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典遇上爵士”
——记两位跨越国界与文化的作曲家格什温及卡普斯汀
2016-02-03姚依
姚 依
(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陕西 西安 710000)
“当古典遇上爵士”
——记两位跨越国界与文化的作曲家格什温及卡普斯汀
姚 依
(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当我们所在的客观世界呈现出多元化的姿态,相对音乐的主观创作也倾向于一种跨界融合的状态。古典与爵士原本是两种独立的音乐风格,却在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与俄国作曲家尼古拉·卡普斯汀两位的神来之笔下碰撞出精彩绝伦的火花,令人耳目一新并为之赞叹,为古典音乐创作中留下了经典传世之作。
关键词:格什温;卡普斯汀;爵士;钢琴
音乐是一种语言,它是一种“大”而“通”的语言,跨越了国籍与种族。例如:不懂德语的人可以理解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中经典篇章“欢乐颂”的人文精神,而不识中文的德国作曲家马勒也将我国古代唐诗引入他的交响乐“大地之歌”-它的创作灵感来自6首唐诗,并采用了6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为歌词,至今给后人留下2首寻找原作唐诗的未解之谜。西方古典音乐从巴洛克时期17世纪至今已有约400年的历史,而爵士乐的发展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新奥尔良,它是音乐中的“混血儿”-非洲音乐中鲜明而强烈的节奏感与移民地的传统音乐相结合,诞生出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且迅速风靡世界。格什温与卡普斯汀这两位伟大的作曲家,皆非黑人音乐家,却双足植根于深厚的古典音乐的广袤大地,双臂展开拥抱爵士音乐风格-这支年轻的乐种,立于国界与种族之上,体现了音乐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语言的核心精神与魅力。
一、格什温生平及代表作
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898-1937)他的著名的代表作莫过于那首“蓝色狂想曲”了,他是一位同时涉足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作曲家,俄裔犹太人后代。鲜为人知的是格什温从小的学习经历。格什温从小在他哥哥的钢琴上显露出超人天赋,之后接受了严格而系统的古典钢琴教育,包括学习肖邦,李斯特等大型钢琴作品。作曲方面,格什温音乐创作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流行歌曲,音乐剧,歌剧,器乐作品及管弦作品,晚年他搬到了好莱坞,一直投身于电影音乐创作。
美国纽约——他的事业开始于一位歌曲宣传员,但是很快格什温开始协助他的哥哥创作百老汇音乐剧。其中大部分都是声乐作品,这一时期,他在百老汇剧院创作时期可以说为他在从巴黎回到美国之后所创作的歌剧——《波吉与贝丝》积累了大量经验。
法国巴黎——在法期间,格什温拜师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教授 Nadia Boulanger学习作曲,Nadia可以说是20世纪初最伟大的老师,她的学生有美国作曲家科普兰,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甚至阿根廷探戈大师皮亚佐拉等等。但Nadia却出乎意料拒绝了格什温,她担心严格,刻板的古典音乐作曲技法会毁掉格什温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爵士音乐天赋。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Nadia真的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她不是将学生塑造成新的模样,而是帮助学生发现他们原有的才华。回到纽约,格什温创作了“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交响诗,灵感来源于他在巴黎的经历。
对格什温而言,创作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他对于这两个领域都驾驭的游刃有余,原因在于格什温找到了一种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中间的媒介,而这种媒介恰恰是爵士元素,才使得格什温的音乐风格标上了鲜明的个人标签。
二、卡普斯汀介绍与他的钢琴作品创作
尼古拉·卡普斯汀(Nikolai Kapustin,1937~)于1937年11 月22日年生于乌克兰,是当代最炙手可热的爵士风格的作曲家,他将古典技法与爵士风格在钢琴上完美地融合,开天辟地般创作出一种爵士风格的钢琴炫技,在美洲,欧洲,亚洲赢得了一大批狂热的追随粉丝,但作曲家本身却深居简出罕与外界媒体联系,保持着神秘的光环。卡普斯汀不单是一位革新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优秀的钢琴家,他于1961年钢琴专业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俄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戈尔登维瑟(A. Goldenweiser),并于1980年便成为苏联的老作曲家联盟中的一员。他的创作风格,融合了西方古典及后古典艺术与现代流行音乐,摇滚,爵士等元素。卡普斯汀可谓一位多产的作曲家,特别是钢琴作品。早期,他热衷于创作协奏曲,如三部钢琴协奏曲(1961年、1974年、1985年)、一部两个乐章的钢琴协奏曲(1980年)、钢琴小协奏曲(1957年)以及为钢琴和乐队而作的狂想曲(1976年)等。之后转为钢琴独奏作品的创作。在1980年,发表了《早期音乐风格组曲》、《变奏曲》、《小托卡塔》、《破晓》及《无穷动》等。卡普斯汀是一位盛产钢琴奏鸣曲的作曲家,从1984年第一首开始直至2011年已有20首钢琴奏鸣曲;他还是一位钢琴练习曲作曲家,作品op.40便是一套8首音乐会练习曲;他的作品集op.53是继巴赫,肖邦,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集之后的第一部爵士风格的24首前奏曲集。
三、结语
1937年,一代美国作曲大师格什温去世年份恰巧是卡普斯汀的诞辰年,在这种巧合下也暗示了卡普斯汀在爵士风格的古典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两位作曲家的创作探其究应归于古典作曲家,作曲家卡普斯汀自己评价:“我从未是一名真正的爵士音乐家,爵士乐必需即兴演奏,而我的音乐是提前记录下来的,它们听上去当然会更完美。”格什温与卡普斯汀这两位作曲大师跨越了国界与文化,汲取了爵士音乐的养分,富有创造性地融入古典音乐创作之中,开拓出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他们的作品为古典音乐贡献了独特而宝贵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