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肢体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6-02-02张迪
张 迪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黔南 558200)
浅谈肢体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张 迪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黔南 558200)
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辅助以适当的肢体语言能够将声音感觉具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正确的歌唱通常都是在正确的意识引导下获得的。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体验与声乐演唱相结合,并在实际体验中找到正确的歌唱感觉和歌唱方法。
声乐教学;肢体语言
声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种抽象性的特点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肢体语言是人与人在语言沟通过程中为能更好的帮助双方的信息接收所表现出的各种姿势动作。[1]”本文中的肢体语言泛指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日常动作体验,如:喝水、打太极等。
一、肢体语言对声乐教学的意义
肢体语言是声乐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从生理构造和器官角度出发阐明发声原理,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歌唱中呼吸、喉头、共鸣的运用;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示范,从声音感官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能够明确区分声音的对与错。这两种方法局限于学生虽然能从理论和意识上明白正确的歌唱,但是无法采用有效的方法找到声音的位置和状态,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到处碰壁。肢体语言教学法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借助学生平日生活中简单易懂的动作体验和感觉,将抽象理论化的声音位置具象化,变成了可视可感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声乐教育由此也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和形象。
二、教学中常用的肢体语言
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想学好声乐这一门高雅的艺术,我们应当将其回归到生活,从根本上进行探究和学习。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针对声乐抽象难懂的专业术语(如高位置,支点等)我们可以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肢体语言加以解释和引导,让学生清楚地意会到专业术语的含义,并在肢体语言的提示下调整歌唱状态,从而达到理想的歌唱效果。
(一)太极法
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2]太极拳中讲究“气沉丹田”,是指练拳时气息自然,不要有意识地强行向下压气,其实质就是松。在声乐中,我们也有“气沉丹田”的叫法,这种呼吸法实际上就是指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二者在气息的要求上且有相通之处。
在声乐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太极拳中的“骑马开弓式”练法来训练歌唱中的呼吸:双脚分开站立,比肩稍宽,身体下坐半蹲式,膝盖弯曲,腰胯放松,上身挺直,胸腔打开,肩膀自然放平,这个姿势以“贯气固气为主”。在声乐训练中,我们借鉴此法,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深呼吸,将气沉到小腹和腰间,肩膀放松,大臂带动小臂伸直端平,双手呈弧形,如同放在球上一般。在发声练习时身体缓缓下坐,重心落在双膝,肩膀平行打开慢慢下沉,想象每只手如同轻轻的放在一个浮在水上的篮球,随着演唱进行把篮球送到水里。在每一句演唱结束换气时,随着吸气动作身体缓慢站立,至双腿站直再屈膝演唱,如此循环往复。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可以放空意念,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随着音高的上升找到呼吸下沉的感觉。
(二)喝水法
声乐中我们常常提到“支点”,究竟何为“支点”呢?金铁霖教授声乐教学体系中的“支点”就是声音的发出点,字的转换点,同时也是气息和位置的平衡点。[3]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无法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支点的具体位置,只能以某种假想或肢体语言来启发学生寻找声音的“支点”。支点的位置“一般是放在中山装的第二扣子处,也可以把它比作声带的位置,在演唱中每个字和声音都不要离开这个假设的声带位置。”[4]这种方法利用假想的方式引导学生来寻找声音的支点。
笔者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发现,“喝水法”肢体语言对安放“支点”也行之有效。“喝水法”是指拿一瓶水,拧紧瓶盖,垂直至于距离嘴巴30cm处,头微微上仰45°,呈喝水状,想象瓶盖打开,水沿着喉咙向下流,一直流到胃里面。在练声过程中,随着演唱进行,水逐渐往嘴里倒,像是把声音“喝”下去一样。音高越高感觉水流下去的越深,水流动的方向跟音高的进行恰好呈反方向,这个过程意在引导学生练声时保持相对稳定的支点。学生在演唱高音时,通常会出现支点上移的问题,我们告诫学生要想象着音高越高,水流下去得越深,其实质是帮助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喉头状态和声音位置。喝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动作,因此“喝水法”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学生无需道具也能够利用教师设定的情境完成练习。
以上这两种方法是笔者在多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的结果。实践证明,肢体语言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容易掌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变得更加直观,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学生易于领会,肢体语言可操作性强,便于课下练习巩固。同时,肢体语言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声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随着声乐教学的变革与发展,“肢体语言教学法”也将成为一种趋势,推动我国的声乐教育不断发展前进。
[1]刘媛.论肢体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音乐创作[J].2007,(3).
[2]来自百度百科.
[3]王朋,王轶舫.关于声乐演唱中“支点”使用的几点认识.大舞台[J].2010,(4).
[4]李文军.金铁霖声乐教学理论中的“支点”问题解读.中国音乐(季刊)[J].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