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大学院系调整、撤销与恢复重建史略

2016-02-02韦晓

广西地方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广西大学工学院院系

韦晓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南宁530007)

广西大学院系调整、撤销与恢复重建史略

韦晓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南宁530007)

1928年10月广西大学创办于梧州,至1949年已发展成为国内有影响的综合性大学。解放后,党和政府开始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探索,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领域进行调整,在1952年至1953年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大调整中,广西大学奉令撤销,对广西高等教育发展乃至现代化建设造成重大影响。1958年,经广西有关领导的努力争取,在中央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下,广西大学在南宁恢复重建。本文主要记述广西大学院系调整、撤销与恢复重建的历程。

广西大学;院系调整;撤销;重建

广西有真正意义的现代大学,始于1928年在梧州正式成立的广西大学。经过停办、撤分、合并等办学历程,至1949年,广西大学已发展成为具有文、法商、理工、农等多学科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始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探索,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领域进行调整。在1952年至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广西大学奉令撤销,对广西高等教育发展乃至现代化建设造成重大影响。为培养各方面建设人才,广西省长(后任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韦国清等广西有关领导努力争取中央支持,1958年广西大学终于在南宁恢复重建。

一、解放前广西大学发展简况

1927年,广西省政府着手筹办广西大学,成立筹备委员会。黄绍竑、马君武、雷沛鸿等11人为委员,时任广西省政府主席的黄绍竑兼任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教育家马君武博士为教务主任。定校址于梧州蝴蝶山。学校的筹建由马君武实际负责,开办费从40万银圆增至100万银圆。

1928年10月,广西大学在梧州蝴蝶山正式成立,首任校长为马君武。建校之初仅设预科班。1929年6月因受蒋桂战争影响,校务停顿。1931年学校恢复,同年设立理学院。1932年9月设立工、农两学院。1935年成立经济植物研究所。

1936年6月,广西省政府改组学校组织体系,校长由省政府主席黄旭初兼任,校本部设于南宁;增设文法学院和医学院,均位于南宁;将理、工两学院合并为理工学院,与农学院仍设于梧州。1936年10月,校本部及文法学院随省政府迁往桂林,校址设于良丰西林公园。至此,广西大学发展为拥有文法、理工、农、医等4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

1937年2月,医学院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军医学校。9月,农学院由梧州迁往柳州沙塘。1938年2月,黄旭初以政务纷繁为由辞去兼任校长职务,白鹏飞任校长。10月,因梧州校舍屡遭日机轰炸,理工学院由梧州迁至桂林良丰。

1939年8月,广西大学被确定为国立大学,国民

政府行政院任命马君武为校长。1940年8月,马君武因积劳成疾不幸辞世,行政院决定时任广西省教育厅长的雷沛鸿接任校长。1941年4月,文法学院改为法商学院。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大学先后聘请了竺可桢、李四光、李达、陈望道、王力、刘仙洲、陈寅恪、盛成、陈焕庸、千家驹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来学校任教,教学水平大为提高。

1944年夏,因日军攻占湖南衡阳,桂林紧急疏散,学校迁往贵州榕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从榕江迁至广西容县、柳州鹧鸪江,最后迁回桂林,并设本部于将军桥。法商、理工、农学院等移至良丰西林公园。1947年增设文学院。至1949年,广西大学共设文、法商、理工、农等4个学院17个系及1个研究所,教师270人、学生2300人,发展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二、院系调整与撤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及其前后的广西大学

1949年11月桂林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广西大学。1950年2月,政务院任命教育家杨东莼为广西大学校长。应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请求,杨东莼致函中央人民政府,请毛泽东主席为广西大学题写校名。

1950年3月,国立南宁师范学院与广西大学合并,成立广西大学师范学院。8月,根据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精神,广西大学校内院、系进行调整,分为文教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农学院5个学院22个系。将原文学院的中文、外文、教育3个系和原南宁师范学院的国文、英语、教育3个系合并为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教育系,并与原南宁师范学院历史地理系组成文教学院;将理工学院的数学物理系、化学系与师范学院的物理化学系、数学系合并为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将师范学院的博物系改称生物系,上述4个系组建为理学院;将理工学院的机械、电机、土木、矿冶、化工等系组成工学院;法商学院维持现状不变;将农学院原有的农学系、畜牧兽医系、森林系分设为农艺系、园艺系、病虫害系、兽医系、畜牧系、森林系。同时,为了配合广西的建设,在工学院内设农田水利专修科,农学院内设兽医专修科。1951年3月,省立西江学院本科(含中文、外文、化学、土木工程、农业经济等5个系190名学生)并入广西大学。在校学生2022人、教职工675人。

1951年11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会议拟定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揭开了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的序幕。决定将广西大学矿冶系、武汉大学矿冶工程系等调整出来,在湖南长沙成立中南矿冶学院;将广西大学土木系、农田水利专修科与武汉大学等院校的水利系、科合并成立武汉大学水利学院。1952年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转发教育部关于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决定的工学院调整方案,要求有关院校贯彻执行。同年4月,广西大学收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广西大学”校名。此时全国性院系调整规划已定,为表达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学校着手修建校门,将毛主席的题字“广西大学”经过放大,用水泥塑在校门上。

1952年9月,教育部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工作。根据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决定的工学院调整方案,广西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和农田水利专修科的师生并入武汉大学水利学院;10月,广西大学工学院矿冶系的师生并入中南矿冶学院。同年11月,根据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召开的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讨论会的要求,广西大学等校化工系的全体师生和设备调并入华南工学院。此外,广西大学理学院生物系的师生并入华中大学生物系;文教学院外文系俄语组的学生转入南昌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

与此同时,1952年10月23日,广西大学农学院召开民主建设代表大会,宣布正式成立广西农学院,院长为孙仲逸。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为广西农学院,是1952年7月4日至11日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农学院院长会议做出的决定。这次会议根据中央关于院系调整的指示,讨论农学

院的调整方案,决定广西农学院保留农学、林学两个系,独立成立广西农学院,而园艺、畜牧、兽医、植保等4个系的师生及设备,分别并入华南、华中、江西、湖南、河南农学院。同年秋,遵照中南区第三次高教会议的精神,决定广西大学文教、法商两院暂停招生,增设铁路勘测专修科、输配电专修科和师范专修科,学制分别为一年制和两年制。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认为国家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已经开始,为使高等学校院系分布进一步趋于合理,人力物力的使用更为集中,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更为明确,决定于1953年继续开展院系调整工作。由于1952年华北、东北、华东三区已基本完成院系调整,因此1953年的全国院系调整工作以中南区为重点。经1952年5月29日政务院第180次会议通过的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计划,决定撤销广西大学,其所有的院系进行统一调整。

为提高教学质量,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二次院系调整,1953年2月17日至22日,广西大学进行了一次自下而上、从个人到集体的教学总结,并颁布1953年下学期的工作计划。计划认为,1953年下学期是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的阶段,因此上学期的基本工作任务:一是本科各系要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使暑假后调整出去的师生尽可能符合新型大学的要求;二是设立高等师范部,加强对师范教育的领导,为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打下基础。

1953年7月,中南区高等学校调整委员会桂林分会成立,主要处理调整事宜,主任委员为杨东莼。8月,广西大学工学院机械系、电机系及基础课师生分别并入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9月,电机、数学、物理、化学等系教师并入中南矿冶学院;经济、外语、物理、化学及体育教师并入武汉大学;文教学院教育系师生并入华南师范学院;文教学院和理学院的中文、外文、史地、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等系部分师生分别并入中山大学相应各系。此外,还有教师调并入华中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学院、中南卫专等学校。10月,广西大学工学院土木系铁路、公路、工民建专业及铁路勘测专修科师生并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法商学院经济系及会计银行系师生并入中南财经学院;法商学院法律系师生并入中南政法学院。同年6月,成立广西师范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为李迪生。10月,广西大学文教学院和理学院的中文、外文、史地、数学、物理、化学、教育等系师生并入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

1953年10月,杨东莼调任华中师范学院院长。至1953年10月,经过全国高校院系一系列调整,广西大学奉令撤销。除农学系和林学系留下组成广西农学院,文理各系留下部分人员、设备组成广西师范学院,其他教职工、学生以及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分别调往省外10多所高等学校。

在1952年至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考虑到当时广西高等教育的领导力量薄弱,为有效地培养国家建设干部,教育部将广西大学的相关院系并入其他院校。但是,这次院系调整在指导思想上过于照搬苏联经验,没有从中国国情出发,更没有从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一所具有二十多年历史、拥有雄厚办学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广西大学全部撤销,是广西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损失。

三、1958年广西大学恢复重建:决策与实施

1953年10月,广西大学经全国院系调整后被撤销,这在广西省内引起较大反响,即认为广西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培养各方面的建设人才,对广西的经济、文化建设很不利。1956年韦国清担任广西省长,经与省委其他领导同志研究上述意见,一致认为广西应该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因此决定请示中央,要求重建广西大学。

1957年年底,韦国清到北京开会,向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高教部部长杨秀峰反映广西省委的意见,请求给予支持。之后,韦国清又到中南海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周总理表示:广西应该办一所大学,待商量后再作正式决定。

1958年,全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月,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有部分中央

和地方领导人参加的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强调要“不断革命”,对1956年的“反冒进”提出严厉的批评;并提出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全党全民办工业的号召。南宁会议期间,韦国清再次提出重建广西大学的意见,毛泽东表示同意。3月,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为争取1958年国民经济取得新的跃进和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创立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奋斗。为适应“大跃进”的形势,广西在中央的支持下决定重建广西大学,新建的广西大学将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中心的综合性大学。

1958年3月,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共广西省委随之改为自治区党委。从广西今后将大力发展机械制造、化工、电力、冶金等方面的工业,大批地需要这方面的建设干部出发,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提出在南宁筹建广西大学和广西工学院。广西工学院拟设矿冶、机械、电力、化工、土木5个系,1958年秋季招生,预定每系招生120名,共600名,以后逐步扩大招生名额;每年尚需招收两年制专修科学生;各系学生将分散到各有关厂矿,实行半工半读,聘请厂矿工程技术人员兼课。并指示筹建工作主要由自治区工业厅负责,何砺锋为负责人。同月,原广西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当时在东北人民大学任教的郑建宣教授应邀参加自治区成立庆祝活动,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韦国清提请他负责广西工学院的工作。郑建宣欣然接受韦国清的邀请,并推荐杭维翰、尹政、龙季和、肖达文、杨溪如等教授一起回广西。为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请示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要求调回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调走的原广西大学教授,并要求调回郑建宣教授,由其负责广西工学院的筹建工作。4月,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同意把郑建宣调回广西。

1958年5月,教育部拨款100万元作广西工学院的开办费,并决定从如下几个方面给广西工学院调配师资:东北人民大学2名(王宗浚讲师、谭云芬讲师);东北工学院1名(李润隆副教授);北京工学院1名(龙季和教授);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名(余克缙教授);华中工学院10名(杭维翰教授等);华南工学院1名(肖达文教授);另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中南矿冶学院、华东化工学院等4名,留苏研究生4名,国内结业研究生2名。

1958年6月,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决定,除了成立广西工学院,还决定重建广西大学。为了统一进行筹备工作,成立广西大学、广西工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为覃应机;副主任委员为莫乃群、葛震;委员为石兆棠、刘毅生、农康、陈东、陆地、余明炎、何忌、李德观、林克武、林山、郑建宣、莫乃群、覃应机、黄云、雷沛鸿、葛震。办公室主任为余明炎;副主任为何忌、郑建宣。筹委会的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1958年7月,自治区党委又做出决定,提前重建广西大学,将广西工学院并入广西大学。广西大学设工科、理科、文科,立即开始招生。工科的矿冶、机械、电力、化工、土木5系按原工学院计划招生600人;理科的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理5系招生310人;文科的外文系招生90人,共计划招生1000人。

至1958年8月上旬,广西大学录取新生851名。其中矿冶系采矿专业123人,电力系发电厂电力网电力来源专业113人,机械系机械制造工艺专业123人,化工系无机物工学专业123人,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22人,数学系数学专业61人,物理系物理专业61人,化学系化学专业63人,外文系俄语专业62人。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教育“大跃进”,新建院校多,考生来源不足,因此未能完成招生计划,生物系与地理系未能录取到新生。此后,该两专业停办。同时为解决师资问题,筹委会决定由郑建宣教授外出向各兄弟院校求援。6月开始,郑建宣教授先后到北京、东北、上海、湖北、广东等地,商调回教授、讲师、教员共50多名(含教育部5月底下达的支援计划)。之后,国家又分配一批应届本科大学毕业生、留学生来校任教。至9月底,学校有教授14人、副教授6人,讲师、教员11人,助教117人,干部60人,工人63人,初步建立了广西大学教职工队伍。

广西大学校址设在南宁市西郊原越南育才学校处。1958年7月,越南育才学校撤离,8月,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正式下文将该校址移交广西大学使用。

原校址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700多平方米,校内有花园、运动场、游泳池、鱼塘等,环境优美宁静。8月中旬,广西大学筹委会和已报到暂住南宁饭店的教师、干部及职工进入广西大学。同年8月,自治区党委批准邓济任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郑建宣教授任副校长。9月,自治区党委提议,报中共中央审批,黄传林任广西大学党委书记,由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韦国清兼任广西大学校长,并于9月中旬到校视事。

1958年9月底,广西大学教职工共271人、学生831人。师生一进校,便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建校劳动中,整个校园充满着建校劳动的喜悦,洋溢着为办好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激情。1958年10月2日,广西大学迎来重建后的第一次开学,停办五年的广西大学终于重新建立起来。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教育志[Z].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2]广西大学校志编写组.广西大学校志(1928—1988)[Z].1988.

[3]广西大学校史编写组.广西大学校史(1928—1988)[M].1988.

[4]见证广西——中国共产党在广西85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5]何绍榜.韦国清上将——主政广西二十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6]庾新顺.主政广西20年政绩卓著——纪念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韦国清同志诞辰100周年[J].传承,2013(10).

[7]阳国亮.西大情缘——广西大学建校八十周年老同志回忆录[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8]机械照搬苏联模式:1952年全国高校的院系调整[J].改革与开放,2009(12).

K291/297

B

1003-434X(2016)02-0034-05

猜你喜欢

广西大学工学院院系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论“共享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关系
广西大学为毕业生制作今昔对比照
广西大学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简介
广西大学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实践研究
The rationale for Business English Syllabus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