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长勺之战

2016-02-02刘春明LiuChunming

孙子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齐军鲁庄公齐桓公

刘春明/Liu Chunming



齐鲁长勺之战

刘春明/Liu Chunming

The Battle of Changshao in Shandong

发生在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国与齐国争斗中一次罕见的胜利。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但鲁国无论疆域或国力较之毗邻的齐国,都处于相对劣势。

公元前686年冬,齐襄公被堂弟公孙无知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君。几个月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君位空置。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争相赶回齐国。公子小白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是为齐桓公。鲁庄公亲率大军送公子纠返国争夺君位,齐桓公与鲍叔牙“以兵拒之”,在齐境乾时地区,鲁国军队损兵折将,大败而归。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其谋臣管仲后来也成为了齐桓公成就霸业的重要推手。

齐桓公在巩固了君位之后,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国未安”,不可轻动的意见,决定兴师伐鲁,以报复鲁国支持公子纠复国的宿怨,并企图一举征服鲁国,扩张齐国的势力范围。

就在鲁庄公准备发兵应战之时,一位名不见经传、但有政治远见和军事素养的人曹刿,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遭受齐国军队的蹂躏,入见鲁庄公。曹刿问庄公依靠什么同齐国作战。鲁庄公回答,对于衣物食品之类的东西,总是要分赐给臣下,不敢独自享用。曹刿指出,这些小恩小惠并不能施及全国,民众是不会出力作战的。鲁庄公又说,自己对神明很虔敬,祭祀天地神明的祭品从不敢虚报,曹刿认为,小信未必能感动神明。鲁庄公又补充道,自己对待民间的大小狱讼,虽然不能做到明察秋毫,但是必定准情度理地予以处理。曹刿说,这才尽到了君主的责任,“中心图民”,才能得到民众支持,才能具有制胜之本。曹刿战胜齐国的策略,对鲁庄公的指挥和鲁军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公元前684年初,齐国军队进攻鲁国。鲁国军队根据齐强鲁弱的客观形势,暂避齐军锋芒,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迎击来犯的齐军。两军都摆开了决战的阵势。

由于乾时一战的胜利,鲍叔牙以下将士都轻视鲁军,认为不堪一击,且求胜心切,凭恃兵力优势,一开始即向鲁军发起猛烈进攻。鲁庄公见状慌忙要擂鼓下达应战的命令,曹刿劝阻说:齐兵势锐,我军出击正合敌人心愿,胜利没有把握,“宜静以待”,不能出击。鲁庄公遂令鲁军固守阵地,只令弓弩手射击,以稳住阵势。齐军没有厮杀到对手,又冲不进鲁军阵地,反而受到鲁军弓弩猛射而无法前进,只得向后撤退。稍事休整后,鲍叔牙又下令展开第二轮攻击,曹刿劝庄公仍然不要出击,继续固守阵地。齐军攻势虽猛,但仍攻不进阵内,士气不免疲惫,再次退回到原阵地。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未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曹刿看到齐军这次来势虽猛,但势头已弱,认为出击时机已到,立即向鲁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鲁庄公亲自擂鼓,发出攻击命令,鲁军以一当十,锐不可挡,齐军遭到突如其来的反击,阵脚大乱,溃不成军,鲁军反击获胜。

齐军败退,鲁庄公传令追击。曹刿认为齐国大兵强,恐溃通有诈,遂阻止追击。他登轼观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兵器倒曳,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判定齐军是真正溃败,才向鲁庄公提出乘胜追击的建议。鲁军猛打猛追,给齐军以沉重打击,把齐军赶出了鲁国国境。

齐鲁长勺之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战略防御、后发制人、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这场战争规模不大,但它却在政略、战略和策略上给后人们有益的启迪。

(一)“治心”:“取信于民”的是国家立足及抵抗外敌的重要基础

曹刿要鲁庄公作好战前的政治准备,抓住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问题。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护佑,民心得失才战争胜负的关键。“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有了这个基础才“可以一战”。

(二)“治气”:“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激扬士气,强弱易位

齐、鲁两军对阵于长勺,鲁虽军力大大弱于齐。两军布阵方毕,齐军两次击鼓前进,鲁军都按兵不动,只是严阵以待。鲁军反常之举使齐将士反生疑虑,更因两次进攻耗损体力、消减锐气,当齐军发起攻击时,已是兵疲意沮,气竭志衰,战斗力大为削弱。鲁军则因以逸待劳而斗志高昂,在“彼竭我盈”的有利时机实施反击,“一鼓作气”,击溃数量占绝对优势的齐军。作战制胜靠“气”,“气”的变化可使强弱易位,“气盈”则胜,“气竭”则败,故未战即确定避敌锐气,待敌疲再反攻,以“气”制胜。

(三)“治变”:“无邀正正之旗, 勿击堂堂之阵”抓准时机,后发制人

遵循后发制人、敌疲我打、持重相敌的积极防御、适时反击的方针,准确判断战况,察“辙乱”、“旗靡”,方下令追击,正确地把握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牢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长勺之战鲁军的胜利,反映了弱军对强军作战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成为后发制胜的著名战例,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称道,成为后世“后发制人”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四)“治力”: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弱胜强

长勺之战为《孙子兵法·军争篇》的绝妙诠释——

《孙子兵法·军争篇》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 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 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孙子兵法·军争篇》 今译三军的勇气是可以摧毁的,统帅的意志是可以动摇的。清晨初战士气高昂;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避敌之锐气,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治气”——保持军队作战能力,提高必胜信念的策略。用治理严整的兵士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躁动的敌军,“治心”——掌握并运用军心的原则。以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治力”——懂得并利用己之优长困敌劣势的战术。不拦截旗帜严整之敌,不攻击阵容强盛之军,“治变”——懂得战场上的应变的智慧。

长勺之战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的,是历代兵家研究的重要战例。李筌、杜牧、张予注《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句所引战例。

李筌注曰:“夺气,夺其锐勇。齐伐鲁,战于长勺。……克之。夺三军之气也。’”

杜牧曰:“《司马法》:‘战以力久,以气胜’。齐伐鲁。庄公将战于长勺。”

张予注曰:“气者,战之所恃也。夫含生禀血,鼓作战争,虽死不省者,气使然也。 故用兵之法,若激其士卒,令上下同怒,则其锋不可当。故敌人新来而气锐, 则且不战而锉之,伺其衰倦而后击,故彼之锐气可以夺也。

“一鼓作气”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流传至今,“取信于民”治国方略,灵活机智的战略战术,后发制敌、以弱胜强智慧至今仍被研习效法,著名的长勺之战无愧为中国军事宝库的永恒经典。

(责任编辑:魏训洲)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启事

2016年是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胜利80周年。为了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传承孙子兵法思想和兵学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本刊特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活动。

征文以“传承兵学文化,弘扬长征精神,实现民族复兴”为基本思想,可以从剖析历史、警示未来、应对挑战、推进发展等多侧面、多角度阐发观点、抒发感想,力求有新意,有思想深度,有时代意义。文章应未曾发表过。征文以学术论文为主,杂文、随笔等文体也可。论文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最长不超过8000字。

本次征文从即日起启动,将陆续刊登,截稿日期为2016年10月31日。

本次征文只收电子文本(word编辑),电子邮箱:sunziyanjiuhui@163.com。来稿尽可能按照统一格式编排(见附件),并请在文尾注明作者简要情况(如:年龄、性别、单位、职务、职称、学位或其他身份方面的资讯及联系方式等)。未经采用的文稿恕不退稿。

联系人:公露露周淑萍

电话:0531-8266005213515413943 13589045947

《孙子研究》编辑部

2015年12月16日

作者简介:刘春明,女,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审。

收稿日期:2015-12-15

猜你喜欢

齐军鲁庄公齐桓公
东野稷驾马车
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
Weather Forecast in Changsha
用人当用长
用人当用长
齐桓公遇委蛇
齐桓公大败山戎
齐桓公:交际中的人格魅力
灭此朝食
第三只眼看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