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古拉形象与西方大众文化的完美契合

2016-02-02李聪聪

北方音乐 2016年24期
关键词:古拉吸血鬼大众文化

李聪聪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9)

德古拉形象与西方大众文化的完美契合

李聪聪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9)

德古拉形象几乎伴随了电影艺术成长的全过程,历经百年而不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德古拉形象不仅遍布各类型影片,同时在形象上尝试了多种美学风格,并与当时的西方大众文化背景完美契合。在文化角度来看,银幕上的德古拉不仅是人类自身形象的反照,同时也包含了对人类自身弱点的深切批判。德古拉形象借助光影艺术,从视觉和心理两方面迎合了大众的心理文化需要,而对大众文化与德古拉形象之间关系的探索,对电影艺术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德古拉;吸血鬼影片;大众文化

一、德古拉形象的时代审美特征与社会学转向

力避脸谱化倾向是优秀作品塑造人物时秉承的重要原则,然而吸血鬼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抛开了这一定律,其性格基本以脸谱化特征出现。吸血鬼形象基于恐怖角色下的谈情说爱,使之具有较为完备的人性特征,同时也使这一形象具有了“黑暗角落中的一抹光亮”。虽然吸血鬼角色属于复合性格,由于创作者在角色塑造时保留了这种性格的各种裂痕,角色流畅性的天然性不足,使得吸血鬼性格呈现出简单对立的特征,这也是导致人们对此类影片的负面评价的重要原因。此外,影片中的男性一般充当保护者角色,而年轻女性由于是吸血鬼的诱捕对象而处于被保护地位,这与人类社会的男女社会地位差别相一致,影片没有塑造宏大的战斗场面,呈现出一种具有古典美学特征的均衡风格。

鉴于上述人物塑造的特征,电影品论家和观众总是认为吸血鬼影片主题的浅薄和人物的苍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批评多于赞扬。随着观看环境和社会的不断变迁,人们对此类影片产生了新的评价。人们不再从文学与电影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是转向社会学角度去审视德古拉形象乃至吸血鬼影片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以及如何基于这种文化来阐释和释放受众的思想与情感。要使电影受众不去过分深究电影的主题,就需要影片在影像上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也正是如此,人们很难识别德古拉形象的独特的风格美真正内涵。

二、叛逆的大众文化角色

吸血鬼影片是需要融入相当部分的戏剧性表演,还是只需要以罪恶的形象直接出场,并展现在银幕上,这是所有参与吸血鬼影片创作的电影艺术家们都在思考的问题,而最终出现在电影银幕上的是经过重新塑造的德古拉形象。在西方大众文化中,吸血鬼被认为会保持生前的模样,身着入殓时的衣服,这恐怕也是银幕上德古拉伯爵总是衣冠整洁,时尚高雅主要原因。人们对吸血鬼这一虚无的事物,并没有准确的认识,除了能够行走的尸体和腐烂的肉身,并没有更多的形象认识,更不用说心理层面了。这也给电影创作中颠覆并不断重塑吸血鬼的形象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并实现德古拉与西方大众文化的契合,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电影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极其紧密,特别是对美国而言吸血鬼电影是流行的大众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改编的吸血鬼电影深刻描绘了百年来美国大众文化的嬗变,诸多研究表明,呈现在银幕上的德古拉形象,就是不同时代、不同层面的人类自己。电影艺术之外的吸血鬼文化,也随着美国大众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变迁,体现出颠覆性的审美想象力。

其次,德古拉形象与其它的电影怪物形象不同,他一方面具有完整的人类躯体,而本质上又非真正的人类。在吸血鬼影片中,由于人类来源于自身的自信与自恋被解构,从而不再占据支配性地位。吸血鬼影片中的人类由于不能抵御诱惑、盲目相信陌生人、拒绝听从他人的建议等一系列弱点,而不断被害。与具有诸多弱点的人类相比,德古拉在电影中可谓占尽了上风。他不仅是十分受欢迎的陌生人,其奇伟的相貌和绅士般的风度也经常使人迷惑,特别是面对感觉敏锐的女人,德古拉比人类更受青睐。从观众的价值和情感取向角度来看,他们会选择站在德古拉一边,并十分乐意和期待德古拉战胜和击败人类。所以从文化角度审视这一问题不难看出,德古拉形象是后现代主义语境下人类对自身形象的自我颠覆,从而很容易获得西方大众文化的支持。

再次,死亡喻意是分析吸血鬼影片时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对死亡的认识上德古拉形象可以说是对人类审美习惯的否定。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与避讳贯穿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史,因此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尽量避免论及死亡。德古拉形象一改这种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通过表现死亡,将这一令人恐惧的主题转化为极具娱乐特征的视觉景观。当然,“死亡专家”并不是德古拉形象的唯一别称,他性感、迷人的一面也是俘获观众的重要方面,男人希望像德古拉那样受到女人的迷恋,而女人则期望拥有像德古拉那样强大而不失风度的爱人,能够同时得到男人和女人的崇尚,不仅是这一形象传承百年的重要审美因素,更重要的是给德古拉这一“死亡专家”蒙上桃色的外纱。可以说德古拉形象具有颠覆性的审美标识,影片展现的死亡的阴影非但没让观众感觉恐惧,反而给他们带来狂欢般的激情,这种与死亡共舞的狂欢将德古拉融入了后现代主义下大众狂欢派对,成为万圣节中一个耀眼的派对明星。

最后,生命意识是人类最基本的意识,对于经常感叹生命短暂的人类来说,现代都市单调重复的生活使人们倍感压抑,但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使这种压抑难以得到有效排解和宣泄。德古拉作为永生不死的银幕角色,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对他的限制,可以选择任何合适的时空格局与人类相遇,如果德古拉厌倦了当时的生活,则可以随时深度沉睡,并在后一个人类“需要”他的时空复活。而所有的每次复活,德古拉都会依据当时的大众文化需求,而染上特殊的历史标记,这也是德古拉形象长盛不衰的深层文化原因,并使他成为经历西方大众文化变迁全过程的“神奇物种”。

[1]邵小晗.绝不是一场简单的血腥饕餮——从吸血鬼文化的精神内核看吸血鬼电影的类型美学[J].电影评介,2010,(20):21-22+32.

[2]王威.从“无情”到“有情”——简析吸血鬼形象的发展历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57-59.

[3]黄晓婷.论全球化语境下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以“吸血鬼”类型影视作品为例[J].新闻世界,2014,(04):243-244.

李聪聪(1982—),女,汉族,吉林,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学、影视剧创作、影视文化。

猜你喜欢

古拉吸血鬼大众文化
我和吸血鬼的三次战斗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古利和古拉
邪恶的吸血鬼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命运多舛
杀死一只吸血鬼
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