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玛利诺教会中国布道文集》及其史料价值述评

2016-02-02柳玉秀

广西地方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玛利传教天主教

柳玉秀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南宁530007)

《玛利诺教会中国布道文集》及其史料价值述评

柳玉秀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南宁530007)

《玛利诺教会中国布道文集》是玛利诺外方传教会在华传教士的书信及日记合集,记录了1918年至1924年该教会教士在两广地区的传教活动及见闻。梳理该教会在广西的活动,发掘《玛利诺教会中国布道文集》的史料信息,有利于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民国时期的广西社会。

玛利诺外方传教会;中国布道文集;史料价值

一、《玛利诺教会中国布道文集》的作者

《玛利诺教会中国布道文集》(MaryknollMissionLettersChina)是美国玛利诺外方传教会在华传教士的书信及日记合集,作者是该教会派往中国两广地区的传教士。

玛利诺外方传教会是美国天主教会向中国派出的传教组织,于1911年成立于美国纽约,发起人是华尔实(JamesAnthonyWalsh,1867-1936)和波拉斯(ThomasFrederickPrice,1860-1919)两位神父。该教会与广西的关系,要从清末天主教在广西的传播说起。据《广西通志·宗教志》记载,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就有允许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教的条款。清咸丰四年(1854年),天主教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教士马赖(Chapdelaine)神甫从贵州进入广西西林县传教,天主教逐渐在广西传播开来。一战以前,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完全垄断了广西天主教教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法国带来很大的创伤,传教会的活动也大受影响。巴黎外方传教会因力量不足,只好放弃其垄断地位,将广西部分地区让给美国纽约玛利诺外方传教会作为传教范围。[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通志·宗教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天主教会开始向中国派出玛利诺外方传教会教士。1917年,玛利诺教会创始人之一的华尔实神父到达广东阳江,着手接管两广教务。次年,首批玛利诺传教士来到阳江,开始了在华30多年传教的历史。此后,玛利诺外方传教会陆续接管了5个教区,即江门教区(1924年)、嘉应教区(1925年)、梧州教区(1930年)、抚顺教区(1932年)、桂林监牧区(1938年)。玛利诺外方传教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成长最快的一个在华天主教会。

二、玛利诺外方传教会在广西的活动[2]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通志·宗教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玛利诺外方传教会在广西的活动范围包括两

块,即梧州教区和桂林监牧区,均从巴黎外方传教会处接管。梧州教区成立于1926年,包括苍梧(含梧州)、郁林、容县、岑溪、平南、北流、陆川、博白、藤县、桂平10个县。1934年,梧州教区正式成立监牧区;1938年,梧州监牧区升为主教区。桂林监牧区成立于1938年,包含临桂(含桂林)、永福、全县、平乐、荔浦、兴安、钟山、恭城、贺县9个县。

1920年美国玛利诺外方传教会接管了桂东南部分地区的天主教事务后,广西天主教逐步走向第二个鼎盛时期。此时的广西多为战火所笼罩,军阀混战带来遍地灾荒,后又遭日军两次入侵,穷苦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玛利诺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士利用这个时机,在各地发放救济物资,设立避难所、施粥站、收容所等,吸引难民,感化群众,收到较大的传教效果。梧州教区成立时,有平南县的教徒320多人。至1949年,教区辖地发展到苍梧(含梧州)、郁林、藤县、陆川、北流、容县、岑溪、博白、桂平、平南10个县,教徒13700余人,增加了约13400人。

1938年,玛利诺外方传教会成立桂林监牧区,有临桂(含桂林)、永福、全县、平乐、荔浦5个县的教徒690多人。至1949年,教区辖地又增加了兴安、钟山、恭城、贺县4个县,教徒发展到8400多人,增加7700余人。

广西解放后,人民政府尊重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通过教会内部开展的反帝爱国运动和三自爱国运动,从政治上和经济上摆脱了帝国主义对教会的控制,使天主教和基督教变成了中国教徒自己管理的宗教团体,外国传教士全部被驱逐出境。1960年,玛利诺外方传教会江门教区主教华理柱(JamesEdward Walsh)因“间谍和阴谋颠覆人民民主政权”被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0年。1970年7月,中国政府出于改善中美关系的需要将其提前释放,驱逐出境,是最后一个离开中国大陆的外国传教士。

三、《玛利诺教会中国布道文集》及其史料价值

(一)文集简介

《玛利诺教会中国布道文集》是玛利诺外方传教会在中国两广传教士的书信及日记合集,由美国麦克米兰公司分年出版,卷一于1923年出版,364页,记述1918年至1921年传教士在中国两广地区的见闻和活动,约80幅在两广地区传教、建筑人文、民风民俗、自然风光的老照片。卷二于1927年出版,402页,记述1922年至1924年传教士在两广地区的见闻和活动,约70幅两广地区的照片,包括许多稀见的照片。书的封面设计颇具中国特色,一艘中国帆船在江上航行,远处山上有一座塔,封面四角分布着“广”“西”“广”“东”四个汉字,这是全书惟一出现汉字的地方。文献当中涉及的广西地域主要是在梧州及平南、桂平、郁林等周边市县。经笔者查阅,该文献在国内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西文图书库,广西各大图书馆未见收藏。该书从西方人的视角留下了诸多文字和影像资料,是研究民国广西政治、经济及社会不可多得的西文文献。

(二)文集的史料价值

从1918年玛利诺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士离开美国前往中国开始,他们就着手以书信和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活动及见闻,广东、广西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书信集中记述了该教会在广西的系列活动,是研究当时社会尤其是天主教在两广传教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有传教士就如何在两广扩大教会影响力、吸引更多中国人皈依天主的想法和建议,如建议创立更多的教会医院、教会学校以及孤儿院,以此吸引中国人入教;有为吸引普通中国人皈依天主教的活动,如给普通民众看病赠药,赠送东西,在热闹的城市布道,为信仰上帝的人施洗,为基督徒举办葬礼等;有在两广城市及农村的见闻,包括对普通中国人的直观印象,对中国人祭祀祖先、非天主教信仰的描述,也有对当时社会弃婴及溺杀女婴不良风俗的记述,还有对当时中国政局的看法。

1.记述了天主教在梧州的传播情况

梧州是玛利诺外方传教会进入广西的第一个地区。在玛利诺外方传教会到达之前,梧州是一座没有教徒的城市。1636-1638年,西班牙圣方济各会教士Francisde会教士FrancisdeEscalona到梧州传教并宣讲四条简单的教义,即天主三位一体的教义及证据、宗教的神秘性、中国偶像及多神崇拜的虚假、中国皇帝对天主教的赞成。Escalona神父对天主教的传播获得了一些成功,但是他因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而被迫离开①新版《广西通志·宗教志》及《梧州市志》未见记载。。

1711年,奥古斯都教会教士在梧州东门外建了一间布道室,后由于1724年的迫害(雍正二年清帝下令禁止传习天主教)而被迫放弃②新版《广西通志·宗教志》及《梧州市志》未见记载。。

1869年,巴黎外方传教会教士PierreFoucard在梧州定居传教,但由于当地长官的冷淡及士绅的敌视,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1874年,PierreFoucard再次尝试在梧州传教,这一次遭到当地文人士绅的严重抵制,他们贴出布告,禁止当地居民租房子给传教士,禁止居民入教,并宣告了违反禁令会面临的惩戒。Pierre Foucard传教再次失败。

1897年,梧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1898年,传教士PaulinRenault在梧州城南门附近买下一处房产建立堂口,有了第一个固定活动点。

1899年,广西教区主教Chouzy在梧州逝世,并在此地安葬。

1920年,玛利诺外方传教会从法国主教Ducceur手中接管梧州教区。

1921年,由于两广战争期间传教士开放教堂给当地人作为避难场所,一大批人主动表示愿意成为教徒,于是玛利诺外方传教会有了第一批传教成果③新版《广西通志·宗教志》及《梧州市志》未见记载。。

2.对两广战争期间梧州城战况的记载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批到达梧州的传教士经历了当时正在进行的粤桂战争,当时他们正在梧州城,记述了战时的一些情况,并表达了对当时政局的看法以及普通民众对战争的态度,为研究当时的政局留下了第一手资料。

1921年6月20日,梧州城被围攻。飞机从城市上空飞过,并投下炸弹,人们四处逃散。双方都是现代化的枪械。第二天一早看见居民逃离这座城市,逃往河对岸及更远的城镇。下午又有飞机来投弹,加剧了人们的恐慌。飞机还投下很多传单,说不会骚扰这座城市,并劝广西兵带着武器向广东军队投诚,他们会另外多给一个月的薪饷。

在英国顾问的调停下,广西兵不放一枪就放弃了梧州。广东军队占领梧州城,张贴告示安抚民众,让市民回到家中,商铺照常营业,一切照常进行。秩序很快恢复正常,不仅广东人,而且梧州本地市民也放鞭炮庆祝。在一位传教士看来,战争只是军队的事情,跟普通人毫无关系,人们选择站到哪一边,取决于哪边开出的筹码有多大,跟爱国主义或爱乡之情没有任何关系。传教士举了一个例子,广西部队的一位将领,原本是来保护梧州的,也有一场小规模军事冲突。但他带着整支部队投向广东人那边,人家也不会认为他是叛徒或卖国贼。

广东政府掌握了中国南方的政局,这意味着以孙中山为首的极端激进的共和党人掌握了这个地方的政局,他们当中有些人甚至认为能掌控整个国家的政局。这个政党的很多领导人都接受过美式教育,也有人怀疑,想在一夜之间把美国模式套进中国是否可行。

不管怎么样,普通民众对战争漠不关心,他们只希望有一个能苟全性命的和平环境。中国不像美国,有诸多帕特里克·亨利那样不自由毋宁死的人物,对民众而言,他们更喜欢一个和平环境。

文中还提到了陆荣廷,说他已经到了法属越南,寻求法国人的政治庇护。这位传教士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陆是一个恶魔,因为陆荣廷曾经

把统治区的麻风病人聚集起来挖坑活埋,而南宁的法国传教士庇护并照顾了这些麻风病人。

3.梧州城的面貌、民情

在书信中,传教士记录了梧州的地理位置、水路交通、城市概貌及商业繁华程度等情况,这些都是来自传教士的直观印象和直接体验。以下是1920年传教士笔下的梧州。

交通方面:梧州是广西的一个港口,在两广交界处,西江穿流而过,贯通两广。从梧州坐每天发出的蒸汽船,30个小时可达香港。同样,广东也有定时开往梧州的蒸汽动力船。在中国内地,梧州无疑是一个非常容易到达的城市。

城市面貌及商业:梧州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城市,大概有10万人口。街道狭窄肮脏,排水系统也没有盖起来,房屋拥挤,有很多商铺。梧州比其他城市购物方便,可以买到外国人需要的燕麦、罐装牛奶、澳洲黄油、面粉、土豆、麦乳精,还有很不错的饼干。

冬季气候:梧州冬天的气候糟糕,比较冷,只能躲在被子里面取暖。

卫生: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现实与想象反差巨大。卫生很差,人们随地吐痰,普通人衣服肮脏,狭窄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一不留神就会滑倒,到处都是难以驱散的贫民窟的气味。

对当地居民的印象:中国人很有礼貌,谦虚、不抱怨,但是小孩过于少年老成,缺乏天真活泼[1]CatholicMissionSocietyofAmerica.maryknollmissionlettersChina.MacmillanCompany.1923:281-282;218.。

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西方人眼中,当时的梧州交通比较便利,商贸相对发达,但城市公共设施及卫生状况不佳。

4.其他

1923年1月,GeorgeF.Wiseman陪同到访的Walsh开始了四天的旅程,他们从平南出发,溯西江而上,前往南宁。GeorgeF.Wiseman在日志中对西江的美景赞不绝口,他提到:“如欧洲人把西江比作中国南方的莱茵河,他就把西江比作美国久负盛名的哈德逊河,甚至哈德逊河在西江美景面前都要折腰。”[2]CatholicMissionSocietyofAmerica.maryknollmissionlettersChina.MacmillanCompany.1923:281-282;218.

四、结语

传教士是近代以来西方来华人数较多的群体,他们的身影足迹遍布中国,既有商业发达的通商口岸,也有闭塞落后的穷乡僻壤。他们通过传播教义,创办医院、学校、孤儿院等,与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接触。相对其他西方人,他们更了解中国,也留下了不少记录中国的文献,如美国传教士明恩溥(ArthurH.Smith,1845-1932)的《真正的中国人》(therealChinaman),英国传教士塞缪尔·克拉克(SamuelRClark)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见闻录》,美国传教士泰勒·何德兰(IsaacTaylor Headland,1859-1942)与英国传教士坎贝尔·布朗士合著的《孩提时代:两个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儿童生活》(TheChineseboyandgirl)。这些记录成为当时西方人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玛利诺教会中国布道文集》是西方传教士记录两广的文献之一,截至目前,还未发现其他专门记录两广的英文文献。应该说,地方志对这些材料的利用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本文略作介绍,希望这一文献能得到进一步整理及利用。

K291/297

B

1003-434X(2016)02-0025-04

2014—2015年度广西地方志人才梯队建设项目(项目编号:3-6)。

猜你喜欢

玛利传教天主教
绿山墙的安妮(二)
信息时代
充分检查
天主教社会思想对社会正义的理解
天主教新神学运动中的现象学视野
简述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
近代湖南教会之传教
澳门大三巴牌坊传递的天主教意涵 呼叫的石头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冲突
近代英国圣公会在浙江的传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