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试论《百色历史通稿》之编撰特色

2016-02-02张国荣

广西地方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通史百色壮族

张国荣

(广西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试论《百色历史通稿》之编撰特色

张国荣

(广西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2015年11月《百色历史通稿》正式出版发行,以“史志合一”的新形式,记叙了距今80万年的远古时代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祖国南疆百色壮族属地波澜壮阔的历史。填补了百色市长期以来没有一部贯穿古今通史的空缺,并且将为其他区域性通史类的编纂提供重要的借鉴。全书兼备理论性、学术性、资料性与创新性。

《百色历史通稿》;编撰特色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首都博物馆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在习总书记关于要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学习历史、借鉴历史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广西《百色历史通稿》这部具有区域通史性质的历史巨著终于正式出版发行了。

所谓“区域性通史”,是指那些专门叙述特定地域范围内各个不同时代史实的史书。此类史书,尽管其规模有大有小,意义亦深浅迥异,但它们都同属地方史范畴。最近,由中共百色市委、市政府组织编纂,由百色市政协原副主席、广西壮学会副会长、作家黄桂宁担纲主编的《百色历史通稿》(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11月),就是一部集自然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历史考古学、人类社会学、文学与艺术于一体之视野恢宏、底蕴深厚、系统详尽、别开生面之区域性通史。

《百色历史通稿》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修志问道、直笔著史”为原则,开创性地以“史志合一”的新形式,记叙了距今80万年的远古时代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祖国南疆百色壮族属地波澜壮阔的历史。全书除“概述”“附录”外,共分七章,162.5万字,各章叙述脉胳清晰、层次分明,既全面勾勒了百色壮族属地1949年前各个历史时期发展轨迹,又生动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百色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所创造的伟大成就;既叙述了百色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之深刻影响与主要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之重要作用,又对相关史料作了详尽介绍。全书兼备理论性、学术性、资料性与创新性,凸显了作者敏锐史学洞察力和深厚文字功底。总体说来,该书在编撰上有以下六个方面特色:

(一)该书具有鲜明严密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百色历史发展之重要理论认识,显示了作者对百色历史发展之深刻理解

首先,在写作体例上,作者注意借鉴、吸收了我国古代多种史书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中国通史》《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中国历史地图集》等正史和传记类史书、地理类史书之体裁与表现形式,创立了“史志合一”这一新综合体(即综合古代史书纪传体、编年体、政书体、地志体等),全书除“概述”“附录”部分外,其余每一章都分为“导言”(综述)与“节”(相当于今日大型通史中“典志”与“传记”)两大部分。其中,“导言”部分重在简要将全国历史概要导引过渡到地方史和理论性的铺垫叙说。“节”部分则重在叙述每个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典章制度、重大事件与历史人物等。以第一章“旧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色”为例,其“导言”曰:“……根据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记载,经考古发现,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距今约50万年,其使用的石器以砾石为原料,把砾石打成石片,一般不作第二步加工,便可成工具……史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的初级阶段……早在旧石器时代,百色同样已经有古人类活动。留存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百色的百谷、上宋、枫树岛,南半山等处出土了大量的砾石片、刮削器、手斧、玻璃陨石等,经考古专家鉴定,其时间距今约80.3万年,比北京人的约50万年还早30万年,打破了莫维士线理论。”这样表述,既表现了执笔者对百色旧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存所展示的意义之独到认识,又显示了作者对百色早期历史发展之深刻理解,具有鲜明坚实之理论性。而在“第一节”到“第六节”文字里,作者则分别从百色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百色古人类化石、百色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遗存、壮族始祖布洛陀神话传说、平果甘桑石刻文字等方面进行详尽叙述与评析,使百色早期发展历史之叙述脉胳清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在内容表述上,除涉及历史文献资料、行政区划、典章制度、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外,还重视各个历史时期百色壮族属地各种社会现象间之内在联系,遵循史发展规律,全面、立体、系统地描绘百色壮族属地各历史时期之真实全貌,真正做到贯古通今。正如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著名教授梁庭望所言:“《百色历史通稿》对事象的评述比较客观,比较冷静,也比较符合实际,是一部比较顺达的通史,百色的历史脚步历历在目。”广西百色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汉田,看到《百色历史通稿》时,激动地对黄桂宁主编说:“早盼晚盼,今天终于盼来了家乡的第一部通史,它像布洛陀陈年老酒,散发浓浓的醇香。”

(二)运用史籍文字记载与进贡方物及民间传闻等“三重证”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历史表象,揭示事实真相

《百色历史通稿》作者在撰写有关史实时,注意运用古代史籍文字记载与社会田野调查和历史实物,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严密考证,还原历史真貌。如该书第四章“宋元时期的百色”第四节在叙述宋代百色壮族爱国英雄侬智高一生爱国高风亮节时,作者注意引用各种历史文献资料、方志、纪闻、学者论文、民间诗歌以及宋代史籍中官私著述,诸如《宋史·列传第二百九十四》、司马光《涑水纪闻》、翦伯赞《中国史纲要》、黄现璠《侬智高》、《宋史·列传第四十九·狄青》《宋史·夷蛮传·广源州》、周去非《岭外代答》、张声震《壮族通史》、范宏贵《捍卫祖国疆土的侬智高》、江应梁《中国民族史》、白寿彝《中国通史》、梁庭望《论侬智高反宋的实质:保境爱国正义战争》、谢启昆《树经堂诗续集》等等,并加以详尽考证、分析与甄别,去伪存真,最后得出了“侬智高领导的起义是反抗交趾入侵,反对宋朝卖国求安和统治压迫的正义战争,其首领侬智高是中华民族英雄”之结论,纠正了长期以来对侬智高的误读误判,解决了史学界一大疑难问题,为读者展现了侬智高真正的历史面貌,表现了作者难能可贵的“史德”与“史识”。同时亦增强了该书之学术价值。

(三)叙史不囿成说,富有创见,并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该书作者在撰写中,注意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与叙述对象——人物家谱、族谱档案(石刻)记录,并

作全面细致考察、论证与分析,最终得出了令人信服之结论。在这方面,该书第六章“清朝时期的百色”第二节,对清代百色壮族地方政权建设之典型——泗城岑氏土司起源及族别祖籍叙述、辨析时就是最突出的一例。长期以来,人们对崛起于明清时期泗城岑氏土司之族别、祖籍之说,大致有二:一是其族别乃是中原汉族;二是其始祖岑仲淑祖籍是浙江余姚。然该书作者通过对最早提到泗城岑氏土司族谱的泗城土官族人岑九仙于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上奏明朝廷疏文,岑云汉镌刻于凌云县城五指山麓摩崖石刻上《泗城岑氏族谱》,民国初年田阳岑氏族人联合所修之《田州源流谱叙》,研究员黄明标校点的《田州岑氏土司族谱》,以及桂林南峰“大宋平蛮碑”石刻,原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研究员、壮学专家张声震《壮族通史》,日本学者谷口房男,广西社科院白耀天的《壮族土官族谱集成》等谱牒、论文之详尽考辩,提出了“泗城土司土官岑氏乃当地土著民族,而决非中原汉族后裔”这一人们普遍回避的敏感问题,由于该观点以充分史料为依据,分析又合乎历史逻辑,故深受区内外有识之士赞誉与认同。

(四)浓墨重彩记叙历代名人、历史伟人秘事珍闻与爱国高风亮节,它们既是百色史海之钩沉,又是百色历史发展长河碎影之一部分,由此提升该书品位与耐读性

诸如第一章关于壮族始祖布洛陀和姆六甲夫妇于田阳敢壮山上登上“望子台”,看见“锄头镰刀坠落的地方”形成右江河、“五个孩子”变成“五指山”的优美神话传说;第二章中关于句町古国维护中原王朝统一格局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稳定所作出的贡献;第三章中关于潘长安、黄少卿领导僚民起义的故事;第四章中关于爱国民族英雄侬智高爱国抗交(趾)、保境起兵逼宋的生动故事;第五章中关于壮家瓦氏夫人率领俍兵赴江浙沿海抗击倭寇之英雄壮举;第六章中关于西林县令张鸣凤惩治法国传教士马赖的正义举动,清末兄弟总督岑毓英、岑毓宝赴越南抗法之爱国传奇;第七章中关于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发动和领导百色起义之伟人风范与历史意义,红七军在中央根据地“围剿”战斗、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像这样名人轶事珍闻,既增加了该书历史信息量,又让读者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百色名人(伟人)爱国情操与独特个性,是对读者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的最形象本土历史教材。

(五)展现百色各个历史时期丰富多彩民族文化

一个人文底蕴深厚之热士,必定会产生出一批意蕴丰厚之民族文化,百色亦然。特别是春秋战国、秦汉以降,在中原汉族文化巨大影响下,百色壮族人民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壮汉文化互相交融,促进了民族民俗文化的发展。相继产生了美丽布洛陀神话传说、口头文学(故事《十二兄弟》《罕王和祖王》)、歌谣(《嘹歌、山歌、谚语》)、句町文化、明清诗歌、岑王庙之传说、壮族歌圩起源传说、北路壮剧、南路壮剧、粤剧等等,该书中,作者都注意聚焦、讴歌百色各个历史时期丰富多彩本土壮族文化,并将它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让众多读者对千姿百色更加魂牵梦绕而顿生挚爱情怀,从而增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六)用事实说话,语言精炼,文字流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亦是该书一个不容忽视显著特点

虽说《通稿》大部分执笔者都不是历史专业科班出身,但由于他们刻苦学习并努力挖掘、钻研资料,不断充实自身史学学识和锤炼自身敏锐洞察力,因而都能凭借自己深厚学养和娴熟文笔,将百色各个历史时期史实惟妙惟肖地描绘、勾勒出来,体例严整,条理分明、脉胳清晰,为广大读者系统完整地呈现一个个复杂优美历史故事。

总之,《百色历史通稿》是一部与时俱进、志史结合颇具创新性之地方史书。正如广西壮学学会会长、研究员覃彩銮所言:“百色市开创了一条多学科学者共同撰写史书的路子。《百色历史通稿》是一部具有填空补缺重要意义的开拓性著作,填补了百色市长期以来没有一部贯穿古今通史的空缺,并且将为其他区域性通史类的编纂提供重要的借鉴。”也许正因为如此,极富文学审美眼光的百色市委书记彭晓春在《百色历史通稿》赠书仪式上,给主编黄桂宁赠言:“追琢其章,金玉其相”(《诗经·大雅·域朴》)二句诗盛赞《百色历史通稿》精雕细刻到极致:它既有如朴玉雕花般精致外表,又有纯金碧玉般精美内质。真可谓文质兼美、内外皆优!诚哉,斯言!为此,笔者引与孙中山革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入谱是比较合适的。

《总理年表》也有可供今人作谱参考者,比如孙中山的年岁计算。《总理年表》计算孙中山年岁从孙中山出生之年算起,一生共60岁,这符合年谱编撰的传统方法,也符合人们日常计算年岁的习惯。而现行的孙中山年谱标示的孙中山年龄多是将孙中山诞生的第二年1867年标志为一岁,这样,孙中山一生就是59岁,不符合传统年谱编撰习惯。又如《总理年表》记载1898年孙中山“援助菲律宾革命”,而《长编》仅记载孙中山在日本与菲律宾人彭西会晤,未及革命一事,实际上1899年初孙中山开始为彭西代购军械,事情起因应该就发生在1898年,也就是说《总理年表》的记载是恰当的。《总理年表》记载1899年清驻日公使李盛铎劝降孙中山,《长编》记在1898年,也可商榷。

《总理年表》虽然不一定是最权威的孙中山年谱,甚至有一些错误,但对于产生在1931年的一部孙中山年谱而言,其存在的价值是明显的:其一,文献出处早,距孙中山去世时间尚近,记录有值得参考之处。其二,见证了国民革命思想在普通大众中的传播,广西是大革命时期的重要基地,也见证了孙中山在天下百姓特别是广西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值得关注,这是民国文化的一项成就。其三,《总理年表》是迄今惟一发现的孙中山年谱石刻,丰富了石刻文献的形式与内容,也是值得关注和保护的一件革命文物。用此二句诗聊充题目,此乃是彭书记锦里雕花、雪中缀景者也!信笔至此,拟呈一律,以赅括《百色历史通稿》付梓问世之深远意义——

书稿三年问世忙,壮乡大著耀天光。

纯金内质篇篇美,碧玉外观字字香。

贯古添花区域史,通今补白右江扬。

煌煌硕果追春梦,勤谨今贤万代芳。

K29

B

1003-434X(2016)02-0017-03

猜你喜欢

通史百色壮族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红色情 百色梦
攻坚百色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百色: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诞生地
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