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肖斯塔科维奇《节日序曲》看前苏联音乐对我国音乐的影响

2016-02-04刘晟翔济南市群众艺术馆山东济南250117

北方音乐 2016年1期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

刘晟翔(济南市群众艺术馆,山东 济南 250117)



由肖斯塔科维奇《节日序曲》看前苏联音乐对我国音乐的影响

刘晟翔
(济南市群众艺术馆,山东 济南 250117)

【摘要】《节日序曲》是1954年原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纪念苏联十月革命成功而创作的交响乐曲,11年后的1965年,中国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大型交响诗《红旗颂》创作并首演成功,相同的红色题材以及相同的历史背景下所创作出的作品,有怎样的异曲同工?前苏联音乐对大陆音乐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从作品背景、结构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关键词】《节日序曲》;肖斯塔科维奇;《红旗颂》; 吕其明

《节日序曲》的相关分析

《节日序曲》(作品96)是前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公元1954年为了庆祝苏联十月革命37周年纪念而创作的一首交响乐曲。这首乐曲风格温暖动人,语言端庄,塑造了璀璨的艺术形象,体现了苏联群众欢度节日的隆重景象。赞扬了人民在开拓和建设社会主义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一曲歌颂祖国的庄严颂歌。

乐曲是奏鸣曲式。 A大调;光荣的,3/4拍,小快板。它的主题辅以定音鼓的巨响,由圆号与小号吹奏出凯旋号角,就像一个节日礼炮的轰鸣声。弦乐组低音经过短暂的过渡曲折,和凯旋号角一起再次响起。就在这个时候,别的管乐器一起加入进来,采用离调手法与和声的转换进行发展,犹如节日中的人们手举五花十色的旗帜一样,盛大游行,令人目不暇接。

进入呈示部后,曲式的节拍由2/2转换为3/4,速度也有所加快,由小快板发展为急板。生动的主题换做由单簧管来演奏,带有舞曲性质的音乐功能,表达了人们的强烈的情感,小提琴重复这个主题并且持续,增加了一个三角铁清脆的敲击声,舞蹈更加生动。于是,小提琴上下拨动连续着演奏中的乐句,“双吐”与小号的声音穿插其中。最后,主题初衷再转给大提琴与长号演奏,现场营造出的气氛十分热烈,激动。

副部主题是E大调,2/2拍,广板。开始,这是由圆号和大提琴引出的,就像一个前苏联风格的男中音在歌唱。这与主旋律形成了明显的对照,这一美丽的主题,转移到中提琴和小提琴上演奏,更为舒展动人,充满了高加索民族的自豪感与幸福感。然后,短而向上的木管乐器组和弦乐组一对一答式演奏,轻轻地拨动琴弦,将音乐引入展开部,描绘出华灯初放,绚丽夜景的节日氛围。单簧管演奏隽永的曲调,好比一场狂欢节正召集着所有人来一起庆祝一般。接着,单簧管与双簧管的渐渐加入,描绘了人们聚在一起愈来愈多的场景。越来越多使人激动的音乐,声音越来越强烈,终于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再现部的主题,起初是由弦乐组来演奏的。然而此处的主题并非一个完整的再现。这只是初衷。为的是在后面出现的一些变化。呈示部的主旨和副题内的情况在这里也多次出现过,但我认为,这恰恰是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才华展现。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不喜欢率由旧章的运用之前的乐句,乃至连模进的手法也极少用到。因而有人形容,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就像奔腾的江河,越流越远,从来也不会回到原始的地方,在这里也是一样。

副部主题是由管乐器演奏的,并不是逐字复制的旋律。即使这样,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思路也严格遵循了奏鸣曲式的原则。这一部分中,他把副部主题的调性统一到主旋律上来,给管乐组演奏,然后让小提琴复述且发展,后半部分在调式上辗转,最终在热闹的氛围中结束。

《节日序曲》的结尾篇幅不多,然而主题和副题却得到了发展,并最终展现出了一段慷慨激昂的旋律,且引子中的号角在这时也出现了,它们一出现,便结合一起,形成全曲的高潮。速度越来越快,在极其热烈欢腾的氛围中完成全曲。

肖斯塔科维奇创作这首《节日序曲》,是他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当时,他已经创作出10部交响曲和其他许多优秀的作品,前苏联政府为了奖励他取得的巨大成就,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也因此获得了两枚列宁勋章和一枚红色勋章。

二、《红旗颂》的相关分析

与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节日序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中国作品,一马当先的是大型交响诗《红旗颂》。交响诗《红旗颂》由中国大陆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而成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为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时的情景。同样,在它雄壮的歌声旋律中,中国人民的勇敢、进取的革命精神的指引下,歌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兴旺。此外,音乐中还加入了《国际歌》《东方红》的元素。

这是赞美红旗的革命颂歌。在乐曲的开端,以小号为底,引出国歌,其次是弦乐组演奏使主题得到发展,优美的颂歌主题,描述了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国旗 - - 新中国诞生了!人们仰望红旗,内心激动不已!

歌曲的中间部分,在三连音铿锵有力的节奏下,圆号模仿着前进的号角,吹奏出简短有力的曲调。然后,颂歌主题成为歌颂英雄的进行曲式,象征着在革命的红旗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迈出了巨人般的脚步,向着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大踏步前进。

再现部的颂歌主题,表达了数以百万计的人民群众对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无尽歌颂。在一个宏伟的号角中,高潮在响亮并有力气氛中结束,体现了中国人民扛起共产主义大旗奔向明天的英雄气魄,全曲气势磅礴。

三、《红旗颂》与《节日序曲》二者之间的联系

《红旗颂》与《节日序曲》类似,首先都是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生活的高度与理想化,歌颂了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让人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和目标。其次,风格都是气势磅礴,注重管乐与弦乐的结合。最后,这样的音乐让我们每个人从内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人人都愿意用双手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人们还歌唱着爱情,歌唱着友谊,告诉人们互相友爱。这些歌曲感染着我们的人民群众,激励着我们年青一代,要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结束语:

这首作品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上的音乐形式,也并非一个轻佻、单一的小调,作家们总是心怀感叹,带着中国与俄罗斯同样的多灾多难的历史和陷入困境的国家命运紧密连系。它反映出来的是普通劳动者的生存命运,同时确切地反映了国家与劳动人民的关系,而这些往往可以震撼我们的灵魂。

作者简介:刘晟翔(1987—),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助理馆员,艺术硕士,单位:济南市群众艺术馆,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肖斯塔科维奇
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一起的日子(六)
肖斯塔科维奇第四首赋格曲音乐分析
红场上的癫僧读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见证》
肖斯塔科维奇与普罗科菲耶夫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之比较
直面抑或逃离:肖斯塔科维奇的一生
直面抑或逃离:肖斯塔科维奇的一生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八)——第八弦乐四重奏oP. 110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七)—— 第七弦乐四重奏 op.108
为何见证
——给肖斯塔科维奇
探索肖斯塔科维奇早期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