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地方高校转型中,对《合唱指挥》课程改革的认识

2016-02-03杨志华

北方音乐 2016年20期
关键词:合唱指挥应用型转型

杨志华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0)

浅谈在地方高校转型中,对《合唱指挥》课程改革的认识

杨志华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0)

《合唱指挥》课程作为音乐学专业中的主干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音乐文化修养和社会凝聚力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国家大力推进高校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合唱指挥》课程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转型”过程中摸索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可用的合成指挥人才。

教育转型;地方院校;应用型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到“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近日,教育部又宣布将推动600所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教育转型。“高校转型”一时成为当前各地方院校工作的重点,在“转型”的气氛中,各专业、各学科都在积极寻找转型中的突破口。作为音乐学专业中主干课程的《合唱指挥》课,该如何“转型”、该以何种形式教学?笔者将对此问题浅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何为“转型”、其目的是什么?

“转型”即是转向“应用型”。我国目前的高校办学看似蓬勃发展,实际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关头。我们国内的高校大体可分为“985”高校、“211”高校、省属重点本科院校、地方性本科院校、独立院校和高职高专了院校。在这些年高校扩招的刺激下,许多地方专科院校快速发展,并升级成为本科院校、一些老牌本科院校为了抢占生源,大量扩充新专业,于是就造成各类高校分工不明确,人才培养不合理等现象,培养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高校教学质量逐步下滑。

“高校转型”正是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的,其目标就是转向应用型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可用人才。

二、地方院校现有的《合唱指挥》教学模式与应用型培养模式的差距

(一)缺乏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

合唱指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首先,要求任课老师要具有扎实声乐基础,能够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发声方法。其次,要求任课老师要具有扎实的视唱练耳和和声功底,能够清晰的分辨合唱团各声部是否均衡协调。再次,要求任课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指挥技巧,不但能够娴熟的指挥合唱演唱,更要懂得教会学生如何指挥。据笔者了解,许多地方院校的合唱指挥老师多为兼职,一般是由声乐、作曲等老师来负担。

(二)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材

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合唱指挥》课程的教材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是因为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地方院校的音乐学专业不能等同于专业音乐院校或专业艺术学院,无论从培养目标,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相比,两者都是有很大差距的。据笔者调查,目前由各个出版社出版的合唱教材不下几十种,但是真正适用的教材却少之又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目前的合唱教材大都是泛泛而谈,不利于学生自学与专研。教材内容不均衡,大多数的教材主要是由大量的合唱曲构成,缺乏技巧训练的讲解。ƒ教材的曲目选择缺乏针对性,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合唱指挥》教材应该与其培养目标不一致。

(三)《合唱指挥》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地方院校不同专业音乐院校或师范大学,受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招生条件等因素制约,课程设置方面受到很大的局限性,课程设置也是以声乐、钢琴和舞蹈为主。长期以来,形成了重技能、轻理论;重小课,轻大课的传统。

(四)课堂内容过于片面,缺乏科学的合唱教学理念

合唱指挥的教学应该的一套完整的体系,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目前的地方院校的合唱课多是以合唱排练为主要内容,学生多是背固定于他特定是声部中,老师的课堂内容也多是对合唱曲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合唱指挥课程就简单的变成唱合唱,而忽视了合唱指挥的完整教学。

(五)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合唱指挥课并不仅仅是唱好合唱,在指导学生唱好合唱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承担起合唱团的排练与指挥工作,许多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着一种很尴尬的局面,在合唱教学上显得无所适从,很难胜任中小学的合唱排练工作。

三、对当前地方院校的《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合唱指挥的教师队伍

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师资队伍是比较大的考验,不但要求任课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求任课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带领学生参加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教学。对于一些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谓“请进来”,就是鼓励高校之间开展师资共享以及聘请企业和社会著名人士到高校兼职和任课。所谓“走出去”,首先鼓励任课老师到社会上锻炼学习,自我完善。其次,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选派现有的合唱指挥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合唱指挥专业的培训学习,学术会议等,使之达到合唱指挥教学所要求的应有的教学水平。

(二)根据地方院校的特色,编写适合的自编教材

地方院校有别于专业音乐院校,其培养目标也与专业院校有较大的差别,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方院校之间同样存在差别,这就不能在教材的选用上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选择。笔者提倡地方院校课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自编教材。笔者有几点关于自编教材的几点建议: 要充分了解本校的办学特色,自编教材要能充分体现学院的教学宗旨。教材编写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能力,近些年由于高考政策的放松,使得地方院校的生源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在自编教材的建设方面,要从简单入手,循序渐进,避免大段的生涩理论。同时要讲究教材的实用性,不能仅仅从教师使用来考虑,要兼顾高校的特点,自编教材便于学生的自学。ƒ自编教材的选用曲目要与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致,地方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基础教育人才的任务,所以教材所选曲目应该由简到难,要涉及到包括童声合唱、同声合唱、二声部、三声部、混声等形式。④自编教材要结合地方院校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使当地有特色的本土音乐能够得到体现。

(三)完善合唱指挥教学模式

具笔者调查,当前国内的地方院校的合唱教学一般采取排练的形式进行,在排练的过程中穿插讲述一部分合唱指挥的知识。这是一种很单一的教学模式,因为在排练的时候,学生往往被固定位于某一特定声部,而老师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合唱曲目的处理方面,教学过程往往偏重于实际演唱效果,很难顾及到这门课程的真正的教学目的。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合唱知识,他们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合唱队员,却很难单独完成合唱的排练与指挥任务。笔者有几点关于合唱指挥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变理论课为技巧课,摒弃以合唱团排练形式的上课方式,对合唱指挥的知识进行细致的,合理的安排。将课堂重点放在实际的指挥技巧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散教学,将合唱指挥大课分为小组课的形式完成。也就是将整个班级划分为几个组别,按照每个组别十个学生左右来授课,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老师有精力顾及到每一位同学。ƒ实践教学。为学生布置简单的合唱曲目,让学生自己排练并指挥,锻炼其实践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合唱指挥》课程的辅助教学体系

笔者的建议如下: 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作品,《合唱指挥》教学也应该像声乐课、钢琴课等技巧小课一样,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带领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利用各种比赛、演出等机会,让学生亲身体会合唱的魅力,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的实际当中。ƒ培养学生对合唱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带领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合唱团演唱曲目,对一些优秀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讲解,培养学生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

我们国家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质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可用人才,而《合唱指挥》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应用范围及其广泛性,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的《合唱指挥》课程,无论从开课形式、教材内容、师资队伍、培养目标等诸多方面,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在上述中具体分析了地方院校在《合唱指挥》课程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提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地方院校的办学转型,为《合唱指挥》课程的改革做出自己的努力。

[1]李章雨.高师合唱指挥课之我见.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韩再红.合唱课中的地域民歌传承——以山西师大音乐学院山西民歌合唱教学为例.中国音乐(季刊),2010,(1).

[3]应玫.合唱艺术的发展及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文学艺术,2012,(7).

[4]吉颖颖.高师合唱何去何从——兼论民族特色合唱教学的重要性.艺术教育,2011,(5).

杨志华,男,梧州学院音乐舞蹈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论文(项目编号:Wyjg2014B027)。

猜你喜欢

合唱指挥应用型转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肢体语言艺术在合唱指挥中的表现
浅谈合唱指挥的综合能力
预示在合唱指挥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