收集时间,其中照片、声像类档案于活动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由责任部门整理后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实物、图书、人物、设备档案即时收集,基建档案于基建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收集。严明收集纪律。运用事前提醒、事中跟进、事后督促等形式,确保应收尽收。
二是严把“归档关”。遵循“谁形成、谁收集、谁整理、谁归档”原则,明确“量、质、期、责”四点要务,严格执行11个门类的档案收集制度,《档案分类编号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组织归档文件材料的整理、移交、编目工作,档案完整率和归档率均为100%。
三是严把“复核关”。实行档案管理员、办公室主任二级复核制,对移交档案资料的数量、类别、内容、签章、日期进行检查,确保了档案的收集齐全、归档合理、分类科学、排列有序、期限准确、封面合规。
三、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人们对各种时效性强、具有高价值的档案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利用网络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越强,对档案工作服务信息化的要求也相应地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及各业务环节已不断受到新的挑战。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医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用计算机储存整个医院的各种业务、行政上的档案,将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融入OA办公自动化系统,文件在OA系统流转完毕,经归档预整理后转入档案管理系统归档、编目,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文档一体化,适应医院改革发展的需要。
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档案载体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较现在形成的以磁带、胶片、软盘、缩微品等为主要载体的档案,无论从载体材料,还是保护条件、管理方式等都是不可比拟的。多媒体、光盘等技术的应用,以及电子文件的出现,改变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存储、传递和检索方式,有效满足了档案工作需要。
围绕文件材料收集、预整理、移交接收、整理归档、库房管理、档案查询等模块,建立了符合国家要求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各兼职档案员对各类文件材料进行收集并预整理,将预整理后的文件材料移交档案管理员,档案管理员进行整理归档,整理归档后封号入库;库房管理模块,可查询库房内各年度各类入库档案的情况。
建立《非纸质载体档案资料抽查记录表》《非纸质载体定期备份情况表》,对室存的电子化文件实行硬盘、光盘异质备份,对OA办公系统数据、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内(外)网站数据的文书、专业、声像、照片、实物等档案执行即时硬盘异地备份,并建立了数据恢复机制,在服务器出现异常情况下,可即时实现异机系统搭建及数据恢复,确保了档案数字信息的安全完整。
四、完善档案安全保障设施,维护档案的完整
做好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及时发现档案破损情况,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对于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的保管条件逐步改善,我院严格按照“九防”要求,安装了高清红外线自动感应监控系统、烟感自动消防报警系统、温湿度电子监控系统、空调器等设备,配备了低压二氧化碳灭火器、消毒灭菌机、声像档案防磁柜、吸尘器、除湿机、防虫药品、遮光阻燃窗帘等设施,配置了计算机、复印机、高拍仪、扫描仪等办公设备。
建立《年度档案出入登记表》和《年度库房温湿度记录表》,库房温度控制在20℃左右,湿度控制在50%左右,记录完整规范,确保无安全隐患。
为预防、控制、消除突发事件对档案造成的危害,按照档案优先、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分级负责的原则,制定出台了《档案灾害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全员培训和开展全体演练,切实提升了救灾抗灾能力和档案室的安全保障系数,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可能损坏档案的不利因素。
五、完善档案的查询借阅,提高档案利用效果
开发档案信息,搞好利用服务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做活档案工作的关键环节。严格借阅登记和利用效果反馈登记,编制档案利用效果实例汇编。制定《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借阅与利用制度》等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借阅登记表》《档案利用效果反馈登记表》,严格档案保管、借阅手续、审批程序,做好痕迹化记录,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档案对医院管理的支撑和佐证价值。
全面推行网上查询、借阅,各科室可在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远程利用,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基于网上借阅查询快捷、高效的出发点,围绕借阅事由、查询方式、借阅期限等要素,设计了借阅申请、二级审批、借阅利用、效果反馈的网络借阅流程,经过工作实践,起到了良好成效,减少了实体档案的利用频率,保障了档案实体的安全完整。
总之,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管理工作要从观念上更新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新医改背景下档案现代管理模式,通过有效措施的实施,使我院档案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和人才化。通过利用档案为大众的心身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为打造我市精神卫生服务行业典范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