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的创作艺术与演奏手法研究

2016-02-04任阳路

北方音乐 2016年19期
关键词:引子奏鸣曲小调

任阳路

(新余学院,江西 新余 338000)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的创作艺术与演奏手法研究

任阳路

(新余学院,江西 新余 338000)

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悲怆》在当时是一个创新发展,其引子就已经具有较为震撼的表现意义,在整个作品中,其运用各种手法表现出了作品的激情、憧憬以及抗争等情感。而本文主要对起创作艺术以及演奏手法进行了研究。

贝多芬;《悲怆》;创作艺术;演奏手法

引言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是在1799年所作的,属于贝多芬早期奏鸣曲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在其32首钢琴奏鸣曲中排第八。这首曲子在最开始被作者定名为《激情大奏鸣曲》,也正是因为这个名字使得后人在演奏过程中把握到了“激情”二字,《悲怆奏鸣曲》虽然名字是《悲怆》,但是,整首曲子其实并没有很多悲怆银子,只有引子体现出了引子二字,其它则大多感受到激情以及向上。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创作艺术

贝多芬其出生于一个较为贫穷的家庭,自幼学习音乐,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展示出了其自身在音乐方面的才能,在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登台演出。翻看他的作品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他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悲怆》这首钢琴奏鸣曲是他为他朋友李希诺夫斯基伯爵所作的,最开始这首作品并不是这个名字,是后来一些作曲家所定的名称,以此来反应作曲家内心生活体验。贝多芬音乐之路十分坎坷,耳聋对于他而言是十分严重的打击,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音乐。在《悲怆》这首钢琴奏鸣曲中,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作者痛苦的期望,以及反抗,同时还包含了作者的追求,除此之外,这首曲子还明显的展示出了贝多芬奏鸣曲的英雄性、交响性、戏剧性等基本特征,而正是因为这些特征,使得这首曲子的表现力更加的突出扩大,从而使得曲子更加富有感染力[1]。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演奏手法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主要是对残酷命运以及黑暗势力的的反抗,同时还有对美好生活以及理性的追求,在整首曲子中,都包涵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憧憬。

在《悲怆》第一乐章中,其主要是奏鸣曲式,将悲壮的慢板引子作为整首曲子的序幕。其中,第一小节和弦较为严竣阴森,其主要表现出一种被命运所制约所威胁的情绪,而级进上行附点音符的哀求音调就会与之形成较为鲜明且强烈的对比,在这一节中,矛盾互相冲突,以此来奠定了引子发展的基调。在整个引子发展过程中,其核心就是戏剧性,之后出现的则是减七和弦,该和弦是阴暗的,而且发声过程是一次次的鸣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其音调的痛苦,到曲调上行到高音“bA”的时候,又出现了一连串的下行的快速音型飘忽而过,让人感觉好像有人在叹息。在这一章引子结束的时候,一连串快速半音又从高音倾泻而下,让人感受到作者蕴积的反抗情绪,为之后的爆发做好了铺垫。到了这一章节的主部音流,主要是奔腾不息的,以此来表现对命运的不屈和抵抗,在副歌部分,则主要是以抒情、活泼的基调为主,其主要想表示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呈示部结束部则是在bE大调上开始,这个过程中主部材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反映了更加汹涌的情绪,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抵抗;而展开部则是在引子的素材g小调上开始的,这个部分集中展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以及音乐形象,以此表现残酷命运所造成的威胁还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所受到的伤害还在疼痛着,之后则是激昂奋进的上行音调,其出现过程中主要是在左手分解八度持续音衬托下出现的,其主要是与引子中一些哀求音调形成较为鲜明的对照,这种冲突矛盾不断的产生交互,交替出现在e小调上,然后又在D大调、g小调上反复的重复,这种感觉就像是远处传来的雷鸣,慷概激昂掀起一个个浪潮。

在《悲怆》第二乐章中,其主要是将回旋曲式写成的如歌慢板,以此来进行演奏,在这个章节中,其主要描绘了作者在经历紧张搏斗之后,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在这个过程中,有美妙动人的歌声,因此,心灵上得到了较大的慰藉,使得作者精神上获得了一定的平衡。在第二乐章中其主部主要的主题就是柔美、纯朴,主要的风格则是崇高以及纯真,这种音乐形象给人一种非常浪漫的感受,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给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在这一章中,其第一插部出现在f小调上,在这个小调上其主旋律相比较于主部主题而言,更加的活跃[3]。

总的来说,第二章主题风格和第一章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在第一章中其主题是抗争,第二章则是享受抗争所带来的成功以及平和感,相比较于第一章而言,很多人都认为第一章演奏技术要简单很多,但是,要想真正演奏好这一章,还是较为困难的,演奏者不仅要对音乐和声功能非常的了解,其手指独立控制能力还要十分的强,除此之外,对于音效的想象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第二章节中,其速度虽然相比较于第一章节更慢,但是,其在音乐上的表现力却更加的细腻。在外声部对于手指的控制也是较为严谨的,其中,右手上声部下键需要藏势,但是又不能少厚重感,同时还要保证乐句气息的流动;而内声部手指在控制过程中,则要内敛、平静,这样才能表达出整体的情绪;低声部手指在控制过程中,则要像交响乐团的低音提琴的拨弦一样;在使用踏板的时候要按照曲式段落情感的发展对其进行划分,这样才能保证演奏的合理性。

在第三乐章中其主要是回旋曲式,反应了作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渴望,在这一章节结束的时候,其所表达的情绪也越来越坚定,充分表现出了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在这一章节中,其主要是在左手切分和弦与右手密集音型的搏斗中达到的高潮,以此来表明英雄依然在继续奋斗着。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不仅是他那个时代的理想以及信念,也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念,在这是曲子中,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作者不屈的精神以及理想。

[1]何家国,陈燕.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的演奏手法[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47(5):76-77.

[2]王一.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的艺术魅力与演奏[J].艺术科技,2014,23(8):122-122.

[3]罗志范.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音乐分析及其演奏诠释[J].音乐创作,2016,47(2):164-166.

任阳路,女,江西省新余市人,工作单位:新余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引子奏鸣曲小调
手机上的奏鸣曲
巧借“引子” 活用“换元”——一道解析几何题复习案例研究
四 季 相 思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春天的奏鸣曲
思 夫
五河小调
饥饿奏鸣曲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