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马藏人巫傩祭祀舞蹈的艺术表现形态

2016-02-04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北方音乐 2016年1期
关键词:祭祀

李 琪(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白马藏人巫傩祭祀舞蹈的艺术表现形态

李 琪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白马藏族的舞蹈是中华民族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之一,特别是巫傩祭祀舞蹈不仅展现出白马人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意识,更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信仰。因此,本文从白马藏族人的祭祀性舞蹈角度,探究其艺术表现形态,从而能够将这种艺术形式发扬光大。

【关键词】白马藏族;巫傩舞;祭祀;表现形态

白马藏族人在不同的节日、不同的场合以及不同的人群中,其所展现的舞蹈种类是各种各样的。如果按照舞蹈的功能来划分,祭礼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舞蹈和祭祀中巫术仪式舞蹈。包括巫舞、傩舞以及各种图腾舞等等,与原始舞蹈密切相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巫傩祭祀舞蹈。在展现这种舞蹈时,舞者多是带上具有寓意的各种面具,手持法器。然后将人们的祈神驱鬼、除灾求安的诉求通过舞蹈表达出来,展现出白马藏族人的独特民族文化。那么巫傩祭祀舞蹈的艺术表现形态又哪些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一一阐述。

一、祭祀舞蹈中的原始性表现形态

巫傩舞蹈起源于白马藏族人的原始图腾舞蹈,在重大活动或重要祭祀场合都必须出现的,特别是要与祭祀仪式同时展开。这种舞蹈能够反映出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和行为。因此,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的表现较为原始、粗犷、淳朴。其中傩舞最具有代表性,它属于哑面傩舞,主要有两类:一类则是用于纳吉或祈神驱鬼的祭祀傩舞,另一类是取材于白马人原始信仰中的图腾文化、历史典故、先祖狩猎等题材的情景傩舞。这两类舞蹈的发展其实是存在一定的过程的,在最开始时人们利用巫术行为来表达他们对自然、对生命的认知,此时他们的舞蹈动作可能只是一种本能的行为,伴随着祭祀仪式上的各种动作形成舞蹈的雏形,简单地表达他们的思维。而随着舞蹈的日益成熟,人们开始把各种复杂的情感融入其中,比如先祖狩猎、带有故事情节的内容,使之丰富发展。因而在这一开始阶段,巫傩祭祀舞蹈的艺术表现形态总体上更多的是其原始性、保留原生态的状态。

二、巫傩祭祀舞蹈中的娱乐性表现形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进入封建时代时,巫傩祭祀舞蹈又经历一次大的变化,其原始性逐渐消失,更多表现出娱乐,并且这种娱乐性由开始的娱神转向自娱和娱乐他人。如前文提到的傩舞,除了表现出原始特性以外,还通过祭祀具有娱神的作用。

而随着巫傩文化的成熟,表达的形式也日益丰富,比如说白马藏族人巫傩祭祀舞中的“池哥昼”,它是以驱鬼祈福为目的舞蹈,但是人们在表现的过程加入打击乐伴奏,以挨家挨户跳傩方式进行表演,有固定的表演程序。他们集体舞蹈,头戴彩绘面具,手持具有象征意义的法器,比如男面相的舞者,一般左手持木剑或木刀,右手持牛尾等。如果按照角色划分的话,可以分为男面相舞、女面相舞以及知玛相舞三部分。前两者一般都好理解,而知玛相舞则是较为有趣,带有一定的故事性。知玛一般由三位男性扮演,脸上需要涂上锅墨,一个人穿着破烂的女性服装,身上背着象征婴儿的道具,扮演一位母亲,手持和故事情节相关的道具。另外一个扮演男性,手持拐杖衣着破烂,还有一个扮演小孩。三人共同演绎故事性的知玛相舞,将扮演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男扮相将男性的粗犷的特性通过动作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女扮相则通过动作的细腻柔美、起伏变化小,而男童则通过自由灵活的动作表现其特征。可以看出,这种舞蹈已经不再单纯的具有娱乐神明,而是转向群众性的舞蹈,把故事情节融入到舞蹈中在自娱的情况下娱乐普通民众。另外根据史料记载,巫傩祭祀舞蹈在民间表演尤为频繁,因而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彻底地植入民间。将民间故事、民俗融合,从而演变为群众性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舞蹈表演形式。

三、巫傩祭祀中的复杂性表现形态

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封建帝王已逐渐意识到权力的重要性,只要强有力的政权才能够征服民众、统治国家。因此,社会民众也不再凡事祈求神明。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巫傩祭祀舞蹈又转向新的方向、赋有新的内容。一部分可能由于自身内容和形式的艺术化走向宫廷,成为专门服务历代君王宴乐和国家典礼举办的祭祀工具;还有一部分可能走向民间,融入到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如“戏”与“舞”的糅合。因而,在这一段时期巫傩祭祀舞蹈的艺术表现形态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随着白马人巫傩祭祀舞蹈的日益成熟,其舞蹈中已经蕴含了白马藏族文化精神和民族信仰。通过成熟的舞蹈表现故事情节、可以看出其呈现出的“舞”与“戏”的结合。虽然没有戏曲那样的唱腔和剧目,但是并不影响关于祖先神话故事的展现,显示出民族的文化素质的典型性、多样性、原始性以及独特性。如甘肃文县现今保留下来的舞蹈风格,在一些村寨中,表演中有妇女擀面的场景,动作惟妙惟肖,还有狩猎、打墙等生活情节,生活气息浓郁,质朴感强烈。

结语

作为中华少数民族的成员之一,白马藏族有着自己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和信仰,舞蹈是他们展现的重要形式之一。他们原生态的舞蹈植根于民间,是不以表演为目的的、没有经过加工锤炼的原生态舞蹈形态,通过对于其巫傩祭祀舞蹈的艺术表现形态的探究,能够深入了解这个民族对于自己祖先的崇拜、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因此,面对现在城市化的趋势,对白马藏族的传统民间舞蹈的保护是非常紧迫的。因为这是属于我们国家的民间艺术,是我们传统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我们每一位舞蹈研究者都有义务和责任去保护它,让这种民族文化“瑰宝”持久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张益琴.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舞蹈卷[M].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

[2]易媛媛.论白马藏族舞蹈的表现形态[J].华章.2013年第20期.

作者简介:李琪,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白马藏人巫傩祭祀舞蹈当代流变研究》项目号为:YB099。

猜你喜欢

祭祀
土家族梯玛神歌的特征和社会功能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高古玉首佩饰演变简析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
简论瑶族祭祀文化的特点
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明起源之路
辰河高腔传承谱系与科仪
撒尔嗬与梯玛文化的关系探究
清入关前后谒陵礼仪的演变
牛神之食:侗族黑色糯米饭的象征文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