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哪里去了,美好时光》

2016-02-02丁飞艳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咏叹调莫扎特

丁飞艳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0)



浅析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哪里去了,美好时光》

丁飞艳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0)

【摘要】莫扎特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他短暂的三十五年生涯中,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音乐遗产。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剧创作之一。在这部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哪里去了,美好时光》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现在越来越多被拿来演唱。本文从几个方面对这首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莫扎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关键词】莫扎特;咏叹调;音乐分析

《哪里去了,美好时光》是莫扎特歌剧作品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选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在第三幕中高贵、典雅、稳重的伯爵夫人所演唱的女高音咏叹调,这首歌曲极富抒情性,可以很好的表达伯爵夫人当时激动的情绪和复杂的内心世界。分析《哪里去了,美好时光》,不仅为我们深入研究莫扎特歌剧音乐的创作特点及演唱风格有着积极的意,,而且为学习和演唱者能够正确生动地演绎作品提供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莫扎特的艺术人生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

他从小就显露出了一般儿童难以达到的音乐才华,5岁开始作曲,第一部歌剧作品在12岁完成,他的创作不仅涉及了歌剧、歌唱剧、声乐曲及即兴的演唱曲,而且涉及了弥撒、晚祷曲、赞美诗等宗教体裁;十八世纪流行的各种器乐体裁,有嬉游曲、潜兴曲、和交响曲等等,所以有“音乐神童”之称。他写的著名歌剧唱段有《求爱神给我安慰》《美妙时刻即将来临》《鞭打我吧》《不知道为何我心神不宁》《你们可知道》《我爱你这爱情忠贞》《我心爱的宝贝》《我感到》《哦,多美丽的形象》等;二声部合唱《渴望春天》和无伴奏合唱《夏天的黄昏》也是其著名作品;交响曲创作中,他所写的41部作品以“哈夫那”、“林兹”、“布拉格”、和“朱比特”最为人们重视,至今仍是音乐会上的重要曲目。莫扎特的室内乐作品,除了弦乐四重奏外,他的钢琴四重奏、钢琴与管乐五重奏、单簧管五重奏、单簧管三重奏等作品,至今依旧为人们所钟爱。莫扎特的宗教体裁作品,透过传统体裁形式来表达作曲家个性化宗教体验和情感的杰作有萨尔茨堡时期的《加冕弥撒》,维也纳时期的《C小调弥撒》及他临死前创作的《安魂弥撒》等。

莫扎特的歌剧创作成就:具有进步意义的内容;综合性体裁;创造了戏剧性的重唱形式,成功地用重唱来渲染气氛,大多数重要的戏剧情节和心理描绘,都是通过重唱来表达的;加强了序曲和剧情的联系;更加强了音乐在塑造形象和反应角色内心活动的巨大作用;题材多源于日常生活、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等,反应了现实生活;歌剧中往往结合了如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等多种因素。

二、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哪里去了,美好时光》音乐分析

(一)曲式分析

莫扎特歌剧咏叹调中的经典之作《哪里去了,美好时光》(Dove sono I beimoment),乐曲描述的是伯爵夫人回想以前和伯爵两人的甜言蜜语和海誓山盟,并希望用自己的真诚来挽回丈夫的心。整首乐曲以大、小调式的交替出现,来表现伯爵夫人内心的苦闷、忧郁和矛盾。我们可以把这首乐曲分为情绪截然不同的两部分来分析。

稍慢的行板(Andante)被安排在了第一部分。第一乐句从刚开始的下行进入到旋律荡漾的上行,饱含幸福的冲动,左手和右手互相应和的织体链接了第二幕中曲调荡漾的形态。有利的和弦进行说明了此时此刻比第二幕有了更加欢快的气息,清楚的和声进行。可以把第二部分(Allegro)看做是这首乐曲的一个尾声,这部分表达了伯爵夫人一定要夺回丈夫的坚定决心。整首曲子以稳定的主和弦结束,表达了伯爵夫人夺回丈夫的坚定决心。

(二)技巧处理

第一、终止式的使用和旋律线的进行有关,各种终止式在《哪里去了,美好时光》全曲的分布。全曲情绪的高潮正是在这首作品的结束处,并且演唱的音结束在主和弦强拍而属和弦在弱拍的情况下,所以应该强势收尾,但结束时歌唱者的情感还应该是在乐曲的曲境中。

第二、旋律起伏、力度强弱、节奏快慢往往影响着歌唱者音色的运用。要求歌唱者要从自然、柔和、暗淡并且渐弱的音色介入到明朗、纯净、饱满、干脆的音色。所以,在表演《哪里去了,美好时光》唱段时,要具有较好的演唱技巧,并把对角色和情感的理解融入到演唱中,这样表现出来的作品才能够打动听众,才能通过演唱者传达给听众音乐的内涵和意义,让听众更好的欣赏音乐,歌唱者自身才能很快的进步,取得丰硕的成果。

三、《哪里去了,美好时光》在整部歌剧中的影响

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哪里去了,美好时光》是女高音声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最脍炙人口,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声乐作品,更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品。《哪里去了,美好时光》选段在整部歌剧中的第三幕,这时的伯爵夫人在挽回自己的丈夫,处于这部歌剧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的黄金分割点处。伯爵夫人为了感化丈夫,在费加罗和苏珊娜的协助下,共同商议一个计划。让苏珊娜写信约伯爵夜晚到后花园见面,而后伯爵夫人假扮苏珊娜前去赴约,当面揭露伯爵丑恶的嘴脸,最后伯爵跪下来向伯爵夫人赔礼道歉。《哪里去了,美好时光》是伯爵夫人在焦急的等待苏珊娜回来并想知道伯爵是否接受约会的消息时的唱段,这个选段很好的表达了伯爵夫人当时的心情,我们只有把握好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风格,才能真正理解这部歌剧的内涵,才能了解当时的社会。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从多个层面浅析了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哪里去了,美好时光》,首先从莫扎特艺术人生和歌剧创作出发,然后从作品的曲式分析、情感表现、技巧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做出客观评价。今天我们学习西方音乐,要立足现实,在学好中国音乐的基础上,更好的鉴赏和体会西方音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造音乐事业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尚家骧著.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2).

[2]张鸿岛编.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2).

作者简介:丁飞艳(1987—),女,汉,河南省郸城县,学历:硕士,研究生,南通大学,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咏叹调莫扎特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感知、认知与演绎整合下的中提琴表演艺术教学新探——以咏叹调《请让我哭泣吧》创编教学为例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咏叹调
轻浅不是莫扎特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