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兵法》“作战第二”

2016-02-02曹永孚

孙子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孙子兵法孙子战争



《孙子兵法》“作战第二”

The Art of War “ Waging War ”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①,革车千乘(shèng)②,带甲③十万,千里馈粮④,内外之费,宾客⑤之用,胶漆之材⑥,车甲之奉⑦,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⑧,攻城则力屈(jué)⑨,久暴(pù)师则国用不足⑩。夫钝兵挫锐,屈力殚(dān)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注释】

①驰车千驷:驰车,即轻车,通指战车。驷,古代一车套四马,四马也为一乘。

②革车:通指辎重车,载衣装战具等。

③带甲:春秋战国时期称武装士卒为带甲。

④馈粮:馈,运输。

⑤宾客:他国派来的使者。

⑥胶漆之材:维修作战器械之用的材料。”

⑦车甲之奉:修缮兵车盾甲的花费。

⑧钝兵挫锐:兵器钝坏,锐气受挫。

⑨力屈:力量耗尽。

⑩久暴师:暴通“曝”,晒。意指军队长期在外作战。

【译文】

孙子说:按一般的作战常规,出动战车千乘、运输车千辆、军队十万,千里迢迢运送粮草,前后方的军需、宾客使节的招待费、胶漆器材的补充、车辆盔甲的供给等,每天都要耗费千金之巨。具备这些条件,十万大军才能出动。

用这样庞大的军队作战务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城就会耗尽兵力。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就会使国家财政发生困难。如果军队疲惫不堪、锐气受挫、战斗力下降,国家财力耗尽、物资枯竭,那么诸侯就会乘我之危举兵进攻,即使有足智多谋的人,也难以挽救危局。所以在用兵作战上,只听说过宁可用笨拙一些的办法也力求速战速决的,而没有见过为了单纯追求指挥艺术工巧而久拖不决、延误战程的。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事情,从来没有过。所以,不能全面了解战争危害的人,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战争的有利之处。

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多次征集,粮草不再三转运,武器装备在国内解决,粮草补给从敌方解决,这样,军需供应就能满足了。

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是因为军队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就会导致百姓贫困。靠近驻军的地方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百姓财物枯竭。财物枯竭,国家就会急于加重税赋、征集劳役。军力耗尽,财政枯竭,国内百姓穷困,家家户户资财耗去了十分之七;政府的经费,亦因车辆的损耗、战马的疲惫、各种作战装备和各种攻防武器的制作补充、辎重车辆的征用,而损失了十分之六。

所以,高明的将领一定要在敌国解决粮草供应问题。在敌国就地取食搞到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运出二十钟;从敌国夺取草料一石,就相当于从本国运来二十石。

要使士兵勇于拼死杀敌,就要激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要使士兵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就必须用缴获的财物来奖赏士兵。因此,在车战时,凡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人。而对夺得的战车要换上我军的旗帜,将其编入我方的车阵混合使用;对于俘虏,要给予优待、供养他们。这样就会战胜敌人而使自己更加强大。

所以,用兵贵在速战速决,不宜旷日持久。

所以,深知用兵之道的将领,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解析】

《作战》篇,名为“作战”,实际上并不是讲具体的战法,而是从宏观上对军事与经济的关系作了透彻的定量分析,阐明了作战的必备先决条件,提出了克敌制胜的两大方向性对策。

一是速战速决。孙子以主要的篇幅、中肯的语气、鲜明的态度,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思想。这不仅仅是从战法的合理性上考虑的,而更多的是从避免战争的破坏性上考虑的,字里行间体现出孙子的慎战思想和恤民观念。这一主张与毛泽东提出的“持久战”并不矛盾。孙子提出的“兵贵胜,不贵久”,是总体原则,无论什么方法,以取胜为目的,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为上策,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破坏,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战争规模,不人为地拉长战线,不四平八稳、慢条斯理、按部就班地制订作战方案和实施指挥。这一论断,已被古今中外无数战争所证明是正确的。以辛亥革命为例,并不是事先完全设计好的,而是在蓄势已久的大背景下,由一次突发情况引起的。本来革命党人想乘湖北新军大部入川镇压保路民变、武汉防务空虚之机,定于1911年10月6日(旧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发动起义,后因准备不足,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6日。但节外生枝,10月9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孙受伤后虽得以逃脱,但文件、旗帜、名册等落入敌手。湖广总督瑞澂下令全城戒严大搜捕,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于10月10日晨英勇就义。由于事发突然,反清组织的重要领导人均不在起义现场(孙中山在美国,黄兴在香港),鞭长莫及。在这形势险恶的紧急关头,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新军工程八营左队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正目(相当于班长)熊秉坤等人临危受命,勇于担当,决定提早起义。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首先起事的士兵公推当值楚望台军械库的吴兆麟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参谋长。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晚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由此引发了全局震荡,迅速扩展。除湖北外,湖南、广东等15省也纷纷宣布独立。至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正式建立,相隔仅仅两个多月时间,却成就了后来史学上称之为“辛亥革命”的历史巨变,推翻了清王朝的专治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辛亥革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顺势而为,因势而变,不失时机,当断即断。既达到了速胜的目的,又大大减少了流血、动荡和破坏,以较短的时间、较小的代价(有的史论称其为“低烈度的革命”),实现了开天辟地的伟大变革。而“持久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审时度势、迫不得已采取的战略方针,并不排除有利条件下的速决战。平型关大捷就是个典型的战例。仅用6个小时的时间,就打赢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取得了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民胜利的信心,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八年抗战也好,十四年抗战也好,是历史形成的,中国人民付出的沉重代价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1945年,在中国人民与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合力打击下,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溃败,否则,中国和世界人民还不知要付出多少血的代价。

二是因粮于敌。鉴于战争对于物资财力的依赖关系,孙子提出了“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办法。对此,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质疑孙子这一主张的正义性,是否有鼓励掠夺之嫌。其实,历史地看,在思想动因上,孙子也可能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就战争的特性而言,这一主张几乎是通行的法则。正义非正义,首要的是看属于侵略战争还是反侵略战争,是维护道义的战争还是非道义的战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战争还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战争。正义的战争,也必须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消耗敌人,壮大自己。抗日战争中,我们就是靠大量缴获敌人的武器装备和军需给养来武装自己、求得生存。正如《游击队歌》中所唱的“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平型关之战,我八路军115师打掉了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带一个辎重队,歼敌1000余人,击毁敌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战马53匹、日币30余万元,以及一大批其它军用物资,仅军大衣就够115师1.5万人每人1件。既然日本侵略者肆无忌惮地侵我国土、杀我国民、掠我财富,我们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天经地义的。当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出国维和作战、执行护航和反恐任务,抑或边境冲突和自卫反击战,都应按照《日内瓦公约》等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法规,奉行国际人道主义,最大限度地避免殃及平民。宽泛而论,贯彻“因粮于敌”的思想,既可以通过对敌作战缴获战利品为我所用,也可以通过政治宣传和正义行动赢得当事国、所在地民众支持,还可以通过采购和征集来解决补给问题。从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唯人是保”等一贯思想和“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的优待俘虏政策可以看出,其“因粮于敌”的思想是建立在正义性和人性化基础之上的,不失为一大良策。对此,应领会其主导思想和精神实质,避免曲解误读。

注:本文采用的《孙子兵法》版本,是谢祥皓、刘申宁1994年编录出版的《孙子集成》中宋雕本“魏武帝注孙子”。本文经谢祥皓先生校订。

(曹永孚整理并解析)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孙子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孙子兵法》组歌
被风吹“偏”的战争
孙子壵
他们的战争
孙子垚
孙子垚
孙子
战争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