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远流长话白马

2016-02-02唐志敬

广西地方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禁军白马山东

唐志敬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南宁530007)

源远流长话白马

唐志敬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南宁530007)

今广西境内讲平话的人,多是北宋时期狄青征侬智高后留下戍守的禁军士兵的后裔,这些士兵在白马集结后南下,因此留下了白马人的记忆。平话即“平南军”的话,既是白马居民和禁军官兵的通用语言,也是北宋时中原一带汉族通用的语言。“山东白马”中的“山东”,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而是崤山或太行山之东,而史书中记载的“山东白马”,实际上是指今河南滑县境内。

滑国;白马县;“山东”

近年来,社会上、媒体上对平话、平话人、平话山歌、平话文化习俗的说法、报道甚多。同时,平话人来自山东白马,白马县即今河南滑县,也成为广西史学界的共识。但对具体情况,了解者并不多。笔者根据史籍文献,溯其渊源,详其发展,整理成文,奉献给关心此事的读者诸君。

距今4000年左右,有一条发源于太行山东麓的小河,名叫滑水,在它的弯曲处,住着一个大部落(或部落联盟),以水得名,称为滑国,臣服于夏朝。其国君姓彭,名韦(后有韦城、韦乡),其图腾为“豕”。商汤灭夏桀时,先灭外围的滑国,遂成商的与国。后来周武王伐商纣,照样又先灭了滑国。

夏禹时,会诸侯于涂山,到者万国。周伐纣时,叛商拥周盟于孟津者八百余国。周得天下后,灭忠商者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大封诸侯,先封黄帝、尧、舜、禹、商的后裔,次封功臣谋士,再封兄弟十五国、姬姓亲族四十国,新滑国即其中之一,封为伯爵,按制度有地七十方里。

新滑国的四邻,都是周天子的至亲王族:唐国(后改称晋)国君叔虞,是周成王的少弟,建侯国;郑国国君是周宣王庶弟,建伯国,任周王朝的司徒;卫国国君是周武王同母少弟康叔,建伯(侯)国,任周王朝的司寇。滑国国君虽封伯爵,但对于这些王族,只能“尊奉大国君做宗子”,未享受到应有待遇。如《春秋》记载的二百四十余年东周史中,齐、鲁、宋、晋、郑、卫等十余大国举行“盟会”十余次,滑国只在周釐王四年(前678年)才得以忝列末座。国小势弱,屡受强邻的欺凌,故东汉经学家服虔说:“滑,小国,近郑,世世服从。”即便如此,也避免不了麻烦,如周襄王十二年(前640年),郑兵入滑,“滑人听命,师还,又即卫,郑再伐之”。真是“两大之间难为小”。事闻于周王,周王遣二大夫至郑调停,郑竟怨周不封其为公爵,又袒护卫、滑,而不听王命。滑国曾作为晋的“边邑”,为秦所“灭”(秦未取其地,仍属晋国),最后直接由东周管辖。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灭东周,滑国随即

为秦地。秦国早已实行郡县制,于是废滑国,改为白马县。关于白马县及白马津(古黄河南岸渡口,与赵国黎阳津相对)得名的由来,史载滑国境内,白马津东约二十里有一座山,山上常白马成群,马悲鸣则黄河决堤,马驰走则山崩,故以“白马”作为山、县、津的名称。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秦置东郡(郡治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白马县属之。

在金代黄河改道之前,白马县、白马津是今河南、河北间的交通要道、军事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如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即派陈人武臣为将军,率三千人,渡白马津北取赵地,以解除大军西攻秦都的后顾之忧;楚汉争夺荥阳之战中,高阳人郦食其对刘邦说:“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1]史记·郦生陆贾列传[M].可见其战略地位的重要。

汉承秦制,一直到三国曹魏时期,白马县均属东郡。晋初分东郡置濮阳国,白马县属之。西晋“八王之乱”后,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相继占据中原地区,形成南北朝对峙。南朝刘宋初,白马县属陈留郡。北魏泰常七年(422年),为北魏占领,划属东郡。南朝屡欲收复,皆未成功,乃侨置县于谯郡长垣县境。

隋统一后,废郡,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杞州为滑州,与白马县同治于滑台城,故名。炀帝时复称东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称滑州,领白马等九县。五代时,滑州属河南道。宋代属京西北路,领白马、韦城、胙城三县。金代属河北西路,领白马、内黄。元代属大名路,领县同。明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省白马县入滑州(至此白马建县1610余年),洪武七年(1374年)三月,降州为县。清代滑县属河南卫辉府。民国迄今,滑县均属河南省。

广源州壮族首领侬智高的反宋起义,使数千里之外黄河之滨的白马人来到了邕州。广源州是邕州下属的一个羁縻州,在今广西靖西、大新县一带,邻近交趾。当时宋朝忙于与西夏的战争,无力南顾。侬智高不满交趾的欺凌,宋庆历元年(1041年)建立大历国,旋为交趾所败。皇祐二年(1050年)在安德州(今靖西安德乡一带)重建南天国,交趾复攻之。智高乃纳贡于宋,欲联宋以抗交趾,但被宋拒绝。皇祐四年五月,侬智高率兵五千余,攻占邕州,建立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大军顺郁江东下,增至五万之众,包围广州五十七日,未下,回师广西。八个月间,攻占十二州郡,杀宋朝将佐多人,复据邕州,宋廷震惊。枢密副使狄青自请率兵讨伐,要求调配数百蕃落骑兵,增加禁军。九月,仁宗任命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赐给空名宣头、劄子各一百道,组建平南军,镇压侬智高。次年(1053年)元宵之夜,平南军偷越昆仑关,大败侬军于归仁铺(今兴宁区三塘镇),侬军退回邕州,焚城后,经三江口逃往特磨道。

当时侬军有五万之众,平南军兵力如何?据《宋史》载,狄青与孙沔、余靖会兵宾州时,“官军、土丁合三万一千余人”,其中禁军二万四千人(含鄜延、环庆、泾原三路蕃落骑兵一万五千人)。

宋朝的首都在汴京(今开封),滑州属于近畿或京畿地区,自然驻扎有守京师、卫天子、备征戍的禁军。据《宋史·兵志》载,在平南军组建前,滑州驻有禁军雄勇、广捷、威武、清塞、清边弩手各一个指挥,以及壮勇军二个指挥,共七个指挥,这些部队不足以组建二万四千人的“平南军”,必需从全国的禁军中抽调。《宋史》记载随狄青南征的高级将领中,有驻扎在陕北一带的德顺军(骑兵)首领杨文广、西京左藏库副使孙节(任前锋,战死于归仁铺),人称“张铁简”、被仁宗誉为“真勇将”的河北禁军三十七将第一将的右班殿直张玉等。

当时白马县是一个1000—2000户的中县,以户均5—6口计,全县人口仅一万余人,全民动员,亦不成军。因此,被调参加平南军的各支禁军,可能

先集中于滑州白马县整编训练,然后出发南下,因此这些禁军及其后裔,便牢牢记住来自山东白马。

平定侬智高后,为防止边乱再起,留禁军二万四千人戍守广西各地(两年一轮换),邕州屯兵四千(当时邕州人口约二万),宜州屯兵二三千,宾州屯兵一至三千,贵州(今贵港市)屯兵五百。这些禁军及其将领,有的长期在此任职驻守。如杨文广留任广西钤辖和邕州、宜州知州,在柳州一带留下了“上马石”“战袍山”等遗迹。南宁民间流传着津头村雷家的开村祖先是杨文广、杨八姐部将的说法。留在广西任钤辖或知州的还有河北张玉及萧注等人,戍兵也在此娶妻生子、繁衍后代。桂北灵川县公平圩附近有三个讲平话(京都话)的自然村,清雍正《灵川县志》记其村名为“上营”“中营”“下营”,表明它们原是戍军的营地。

来自山东白马县的人及其后裔,讲一口“平话”。为什么叫“平话”呢?有几种说法:一、这是当年白马县民众通用的语言,但又和“平”字挂不上钩。二、是平南军即禁军中官兵通用的语言,但散驻全国各地的禁军能使用同一种特殊的语言吗?三、既是白马一带居民的通用语言,也是禁军官兵通用的语言,即北宋时中原一带汉族通用的语言,只是因为它被狄青“平南军”带到广西,且保存了下来,所以才称“平话”(平南军的话)。笔者赞同第三种说法。从平话的语序、众多词汇及四声(它比普通话更分明)等方面看,它和北方话乃至普通话都有很多共同之处,说明它们同根、同源。但为什么在今天滑县乃至中原地区找不到平话了呢?北宋以后,该地区经历了几次改朝换代的大战乱,黄河的几次决堤,以及大移民、大迁徙,原住民或死于非命,或流离四散,而新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带来了新的语言。大丧失、大凑集、大融合的结果,便产生了新的语言,而原有的语言却消失了。《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一书列举了一组时间跨度达550多年的河南人口数: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288万,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81.5万,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189万,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91.8万。这些大起大落的人口数字,正是笔者作出上面推论的根据。

“平话”为什么在广西得以保存下来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语言本身的顽强性,或曰保守性。唐人贺知章有一首名诗《回乡偶书》,其中一句“乡音未改鬓毛衰”写尽了语言这种特性。大多数人在少年、青年时讲惯了家乡话,后来纵使走遍天涯海角,白发苍苍,都难改“乡音”。白马人及其后裔也未能例外。二是白马人不是一些逃荒的零星散户,而是一个人数众多、有组织、有制度、有纪律的集团,他们拥有当时中原的先进文化和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他们居住在城郊或交通要道旁,集团内部的互助使他们更加强大,在比他们后进的少数民族的汪洋大海中,只有后进向先进学习,故他们未被同化,而保存了他们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但也因为这种半封闭性和特立独行,在后来社会的急剧发展中,逐渐跟不上时代变化,从主流汉语沦为汉语方言之一了。三是有思想、精神上的支撑。在过去,不讲家乡话,被人认为是“忘本”“卖祖宗”,遭到鄙视与嘲笑,《荞麦田里锄头打死人了》的民间故事,便是写这个题材的。平话人坚守平话,就是不忘平南军这个战功赫赫的老祖宗。平南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光荣的,值得人们尤其是平话人自豪。解放前,每年元宵节,平南村人都要在雷庙前搭台唱夜夺昆仑的戏曲,台上挂的红布横额上,写着“某年狄青平南八百几十几年演出”,1947年笔者就去看过。平南军带来的平话,自然也是值得纪念的,并为人们坚持下来。因此,“平话”作为北宋时中原主流汉语的标本,在广西这块人口流动性较小、比较封闭的土地上,在三四百万人中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一种独特的汉语方言,成为汉语发展史上一块活化石,值得汉语发展演变史、音韵史学者珍惜和研究。

从古至今,白马、滑县、滑州都在河南省境内,那么说“山东白马”是否错了呢?完全不错,问题是如何理解“山东”一词的内涵。

“山东”“关东”两个内涵完全相同的名词,始出

自战国时期。经过诸侯之间的兼并,周初所封的一千多个诸侯国,战国时只剩下齐、楚、燕、赵、韩、魏、秦七个大国,其中秦国最强,它位于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在今河南灵宝市境修建了一个关卡,名叫函谷关,关连接位于今洛宁县的崤山,作为它东部的边界。于是史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关东”①另有一说,“山东”指陕西东面华阴县南的华山之东。。战国时,苏秦、张仪就山东六国联合抗秦或各自事秦,演出了一场政治大剧。合纵政策使秦军不敢出函谷关达十五年。连横政策使秦灭亡六国。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于大泽乡,西汉政论家贾谊赞之为“山东豪俊”并起,秦赵高、李斯(左丞相)则诬之为“关东群盗”。陈胜为阳城人,位于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吴广为阳夏人,位于今河南太康县。大泽乡即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刘邦所带“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西汉景帝时晁错建议削藩,引发“七国之乱”,宋苏轼称之为“山东诸侯并起”。以上说明,从战国至汉魏,“山东”是一个地区方位名词,它包含的地区很广阔。

至北魏天兴元年(398年)六月,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以其地居太行山西,故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这一称谓沿用至隋、唐、宋代。狄青平南时的“山东白马”,就是指太行山东面的白马县。

金占领宋朝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后,改名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各设都转运司,罢山东统军司,置都统、副统,又置山东盐使。自此,“山东”就成了行政区域的名称。元太宗六年(1234年)灭金,七年全国设三十六路、中书省、十一个行中书省。金代的山东西路滑州等州县改称东平路,直属中书省,谓之“腹里”,到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才设立“山东诸路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设布政使、参政。山东成为十三个布政使司之一。直到清朝,才正式命名为“山东省”,经民国沿用至今。我们要辨别“山东”作为地理方位名词和行政区划名称的差异。因此,说宋朝有“山东省白马县”则是错误的。

在白马(滑县)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上演了不少可歌可泣、惊心动魄的历史喜剧与悲剧,有的至今仍脍炙人口、耳熟能详。

一是爱国商人弦高献牛。周襄王二十五年(前627年),郑国商人弦高驱牛十二头去成周贩卖,走到滑国,遇见前来偷袭郑国的秦军。弦高担心国家安危,心生一计,将牛献给秦军,说郑国知秦军到来,派他送牛劳军。秦军知郑国有备,不敢攻郑,遂灭滑(未取其地,时滑属晋)而还。弦高的爱国行动,使郑国避免了一场战祸,名垂青史,永受敬佩。

二是关云长匹马斩颜良。汉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破徐州,刘备投奔袁绍,关云长被擒,任偏将军。二月,总督冀、幽、青、并四州的袁绍进攻曹操,陈兵黎阳。四月,遣大将军颜良攻白马,关云长出战,“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大败袁军。曹操表奏献帝,封关云长为寿亭侯。此事在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加以渲染,使关云长的形象无与伦比、老幼皆知,各地关帝庙中,往往悬挂“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俱丧胆,单刀会鲁肃江东名士尽无言”的楹联。

三是宋魏鏖战滑台两百天。刘宋永初三年、北魏泰常七年(422年),北魏攻占了宋地滑台,隶于东郡,派重兵驻守,作为南进的桥头堡。刘宋不甘心失地,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七月,宋遣宁朔将军王玄谟北攻滑台,魏军坚守,宋军围城。城内尽是茅屋,有人建议射火箭烧之,玄谟不听,城内人乃毁茅屋穴居。至年底,北魏太武帝亲率百万大军来援,宋军解围而去。双方鏖战达二百日,滑台人死伤惨重。

四是瓦岗寨(在滑县南部)群英起义。隋炀帝即

位后,修东京,筑宫殿,伐高丽,开运河,游江都,徭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起义纷起。大业七年(611年),东郡法曹、韦城人翟让与单雄信、徐世(懋功)、程咬金(知节)等在瓦岗寨起义,杀隋将张须陀。次年占兴洛仓,发展到几十万人,占据河南大部分郡县,在推翻隋朝、建立唐朝中起了很大作用。清初褚人获在《隋唐演义》中有极其精彩的描写,以致“程咬金三板斧”“打不死的程咬金”“秦琼卖马—一个钱逼死英雄汉”等在民间广为流传。

五是朱温惨杀朝士于白马驿。唐昭宗天祐二年(905年)五月,黄巢起义军的叛徒、唐宣武、护国、宣义、太平节度使、把持朝政的朱温(后为五代梁太祖)大贬朝士。六月,杀原登州刺史裴枢及朝士贬官者三十余人于白马驿,投尸黄河。其从官说:“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朱温甚为赞赏,彻底暴露了这个野心家残暴的真面目。

K291/297

B

1003-434X(2016)02-0020-05

猜你喜欢

禁军白马山东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一匹白马驮着你(组诗)
白马少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追求颜值毁了大宋禁军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追求颜值毁了大宋禁军
北宋禁军热衷“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