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基督教音乐的发展历程

2016-02-03刘明珠

北方音乐 2016年20期
关键词:基督教世俗作曲家

刘明珠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简析基督教音乐的发展历程

刘明珠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基督教自中世纪形成发展至今,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体系,在历史的车轮中,它的影响力始终渗透在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多个层面中。在西方古典音乐的的源头虽然不是在基督教中产生,但伴随中世纪开始的基督教迅速发展,宗教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乐器、乐理、记谱法等多个方面充实了欧洲音乐,文艺复兴时期之后,在基督教音乐发展的推动下,世俗音乐也展露出更多的发展空间。迄今,基督教音乐在所有音乐体系中作为一种音乐风格或是素材而存在,探秘基督教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联系必然是一幅茎蔓相缠,互为滋养的图景。

基督教;音乐;世俗音乐;发展进程

一、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分合

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环境,后经由以色列向古希腊和罗马地区传播。基督教的启示录《旧约》中,教仪音乐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音乐讲解历史与教义,赞美歌颂创世者。它的功用同《荷马史诗》是类似的,一个是宗教性的向信众扩散一个是民族性的在世俗流传。基督教保留并延续了犹太教的仪式,也致使至今为止都充满颠沛流离的以色列民族没有失传他们的文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从宗教信仰而来的传统-旧约圣经的吟咏。文字通过声音的呈现方式决定了传递价值的有效性,犹太人认为,没有通过吟咏,圣经的教义仅通过浏览是禁止的。因此这些教义不仅存在于纸上,而且存在于听者的耳朵里。只有当它们被大声诵读,才能被听者所理解。犹太教的这份遗产就是语言音乐,它被新的宗教基督教所接受。《旧约》里记载的希伯来人本是喜好音乐的民族,基督教继承了希伯来民族的音乐传统,成为“歌唱的宗教”。

中世纪时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经历了从相互分离到后期的融合。宗教音乐仿佛涌入的洪流,世俗音乐不断地从中汲取技术营养,在结构、织体、记谱法等方面都受到宗教音乐的深刻影响。从格里高利圣咏的单声音乐演变到奥尔加农的之后,扎根于宗教圣咏的礼拜复调音乐得到很大的发展,欧洲自13世纪以来,作曲家多为普通弥撒创作弥撒曲。起初,作曲家仅谱写个别的段落,马肖为法皇查理五世加冕而作的《圣母院弥撒曲》是第一部完全由作曲家谱曲的四声部合唱作品。与此同时,非礼仪性的单声部世俗音乐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并没有宗教音乐那样的系统、规矩和受人重视,表演和创作都是即兴性的,但这时出现的一些世俗音乐形式却成为日后与正统的宗教音乐相抗衡的强大力量。

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帕莱斯特里纳《教皇马尔切利弥撒曲》是教堂无伴奏合唱发展至高峰时期的大乘之作。这部作品曾被后人认为是为了劝说教会放弃对复调音乐的限制而作的。帕莱斯特里纳的创作对天主教教堂音乐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复调音乐在文艺复兴时期因为世俗音乐的影响而弱化了在宗教仪式中的作用。

二、基督教音乐的助力

基督教在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发展,伴随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繁盛期,西方音乐也在这个时期全面的快速发展起来,中世纪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僧侣圭多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记谱法发展为四线谱。他的理论著作《辩及微茫》在音乐理论,乐器发声理论,音乐美学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观点和论断。圭多的理论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上的,但是他的改良足以让后代长期留在圭多时代。圭多的时代音乐家主要是寺院的僧侣、教堂的神父和修道院的修女,文化和宗教都从这里传出,也是现代大学的建立的溯源。

16世纪随着器乐制造和演奏的进步,弥撒曲开始更多的使用在器乐作品的题裁中。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保留了了天主教的弥撒仪式,1733年J.S.巴赫所作的《b小调弥撒曲》使用了更加高度纯熟的作曲技术,更有浓重的宗教气氛,也是作曲家本身代表性的作品。其后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弥撒的创作已成为众多作曲家的常见题材。德、奥作曲家贝多芬所作《庄严弥撒》;布鲁克纳所作《f小调弥撒曲》等。近代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弥撒曲》等,则以新古典主义风格写下这一体裁的作品。

安魂曲是一种特殊弥撒曲,也被称为安魂弥撒曲,由普通弥撒曲删除情绪欢快的“荣耀经”和“信经”、代之以“震怒之日”等曲组成。最著名就是莫扎特的遗世之际创作的《安魂弥撒》。与古典时期不同的是,近现代的安魂曲不再限于宗教的范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的作曲家,更愿意将这一题材扩展到更为深刻和内省的意义上,例如布里顿所作的《战争安魂曲》。

三、基督教音乐的转变

古典主义时期以后,理性与个人的情感被更多的作曲家用于作品的主要风格中,宗教音乐表面进入了作品数量和形式的缩水,像亨德尔、巴赫那样服务于宗教音乐的作曲家也不多。然而即使在个人情感表现多姿多彩的浪漫主义时期,不论政治或文化方向的宗教中心感都不再强烈,作曲家反而在创作的生涯的中期或晚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宗教音乐的题材。李斯特在他的晚年接受神职,他在晚期创作出许多宗教音乐,包括《基督》和《圣伊丽莎白轶事》。 20世纪进入多风格的音乐盛宴时期,不论在传统调式下或者序列音乐中,宗教音乐从不因为时代而停滞不前,梅西安普遍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常融入复杂的节奏语言铺陈出和声与旋律。梅西安身为一位天主教徒,曲作中常流露出他对信仰的虔诚,有管风琴曲《耶稣降生》、《阿西西的圣方济各》等大量作品。不过现在,风格类型相异的教会对圣乐的看法似乎走向殊途同归的道路,归结到宗教的目的,任何风格的音乐都可进入教会。宗教崇拜的核心从认识神到经历神,音乐更加注重用的是情感的表达,不免除世俗的娱乐性。

四、结语

今日教会的影响已经不会重新演绎如初,在多元文化丰富的时代我们对宗教音乐的认识已经独立于宗教而存在。黑人灵歌、音乐圣剧、民谣弥撒等,流行音乐作为传达情感的手段在教会里无孔不入,多元解读的随意性引发更多的争议,也为宗教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或者音乐本身成为信仰,宗教音乐的发展仍不失初心,表达出对上帝的敬意和普度众生的愿景。

[1]于润洋.西方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孙晨荟.《圣经》中的音乐与崇拜[J].文艺论坛,2007,(05).

刘明珠(1990—),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山东艺术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猜你喜欢

基督教世俗作曲家
基督教与葡萄文化——以《圣经》为中心的考察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长大可当作曲家
不愿向世俗投降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当代“声景”中的“学者型作曲家”
——旅美作曲家梁雷音乐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
世俗的力量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