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交流
——钢琴音乐与戏曲音乐的融合

2016-02-02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戏曲音乐钢琴音乐文化价值

周 珏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中西交流
——钢琴音乐与戏曲音乐的融合

周 珏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开放,中国的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也开始走出国门,与外来文化发生碰撞与交融,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的戏曲文化与西方的音乐文化,特别是西方的钢琴音乐。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自产生至今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极强的民族性、戏剧性等,而钢琴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已成为大的潮流趋势,它音域宽广、音色多样,能表现各种不同的音乐曲调和风格。因此,本文笔者以钢琴音乐与戏曲音乐的融合为课题,主要来探讨在现代音乐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与西方音乐的文化交流,以及其所产生的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戏曲音乐;钢琴音乐;交流碰撞;文化价值

前言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各个国家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差异催生了各种不同的、有地域代表性的音乐文化的产生,例如日本的邦乐,东南亚的风情音乐等,而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中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积淀深厚的传统艺术——戏曲,而在西方,音乐文化是作为根基而存在,现今各种的交响曲、协奏曲等音乐体裁,都源自于西方音乐的发展,这其中就有本文即将涉及到的钢琴音乐。本文中笔者将从戏曲音乐与钢琴音乐的“独奏曲”、戏曲音乐与钢琴音乐的“重奏曲”两个方面,分别对戏曲音乐与钢琴音乐的音乐特征以及相融合的文化内涵作理论上的分析研究。

一、戏曲音乐与钢琴音乐的“独奏曲”

戏曲音乐与钢琴音乐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必然是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吸引力,这两大艺术品种的结合,也必然会产生双倍的艺术效果,因此,为了使二者的融合更加具有说服力,就必须着重分析二者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征与风格,才能更好的把握其艺术价值。

(一)戏曲音乐的本体特征

中国的戏曲自形成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戏曲的艺术形态不断发生着改变,不仅产生出众多戏曲曲种,例如京剧、昆曲、豫剧等,还吸收民间各种曲牌、曲调,衍生出各种说唱、曲艺等民间剧种。中国戏曲有着丰厚的发展资源,它作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一,始终保持着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革旧迎新、推陈出新,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当然,这一古老的剧种能够存活下来,必然是与其自身的风格特点以及发展规律相关的,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几点:

1、戏曲的综合性

首先从戏曲的起源上来看,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歌舞形式,这种原始歌舞因其所传达内涵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其次,从戏曲所涉及的艺术领域来说,它是一种包含了音乐、文学、美术、舞台、杂技、表演等综合学科的艺术形式,它吸取各家之所长,集各家之优点,在共性中造就个性;第三,从其表演形式上看,戏曲有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方式,有生、旦、净、丑四种表演角色。

2、戏曲的功能性

这里主要指的是戏曲在形成发展的不同阶段,在面对不同人群时,所具有的社会属性。戏曲在形成之初,是以民间艺术形式而兴起,人民群众更多认同的是它的娱乐性、亲民性;随着戏曲艺术发展的兴盛,它开始与祭祀、宫廷相联系,成为许多文人官宦用来教化民众的工具,戏曲的教化功能日益突出;而在现代,戏曲已然作为大众审美、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具有了审美和教育的功能,改变了其历史地位。

3、戏曲的超时性

戏曲艺术在我国存活了几千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曾经的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也只剩下中国戏曲依旧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并对世界音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不断进步的现代,中国戏曲也在不断的适应,不断的改革变化,创造属于它的历史时代。

(二)钢琴音乐的本体特征

进入十八世纪,西方音乐开始由巴洛克时期向古典主义时期过渡,作为器乐演奏中的佼佼者,钢琴艺术也在这一时期的到了迅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上。古典主义时期是钢琴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器乐演奏形式上,出现了交响曲、弦乐四重奏以及钢琴奏鸣曲,而在代表性的音乐家中,出现了贝多芬、莫扎特、车尔尼等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他们对钢琴音乐的创作作出了巨大贡献。钢琴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艺术反映给人们的不仅是美的享受,也是细节上严谨,因此钢琴音乐作为西方音乐发展史上衍生出的艺术形式也有着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1、钢琴的综合性

到目前为止,钢琴所能涉及到的体裁形式已数不胜数,例如钢琴协奏曲、钢琴独奏曲、四手联弹等等,都是以钢琴为基础而进行的演奏形式上的创新,另外,钢琴演奏包含了各种演奏技巧,是演奏家淋漓尽致的体现演奏技术的综合,例如装饰音、音阶、连线、琶音等。

2、钢琴的功能性

钢琴的前身羽管键琴,在产生之时是作为教会礼拜仪式中演唱圣咏或赞歌而用,具有浓厚的宗教功用,之后随着羽管键琴不断的被革新,钢琴逐渐流行起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钢琴,众多的钢琴作曲家纷纷为钢琴而特别作曲,此时,钢琴通常作为上层社会娱乐的工具,具有了娱乐性,之后,钢琴越来越被普及,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兴盛起来,钢琴便开始作为教育、欣赏的物质,具有了教育性和观赏价值。

3、钢琴的超时性

钢琴艺术的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并且纵贯古今,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前进而不断的被创造与

革新,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是其具有的延续性,另外,很多钢琴大师级的音乐家,例如李斯特、肖邦、贝多芬等的存在,他们通过钢琴作品使钢琴音乐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作为永远不会消失的“电波”被保留了下来。

二、戏曲音乐与钢琴音乐的“重奏曲”

通过以上对于钢琴音乐与戏曲音乐在本体特征上的解析,笔者认为钢琴音乐与戏曲音乐本身存在着诸多相似、相通的特点,因此二者在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更加的心有灵犀,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产生了双向交融的艺术现象,给钢琴音乐与戏曲音乐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注入了一只强心剂。

中国的戏曲音乐和西方的钢琴音乐分别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二者都在各自的音乐领域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中国的戏曲音乐开始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识、所接受,这就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即戏曲音乐与钢琴音乐的交融。在这个流行音乐泛滥的时代,我国的戏曲音乐越来越不受重视,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生存的土壤,而钢琴艺术的普及,却给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的契机,因此,很多中国的音乐学者开始探索能够让戏曲音乐继续存活的新途径,那就是将戏曲音乐与钢琴音乐融合。

现如今,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词是“中国风”,简言之,就是中国的风格,很多艺术形式都用到了这一种“中国风”,例如流行音乐、交响音乐等,那么本文笔者所涉及到的钢琴音乐与戏曲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也是体现“中国风”的范例。在多变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们不应该只吸取外来文化,而是要把属于中国的文化推出去,走向世界,钢琴音乐与戏曲音乐相交融,不仅把中西方的音乐文化联系了起来,也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戏曲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便于西方人欣赏和接受中国的音乐文化,并将其继承与发扬,有利于我国戏曲艺术的保存和发展。

总结

到目前为止,在钢琴与戏曲相结合的领域,已经产生了诸多具有特殊音乐和文化价值的作品,例如曹光平的《赋格音诗》,吸收了戏曲音乐中板鼓的演奏方法,使钢琴音乐在节奏上呈现由慢变快的风格特点,再比如储望华创作的《春江舟影》,创造性的运用了戏曲中的曲牌连缀体,吸收了高腔和昆腔的音调特点,使钢琴曲的整体格局呈现渐变的趋势等等,这些都是钢琴音乐与戏曲音乐相交融后的优秀成果。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老师,笔者认为应该大力弘扬和促进这种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点,秉持着这种弘扬与促进的理念,挖掘出属于中国的、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要素,创作出更多既具有民族特色的,有不缺失现代气息的音乐作品,这也是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引起更多与笔者相似、思想相同的人的重视,从而为保存我国的传统文化而做出一份贡献。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不拘泥于一面,走世界音乐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中国的音乐、中国的戏曲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音乐大家庭中永不落后的一份子。

参考文献

[1]尹新春.中国戏曲与西洋音乐的双向交汇——论钢琴艺术与戏曲艺术的相互吸纳[J].戏剧文学.2005(08).

[2]张佳.钢琴和中国民族戏曲的互相汲取与交融探析[J].四川戏剧.2011(05).

[3]王序.钢琴与戏曲[J].艺术百家.2009(S1).

[4]黄小敏.钢琴在戏曲中的地位与作用[J].四川戏剧.2007(02).

作者简介:周珏(1979—),女,汉,籍贯:江苏扬州,扬州职业大学,讲师,硕士,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戏曲音乐钢琴音乐文化价值
晋剧行当音色特征及音色调节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现状及措施
梁雷钢琴组曲《我的窗》多元文化特性及演奏诠释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琴键上绽放的法兰西玫瑰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戏曲音乐欣赏探析
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