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文化交流视阈下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研究*

2016-02-02杨丽雯王银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树德内经黄帝内经

杨丽雯,王银泉

(1.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23;2.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95)

【中医写作与翻译】

中西文化交流视阈下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研究*

杨丽雯1,王银泉2△

(1.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23;2.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95)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古籍的经典之作,对中医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医文化西传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的文树德教授先后出版了三部与《内经》相关的一系列专著,即《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黄帝内经素问词典》及《黄帝内经素问译注》。故详细介述文树德先生的《黄帝内经素问》系列著作,归纳总结其研究方法及翻译思想,并探讨分析其在中医文化西传方面发挥的作用,以期促进中医古籍和中医英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黄帝内经》;英译;中医西传;文树德

《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医文化西传的过程中亦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早在汉唐之际,《内经》已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对这些国家的医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8世纪之后,《内经》中所蕴含的思想体系逐渐传入西方,一些译者选取部分章节于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翻译出版,20世纪80年代后《内经》全译本在西方陆续出现。

据笔者统计,自1925年到目前为止,已有15部不同的《内经》英译本在国内外正式出版。译本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节译、选译、编译、全译等,亦有全英译本、中英文对照,还有漫画插图配以对话的版本。而译者大都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或相关医学背景,一些为医史学家且长期从事中医文献和典籍英译的研究,另一些则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水平。全部译本中的9个译本是外国学者或外籍华人翻译而成,也反映出国外中医翻译事业进程领先于国内,西方世界开始不断重视《内经》的英译,对了解、学习中医表现出愈发浓厚的兴趣。

1 文树德的《黄帝内经素问》英译

虽然《内经》英译本众多,吕聪明、李照国、文树德均出版了2个译本,然而仅有文树德的2个译本结合之前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词典》,构成系列性著作。这套著作全面反映了《素问》的原貌,又展示了西方学者解读《素问》的独特视角,并在中医文化西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重点对文树德在英译《黄帝内经素问》方面做出的贡献和成果进行介述与分析。

1.1 译者背景简介

文树德(Paul U.Unschuld.1943-),汉学家、医史学家,获得哲学、药学、公共卫生学多个领域的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所长,现任德国柏林夏赫特医科大学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文树德出身于药师家庭,对中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 40余年,精通中医、现代汉语及古汉语,掌握多种语言文字,强调从文化背景的深层来理解、研讨和应用中医学,注重东西方医学交叉文化的比较研究。其研究成果及著作大致可归为四类:一是对中国医药史长期趋势的调查;二是重要的中医文献与古籍的翻译;三是对中医药史上的一些零散书刊的细节研究;四是为使欧洲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进入中医学习领域,自编教科书和语言入门书。

1.2 系列著作的主要内容

由文树德主持的《黄帝内经素问》英译课题,经多方国际合作,于1988年开始至2011年结束,历时20余年才最终得以完成。课题旨在通过对中医古籍的翻译,向读者介绍中医知识,让西方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医文化。文树德的系列著作分为三书(共4册),先后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在不同时期出版。

第一部是《黄帝内经素问——古代中国医经中的自然、知识与意象》(HUANG DI NEI JING SU WEN:Nature,Knowledge,Imagery in an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Text)[3],于2003年率先出版,全书共520页,是随后出版《黄帝内经素问》全译本的总览和重要述介[4]。该书围绕《内经》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分析,书中涵盖了大量的英译实例和译者的学术观点,系统探究了《素问》的源流历史、书篇名、版本考究及注释者。书中首次阐释了晦涩难懂的“五运六气学说”,试图揭示气候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使中医神秘而庞杂的运气学说第一次以英文形式介绍给西方世界。

第二部是2009年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Huang Di Nei Jing Su Wen)[4],词典对《素问》全文81000余处共计1866个单字进行了释义,并列举了各个字所在的语句位置及常用词汇表达。书中附录还包括中文参考原文以及两个按照汉语拼音顺序的语汇索引。

2011年7月出版的第三部《黄帝内经素问译注》(Huang Di Nei Jing Su Wen: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Huang Di's Inner Classic-Basic Questions: 2 volumes)[5]由文树德 (PaulU.Unschuld)及Hermann Tessenow合作翻译完成,是文树德的最新著作,是前书的延续与发展。这部书是该系列著作的主体,分为上下两卷共计1553页,全译《素问》共计79篇。前言部分介绍了翻译《素问》的意义、翻译原则、文本结构、译文字体格式说明和脚注等信息。在对各种原译本进行精心细致的比较、研究和筛选后,文树德十分重视《素问》各个层面的价值,试图挑选最合适的原本,最终选取的版本与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3年第五次印刷的《黄帝内经素问》最为接近。全书严格遵循西方语言学标准,并参考了大量中国和日本相关学者和临床医生的观点,让一些并不了解中医经典的读者在阅读原文与译文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学者的各种思考。

为使英语读者真正理解和欣赏《素问》,文树德的系列著作无论在翻译内容的全面性、研究方法的严谨性、语言文字的规范性等方面实属前所未有。并始终坚持医史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并十分重视语言产生时所处的语境,最大程度地翻译出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意义,这也使得文树德的英译本保留了《素问》的原义与风貌特性,填补了一套语义正确的英文译本从不同层面介绍《素问》的空白。

1.3 研究方法和翻译思想

文树德试图以21世纪人类生物学的新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和欧洲古代保健的概念和做法,基于现代生物医学的理念,以英语为基础,将历史文献与文化氛围紧密结合,重写古代医学文献。这种重新语境化的尝试可以帮助人们用古老的知识验证当前观点的真实性,了解过往学者的观点、理论和事实,从而清楚地理解甚至解决目前对古老学说所产生的分歧。

文树德认为,翻译一定要在理解中医的基础上进行,应该极近可能地忠实于原文原有的意义和风格,不能存在遗漏及错误的解释和补充。从翻译角度来讲,翻译时应要仔细体会不同学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所参考的事实依据,反映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对生命现象的认识程度,参照那个时代的语法、句式、古汉语知识等来翻译[6]。因此,文树德利用脚注,在完全理解原文和所处文化环境的前提下,详尽列举古今、国内外《素问》相关研究成果与不同见解,并将翻译与他人观点分开叙述。译文中凡属译者为连贯文气而加的词句都用方括号括起来,不与原文相混[7]。文树德对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有其独特的见解,他并不赞同现有一些译者对中医术语词汇表达中医概念的方式,更希望译文能更充分地接近原文,保留原文的韵味。

文树德特别注重探究《素问》产生时所处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以及相关的语源与语境[7],并在翻译时试图使用与中文所对应的英语译文,以尽量贴近原文的意义,而非用现代生物医学术语替代中国古代科技术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医学术语不一定与现代生物医学术语一一对应,如气、阴阳等,应基于当前的标准发音使用拼音进行音译[8]。另一方面,由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许多词汇通过隐喻等手段扩大了其本身的原义,而使用现代生物医学术语不但不能帮助读者理解,还会使译文变得晦涩难懂。如“经”其原义本为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而随着长期的使用延伸到医学领域成为医学术语。文树德在查阅大量资料后认为,“经”有“通过”“主要的支撑结构”和“垂直”的含义。“经脉”通常指的是人体内纵向流过的主要脉络,而与之对应的“络脉”则通常指的是水平穿过的主要脉络。《内经》中多次出现“经遂”的概念,更多作为形容词,强调“主要和垂直”的意义,因而翻译为“main(or vertical)tunnel”。随着词义的扩大,始于汉代末年“经”逐渐含有“通道”的意思,中医则指“气血运行的通道”。因此,文树德经权衡后将“经脉”翻译为“main conduit”,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而将“络脉”翻译为“network vessel”。

此外,文树德在翻译一些西医解剖名词术语时也考虑到中西医对同一术语在形态、生理和病理功能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有学者认为,采取音译才能更好地体现原文的内涵,而最终文树德采用意译。在他看来,读者在阅读时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必然可以领略词汇背后相对应的信息,可以用英文中对等的词汇进行等效翻译。

文树德自创术语体系、另辟蹊径的做法,显然与中医学在英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医学文化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提升密切相关[1]。这对于开拓翻译研究者的视角,加强中医英译研究的深度,促进中医文化西传,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文树德《黄帝内经素问》及中医文化西传

文树德翻译中医古籍,将中医介绍给西方世界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当他对中医产生极大兴趣并希望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时发现,仅有一些二手资料还带有作者的个人偏见,无法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评价。为此,他决定选择中医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进行翻译,并在研究所策划和申请课题。

文树德认为,西方中医的支持者慢慢认识到语言是传播知识的媒介,而《素问》和《难经》是理解中医理论发展历史最初始和最重要的著作,翻译这两部中医经典著作是为西方人提供一个文化背景,从历史和文化的深度去了解和理解中医学。文树德翻译著作注重反映中医历史文化背景,力图原汁原味地反映中医面貌,因此在一开始并不是很受欢迎。但随着大家对中医的理解逐渐深入,他所翻译的著作也就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6]。

文树德的整个系列著作,可以让不懂中文的西方学者能够阅读到一些中国古代的经典医学典籍,从而自行评价古代中国医学的内容和性质。同时,为其他不懂中文的人文学科研究者提供准确的资料,不再以那些经过筛选、充斥大量个人观点、不科学不准确的西方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使他们能从思想和文化历史的角度与印度、亚洲及西方医学进行对比研究。其次,为有志于应用中国医学与临床实验的海外研究者提供详实的文献资料,帮助他们公正客观地比较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这种广阔的影响面和影响力对中医文化的西传具有极深远的推动作用。

中医学具有文化和科学的双重属性,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由于中医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概念和认知体系几乎完全不同的西方,中医是否能够得到普遍接受,关键在于西方民众对其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因此,文树德整个系列的著作变得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世界读者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医学经典的精华,扩大《内经》及中医学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同时也为东西方古现代医学文化内涵的探讨与比较提供丰富而可靠的文献基础,必将为在西方世界传播中医理论的精髓发挥巨大的作用。

3 结语

中医是我国医学文化的瑰宝,随着当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医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自1925年第一个《内经》英译本问世的百年间,许多专家学者投身《内经》英译事业中,带来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文树德在《内经》的英译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素问》的译介事业逐步走向高潮,中医古籍蕴含的医学和社会价值得以体现,将为中医古籍的英译研究提供丰富多元的基础,为中医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兰凤利.《黄帝内经素问》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2)[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176-180.

[2] Paul U.Unschuld.HUA NG DI NEI JIN G SU WEN:Nature,Knowledge,Imageryin an AncientChineseMedicalText.Berkeley,Los Angeles and London[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3:IX-XII.

[3] 沈晓华.《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述介[J].医学与哲学,2012,5:70-73.

[4] Hermann Tessenow,Paul U.Unschuld.A Dictionary of the Huang Di Nei Jing Su Wen[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8.

[5] PaulU. Unschuld, Hermann Tessenow.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Huang Di's Inner Classic-Basic Questions:2 volumes[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1.

[6] 夏雨.翻译中医要原汁原味[N].中国中医药报,2003-11-10.

[7] 郑金生.文树德教授的中国医学研究之路[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3,1:1-18.

[8] 魏迺杰.英汉汉英中医词典[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8.

H315.9

:A

:1006-3250(2016)04-0542-03

2015-08-1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0BZX029)-中国传统中医文化海外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杨丽雯(1989-),女,陕西西安人,医学硕士,从事中医翻译与研究。

△通讯作者:王银泉,副院长,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翻译、新闻翻译、公示语翻译与研究,E-mail: yinquan88@163.com。

猜你喜欢

树德内经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小小鱼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