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域下的农民素质研究

2016-02-02刘佳琪

理论观察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

刘佳琪

[摘 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的素质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那么提高农民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眼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视域下的农民素质,重点研究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素质;提高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 — 0114 — 02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大量的农民的积极参与,而且需要高素质农民们的大力支持。新型农民应该是身份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知识型、技能型和智慧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无论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民问题的论述,都是着眼解决三农问题,对我国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一、农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生活的水平低,文化素质影响中国整体的发展。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向前发展的重大阻碍。新农村的建设者是农民,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解决农民问题,是实现我们国家富强民主、繁荣的基础。

第一,农民素质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就是培养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同时也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困扰我国发展。三农问题是我国的基础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就谈不上现代化。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民,即新型农民。高素质的农民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具备较好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法律素质。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农民,国家的社会经济才能得到发展。

第二,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提高农民素质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农村的发展要需政府的支持,无论是从政策上、资金还是技术上的支持。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来,农村自身发展还需要提高农民的素质。人永远起着决定作用,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劳动者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不断的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并转化为生产力,创造经济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第三,农民素质的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三农问题”制约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农民素质的低下制约了先进技术在农村发展中的应用,制约了自身发展的提高,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提高农民素质。

二、 农民素质的现状、原因问题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素质虽然有着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整体来看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农民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可以看到,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质,积极发展各项医疗卫生事业,农民的素质有着显著的提高。农民的知识结构不断的完善,农业技能不断的提高。广大农民承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的提高自己。但总体上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需要具有较高的素质,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自身条件、法律知识等。农民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也不乏农民自身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

1.扭曲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信念和理想在金钱的冲击下受到影响。有些农民忘记了理想的追求,忘记了对信念的坚定。有些农民集体观念相对淡薄,只关注自身及家庭的利益,完全摒弃了国家、集体的利益。还有一部分的农民观念发生了偏差,拜金主义盛行,一切以金钱为唯一原则,为了钱不择手段,甚至出现了欺骗、制假售假现象。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同时也严重扰乱了农村的稳定局面。

2.传统美德的强烈冲击。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传统美德正在悄悄的淡化,一些不良风气在农村日渐盛行,甚至少数农民唯利是图、不负责任。还有些农民为一些琐事争吵,邻里和睦、孝敬父母的美德也开始丢失。农民所特有的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精神在一点点丧失。中华传统美德的缺失,妨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国家政策的影响

1.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在我国的建国初期,我们国家向苏联学习,一味的注重发展重工业而轻视农业,重视城市的发展而轻视了农村的发展,这就在城乡间树立了一道无形的藩篱。这样,农村缺少了许多提高农民素质和发展生产力的机会,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在许多方面都要优于农村,无论是物质供给还是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城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飞速发展,农村却在原地踏步。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又进一步被拉大。城市的优越性吸引着农村的优秀人才,致使农村流失大量优秀人才,这样农民的素质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

2.国家重视程度的不够。我们国家对农民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农村的许多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教育条件不够完善,导致农民接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这就涉及到了教育公平问题。与农村相比较,城市的教育设施更完善,教育条件更优越,师资力量更强大。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都不能言及公平,何况社会呢。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在人力、物力等资源都得不到改善,农村得不到发展,农民素质得不到提高。

(三)农民自身的原因

1.受到小农意识的影响,大多数的农民乐于这种自足自给的生活,安于现状,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于先进的知识与技术或机器设备都采取保守的态度,不敢主动接受,沿用破旧的生产机器与生产技术,农村的经济得不到长远的发展。

2.思想相对封闭、保守。对于农民来说,他们长期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小圈子,没有过多的接触外界的事物,闭塞于自己村子,与外界的缺乏交流和沟通。他们的目光只关注与自己的家人,看到的只有眼前。不了解先进的政策,不接受先进的技术,不学习先进的知识。

三、提升农民素质的路径选择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村的教育是个薄弱的环节,完善农村的教育体系,普及和巩固农村基础教育。要想提高农民的素质,就得大力倡导教育的普及。随着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国民的素质在不断提高,说明基础性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意识及精神追求都得益于所受到的教育。农村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国家要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提高农民的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农民来说,加强职业技术培训非常重要。经过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农民不仅获得了专业的知识,还获得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职业技能。这对提高农民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高农民的素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不仅要在资源上进行城乡统筹,还要在师资力量上得到均衡发展。在城乡教育资源上,城市具有很大的优势,也得到更多的经费投入。要想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就要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的经费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逐步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在城乡的师资力量上,城市享有较好的资源,教师的待遇也比较高。这就更吸引了农村优秀的人才外流,农村教育更得不到发展。农村教学的条件相对艰苦,待遇相对低下。国家应该大力鼓励优秀的人才到农村去教学,去施展他们的才华,释放他们的热情。努力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只有农村教育得到发展,农民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第三,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的素质。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都是重要的。社会风气对于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良好的社会风气会使整个社会积极向上,反之对社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最重要的是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农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活力。我们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引导广大农民树立创业精神,确立与社会主义现代经济、文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形成良好氛围,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农村还要积极开展老少适宜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分业余生活,根据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开展形式创新、内容精彩的文化活动。发挥农民的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在人们中树立起典型,积极认真的向先进人物学习。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农民的素质。

〔参 考 文 献〕

〔1〕陈庆立.中国农民与新农村〔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8.

〔2〕余永康.培育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思考〔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6,(05):l4.

〔3〕詹静.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培育〔J〕.江苏农村经济,2006,(05):167.

〔4〕林美卿,侯爱萍,张庆坤.我国农民素质现状的差异分析及存在问题〔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35.

〔5〕严书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N〕.光明日报,2006—04—14.

〔6〕刘长飞.提高农民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山东农业科学,2006,(06):87.

〔7〕樊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升农民素质研究与对策〔D〕.山西财经大学,2008.

〔责任编辑:陈玉荣〕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关于优化农村治理模式的思考
论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对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