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法》的实施困境及相关对策研究*
2016-02-03徐梦晨汪明锐杨小凤
徐梦晨 汪明锐 杨小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我国《旅游法》的实施困境及相关对策研究*
徐梦晨汪明锐杨小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2013年10月1日,在我国酝酿了多年的《旅游法》终于得以正式实施。《旅游法》虽然以明文形式对社会上与旅游相关的活动进行了规制,但近些年来旅游行业存在的“老顽疾”仍然根深蒂固,新症状也层出不穷。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我国《旅游法》实施的困境,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在旅游活动中的合法利益,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关键词:旅游法;旅游景点;实施困境
一、我国旅游行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面对行业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巨量旅游交易,旅游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各类旅游纠纷日益凸显,归纳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听证“逢听必涨”、一路飙升,部分景区一次提价的幅度之大高达百分之百;门票车票保险捆绑销售,剥夺游客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票只在暑假或是特定月份销售……
第二,部分旅行团低价揽客,“零负团费”、“一元出游”的宣传广告随处可见,以此为噱头,放长线钓大鱼,诱客深入,除了以招揽游客规模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筹码,还有连续的、甚至没底儿的实际消费行为,很多都是以更多响当当的银子购买的旅游服务、体验消费[1]为收回成本,导游强迫游客购物、消费,由此引发的打斗、故意伤害事件也屡见报端。
第三,本地商家恶意坑骗外来游客,从青岛的天价大虾到哈尔滨的天价鳇鱼,商家价格模糊不透明,利用消费者形成的错误认知而进行的欺诈,依仗自己强势地位强买强卖。
第四,各个旅游景点的接待能力不足,导致交通瘫痪、人满为患,被踩秃的草坪,被涂鸦的石壁,四处乱飞的白色垃圾,不仅没能带给游客们身心的愉悦,生态环境还因此遭到严重的破坏。
我国旅游行业乱象丛生,其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旅游法》,这使得旅游业必须从法律角度完成一次“自我陈述”。
二、我国旅游法局限性的分析
然而,经过两年时间的检验,《旅游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其缺陷也日渐显露。新法出台威慑力有限,首次立法经验不足,执法人员力度不够……总之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纠纷仍然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旅游法》实施面临窘境。
首先,《旅游法》的法律条文仅有简短的十章一百多条,主要是针对以往传统的旅游活动做出的规定,对旅游行业新兴现象的规定尚不够明确,以至于在发生新情况后,受害者难以在《旅游法》中找到具体相对应的条款加以应用,最后还是在《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其他法律条文中寻求帮助。
其次,《旅游法》对于景区“门票问题”的规定相对粗略,导致这类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发改委日前在对全国200余家景区检查时发现一些景区仍然存在“逢听证必涨价”、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捆绑销售和不合理联票等乱象。发生此类问题时,由于绝大多数游客为图省事,存在怕惹麻烦的心态,或是根本不知情,使得这类问题往往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关监督部门工作流于形式,并未真正依法办事,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再者,虽然《旅游法》第35条已经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但不久之前,国家旅游局在其官网上提醒游客:如果游客在明知是不合理低价团的情况下,与旅行社签订虚假的合同,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一旦被查获,不仅不能获得赔偿,还将受到处理。此举一出,不仅未能缓解当前焦灼的形势,反而引发了更大的争议,受害者还要承受更大的损失,这种规定是否合情合理有待商榷。
除此之外,《旅游法》实行过程中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景区最大承载量等问题未出具指导建议,未表明游客维权的形式及如何适度维权,安全保障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
三、对走出我国《旅游法》实施困境的建议
虽然我国旅游立法工作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了出来,但成文法领域仍存在较长空白期,首次立法,经验不足,存在疏漏也不可避免,进一步完善旅游立法,加快出台相关解释,弥补法律空白是根本。对包价旅游合同规定的细化,对景区门票上涨问题应出具具体意见,对景区最大承载量问题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尤其对景区的门票,重要景区应效仿上市公司,做出经过第三方整合的财务报表,使景区的财务、运营处于全民监督之下,“有理有据”的景区门票价格调整才能被公众接受。[2]
与此同时,法律依赖于执行,执行不力的法律只能是一纸空文。执法监管工作是关键,提高旅游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还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的旅游立法经验,旅游立法与教育学习相结合,在旅游立法中做到全面细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与前瞻性,用法律手段对旅游业实行宏观调控,通过严格执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小荣.1 元出境游”是无底线的低价竞争[N].中国旅游报,2015-04-06.
[2]徐忠彪.多地景区门票涨价乱象丛生[EB/OL].中国青年网,2016-02-15.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5-0047-01
作者简介:徐梦晨(1993-),女,湖北襄阳人,本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专业;汪明锐(1994-),女,安徽合肥人,本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专业;杨小凤(1994-),女,江西赣州人,本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专业。
*校级指导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我国旅游法的实施现状研究》(2015CX010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