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梯玛神歌的特征和社会功能
2017-03-23陈茜
陈茜
[摘要]祭祀歌属于民间耳口相传的文学范畴。在原始人类的宗教生长期万物皆有灵性,人类与鬼神共同生存,鬼神可以支配人类,人又依附于鬼神。祭祀歌就产生于人类对自然界尚无认知能力且对语言的魔力又十分崇敬的这一特殊时期,即假想使用语言去讨好鬼神,命令鬼神,以达到辟邪消灾、祈福求利的目的。土家族祭祀音乐源于它深厚的祭祀文化,有着其鲜明的音乐风格,梯玛神歌作为土家族祭祀音乐中极具特色的音乐种类,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芒。
[关键词]土家族;祭祀;音乐;文化;梯玛神歌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6)06-0065-05
追溯我国的原始宗教信仰,祭祀歌的起源非常的早。这种歌谣带有神秘的文化性质,广泛流传于民间,要完整地纪录它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汉文化历史上,真正属于民间的祭祀歌,还有与之有着密切关系的招魂词、咒语等,记载流传下来的也不是特别多。各种祭祀典礼上,由本民族祭司或巫师朗诵的祭祀词,作为宗教神圣祭坛的主要内容在民间受到尊敬与崇拜并且得到保护和流传。在众多民族中,土家族的祭祀音乐是极具特色的。
土家族祭祀风俗文化丰富多样,神秘厚重。正是由于深厚的祭祀文化奠基,土家族的祭祀音乐才显得尤为多姿多彩。土家族土司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其独特的风格与音韵展示了土家人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土家族先人居住在相对闭塞的武陵大山中,信息封闭,伴着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对大多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理解,他们对这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按照自己的想象给予诠释,赋予自然界以生命和灵性,认为万物皆有灵,并以此作为崇拜对象。后来,土家族人的宗教信仰从先前的原始宗教演变为崇拜多神。近年来,研究者对土家族祭祀文化、祭祀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做了大规模的采风调研,在此背景下,梯玛神歌作为土家族的“荷马史诗”,一些研究者已经从文化哲学视域、传播学视域等多方面做过细致研究。我认为,在经历了时代变迁,土家族人的生活思想发生改变之后,对于梯玛神歌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考验。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梯玛神歌的起源以及它神秘丰富的音乐特征,以求更完整地总结出梯玛神歌的社会文化价值,从而更好地保护和推进它的发展。
一、梯玛神歌的特征
土家族祭祀音乐是土家族音乐中的一个最富特色的音乐品种,也是中华民族歌曲艺术中的奇葩,它生长在山野中,蔓延全中国。清代改土归流政策实施以后,汉族文化以多种方式向土家族地区传播,汉族人的价值观、政治制度、及其文化艺术在土家族地区得到确立。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较深,加之土家族人又善于学习,所以祭祀音乐水准可以与汉族比肩。生活在崇山峻岭中的土家族人民,但凡遇到天灾人祸,或疾病绕身,便认为是鬼邪在作怪,请巫师设坛作法,驱邪祈福,招魂送鬼。这类驱邪歌的内容,一是召唤各路神仙拔刀相助,惩戒恶魔,二是祈求作怪鬼邪的饶恕,有些则直接恐吓鬼邪以驱赶之,也有的利用祭品来交换病人魂魄。梯玛仪式作为土家族祭祀活动的重要仪式,逐渐汇聚积累了大量原初阶段土家族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思想。
(一)梯玛神歌的起源
据先前的历史文献和对土家族历史文化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梯玛神歌是最古老的土家族歌曲的基本类型之一。梯玛,土语,俗称土老司,“梯”在土家语中相当于敬神之意,“玛”则是人的意思,梯玛意为敬神之人。例如,土家族“调年摆手”等,諸如此类的重大敬神祭祀活动,都是由梯玛一手执掌。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土家族人专门用于宗教祭祀仪式所演唱的歌曲称为“梯玛神歌”。在土家语系地区内,只有梯玛神歌具备了宗教的一些基本元素:神灵、经典和祭祀等等。它主要分布在湘西酉水流域的龙山、保靖、永顺、古丈等县。梯玛一般为父子相传,世代沿袭。
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艺术,其源流与形成受其特殊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文化环境的制约。梯玛神歌的旋律来自于远古土家部落的牛角号,其篇幅巨大宏伟,是一种集娱人、通神、祭祀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音乐形态,承载了诗歌、音乐、舞蹈的大型音乐体裁。其通常表现一些社会生活内容,例如驱鬼辟邪、供奉天地、祭祀祖先、请神还愿、消灾解难、祈祷家畜旺盛、喜庆风调雨顺、答谢事业昌隆、年古顺成等。梯玛仪式活动基本分为两类,大型的集体祭祀活动跳摆手和家庭性质的玩菩萨,也有个人性质的驱邪捉鬼的活动。其中,家庭性梯玛仪式——玩菩萨,是我们认识梯玛、了解土家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最好、最直接的人口。
梯玛神歌在引领土家族人的个人精神的同时,还对土家族人的整体意识形态发挥了推动性作用。由于各地“梯玛”还兼当采药行医的医者,其中也不乏医术高明的梯玛。所以,梯玛也成为了土家族人心中“既能通神、又能知鬼”,在神、鬼之间自由行走的高人。
(二)梯玛神歌的内涵及表演形式
梯玛神歌的范畴不仅包含了梯玛设坛做法的巫术行为和祭祀活动,并且还涵盖了整个土家族人的思维模式和语言方式。然而,所有的这些形式都是建立在原始的土家族人对超出自身理解范围和人事能力所达不到的事物的神秘摸索,以及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而做出的总结。因此,土家族人对具有特权地位的梯玛都万分崇敬和完全的服从。
梯玛从事梯玛活动时,身上穿着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白八中颜色布料做成的八幅裙罗,头上戴着五佛冠,用布缝制而成,手上拿着用黄铜铸成的八宝铜铃与长刀,脚踩白底黑帮手纳布鞋。在香烟萦绕、众生叩拜之时载歌载舞。梯玛根据不同的场合来决定神歌的内容。“送亡人歌”是为死人祭祀时唱的,为人消灾招魂、求平安时需要唱“还愿歌”。但终归都有一个特点:神歌的唱词比较固定,即兴演唱非常少。
在梯玛神歌演唱当中,梯玛是上通神灵,下达鬼魂的中介者,是人神合一的统一体。在梯玛活动中,他有时可以代表人类向神灵表达他们的心愿,有时他又是各路神灵的化身,向人类传达神的旨意。在土家族人眼里,梯玛可以与天上神灵称兄道弟话话家常,也可以命令凡间各种动物来当他的保护郎。如梯玛仪式活动中,敬天子龙王请菩萨,梯玛唱道:
耳聋了听到些,太公祖先!
请起来,耳聋了听到些。
烂苦湾,从那里来了。
木草子沿,从那里来了。
菩萨,你千马万马都来了。
岩连湾,从那里来了。
烂塘脚,从那里来了。
瓦场砍脚下,那里来了。
渡船口,从那里来了。
双湖桥,从那里来了。
江西会馆山,从那里来了。
龙摆尾,从那里来了。
不要烧火水就开了。
黄泥滩,从那里来了。
三个滩,从那里来了。
滴水岩,从那里来了。
竹壳里扯药、治病。
二、梯玛神歌的演唱形式及旋律特点
梯玛神歌也是说唱式的典型代表之一,特点鲜明。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与普通说唱音乐相似,歌曲里面说唱结合,根据时间的具体情况来分配说与唱的比例,通常情况下说、唱交替轮流。演唱这些梯玛神歌时,大部分是由梯玛本人与其他法师配合完成的:第二种演唱就完全用一种说的方式。这种曲调的特征就是语言分量较重。梯玛神歌的曲调也具有典型的五声民族调式的特征。梯玛神歌的音阶为sol、la、do、re四列音,节拍有四二拍、四三拍以及散拍子。深入分析谱例与演唱发现,梯玛神歌的歌词与调式之间存在同向与不同向两种关系。同向关系里,歌词与曲调基本能吻合,有种对应关系。而非同向关系与其相反,歌词与节奏自由发挥。梯玛神歌节奏根据曲体不同,有慢板、中板、快板。音调随不同的祈祷活动而各具特色。丰富多变的节奏与民族调试的完美结合,才使得梯玛神歌这一原始宗教活动披上了神秘浓厚的音乐面纱,使得它既保有传统祭祀特征,又具有值得深入探究的音乐文化特点。
由于多数梯玛神歌具有咏叙的特点,音乐与唱词语言结合紧密。梯玛称神歌的曲调为“调子”,将咒语一类十分接近生活语言的音声称为“说”或“念”,其余的都称为“唱”。梯玛之所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种类,主要在于它的语言。由于土语翻译的困难,我们几乎只注重它的叙事意思,无暇顾及它那有韵有律的语言技巧。然而现在土家族真正能讲土家语的地方只有湖南相对集中,湖北个别地方还有一些土家语词汇。梯玛神歌就像是一部丰富的土家语辞典,它的歌词内容囊括了大量土家族的古老语言以及它的精髓。土家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现全国土家族人口已达800多万,大多数土家族人汉化明显,真正能说本民族语言的已经寥寥无几了。流传于湖南龙山县流域的梯玛神歌,很大程度上使用了最古老原始的土家语演唱,留存了大量面临失传的土家语的词汇,因此,这些梯玛神歌就显得尤为珍贵。
由刘嵘采录、记谱、记音的《嘎麦请》《长马词》就是大摆手中演唱的祭祀歌。“嘎麦”为土家语,原意为“大官”,“嘎麦请”即“请大官。”
从这些非常可贵的古语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很有意义的土家文化。例如,有些可以作为时间考证,梯玛神歌中出现的一些人名,都没有历史记载可以考证,但是把这些人名和土家族人的原始宗教信仰八部大神结合在一起研究,我们基本可以证实土家族地区到11世纪时,仍还处于母系社会时期的这个说法。梯玛神歌是梯玛在演唱时,记录者以最传统的方式听写下来,当中的土家语又或以汉语拼音的方式抄录下来。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这种古老传统的方式,导致梯玛神歌在流传中逐渐变得不完整甚至丢失,同时由于汉语与土家语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对于研究梯玛神歌的文化和音乐特点等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梯玛神歌的歌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然而现在能演唱梯玛神歌的人,在生活中也不完全使用土家语,而是说一些汉语方言,对歌曲也只是知道大意而已,不能一一对应翻译成汉语。因此,记录一首完整的梯玛神歌并非易事,而流传下来的梯玛神歌对学习和了解土家族语言和土家族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土家族还有其极具特色的歌舞文化,例如哭嫁歌、摆手歌等。梯玛神歌和摆手歌是土家族最主要的土语祭祀歌曲品种,由于土家族文化与中原文化混融程度较高,在全球化趋势下的今天,这些日趋减少的土语民歌无疑具有民族标识的作用。而“梯玛神歌”作为一种极具宗教色彩的文化音乐类型,从表演形式到演唱内容上都与这两种音乐类型迥然有别。梯玛神歌与摆手歌虽然都是由梯玛传唱,但前者从演唱内容与演唱形式来讲是为主人设坛做法、消灾解难、祭祀神灵时所唱的歌,因而更具宗教色彩;摆手歌则是梯玛在摆手传统民间活动中,为纪念祖先、祈求国泰民安而演唱的歌曲。
三、梯玛神歌的社会功能
土家族先民认为神灵有正邪善恶之分。梯玛神歌饱含了土家族人最高层面的思想意志,在连通神灵的祭祀法事过程中也起到了扬善抑恶、劝诫人们多做好事的作用。早前研究梯玛神歌发现在梯玛法事活动中反复出现招魂、买魂、造魂等场景,而且还创造出一系列权衡善恶、抑恶扬善的故事情节,营造出一种善恶终有报的戏剧性氛围,以此向坏人提出警告,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达到让人们心目中有所敬畏的目的。然后,梯玛神歌的作用不仅于此,它还对土家族人的道德有着自我约束的功能。梯玛膜拜自然,尊尚祖先,这种神秘的宗教信仰自然会产生一种束缚力,深刻地影响着土家族人的思想品德和价值取向。梯玛神歌的内涵,还体现了土家人尊敬祖先,孝顺长辈的传统美。由此可见,梯玛神歌展示的已不再是单纯的宗教法事和祭祀活动了,更多的是承载了土家族人的宗教信仰和纯朴的文化特征。
梯玛神歌最早起源于原始的巫师祭祀大典仪式,在发扬和流传的过程中加入了神秘的鬼神之说、或虚或实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讲述生命的意义、探讨客观的哲学价值等内容,同时交织着音乐、舞蹈、语言、民俗等多种学问,称得上是一部土家族的百科全书。梯玛神歌在演唱方式、旋律节拍、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模式和极具民族特色的土家族宗教祭祀风格,直接反映了土家族人的艺术文化、内心意志、审美观念和生命意义。
四、结语
人们对世界看法的转变直接体现了社会历史的进程,人们的世界观在社会的发展推动下发生转变。在努力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土家族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原始宗教信仰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动摇,甚至完全抛弃的现象也并不罕见。在岁月的长河中,梯玛被历史逐渐遗忘、被百姓逐渐抛弃,梯玛的舞台正在逐渐消失,甚至在20世纪50-70年代曾经被完全禁止,梯玛逐渐成为悲剧性的尴尬角色。同时,梯玛也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年轻人不愿再主动学习梯玛神歌,梯玛也没有信心来栽培后代,这也是导致梯玛濒临消失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无法逃避的历史趋向。然而,在国家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之后,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申报非遗的热潮。土家族梯玛神歌也于2006年被评定为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008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项目。梯玛现在作为国家“非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政府批准保护,这也为传承梯玛神歌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梯玛神歌犹如土家族一曲辉煌的民族史诗,谁能挖掘出它隐藏至深的内涵,便可寻找出土家族历史的不解之谜。
收稿日期:2016-06-27 责任编辑: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