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骨折患才术后心源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16-02-01李俊华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前瞻性心源性心功能

李俊华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为心血管疾病最终阶段。由于CHF患者心功能较差,加之胃肠道淤血,消化道功能减弱,导致钙吸收减少,致骨质疏松,极易跌倒造成骨折,增加治疗难度。相关数据表明,我国 CHF合并骨折发病率可达10%[1]。且多数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无法积极配合治疗,因此予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一定程度上巩固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用于CHF合并骨折患者,探讨其对心源性不良事件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CHF合并骨折患者76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71.63±6.44)岁,体质量 63~87kg,平均体质量(75.46±6.88)kg;观察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2.49±6.09)岁,体质量 64~88kg,平均体质量(76.19±6.01)kg。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同时纠正吸氧,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心功能,叮嘱患者按时服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对可能加重心力衰竭等因素予以前瞻性护理干预,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加重及死亡情况。前瞻性护理干预包括(1)入院前评估:入院前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采集患者基本资料。(2)心理护理: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加强沟通,耐心倾听,给予合理安慰,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帮助患者梳理紧张情绪,结合患者骨折部位,详细讲解手术方法、目的,提示患者缓解疼痛方法。(3)宣教健康知识:采用讲座、发放疾病相关资料的形式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识。(4)术前给予患者心血管疾病相应治疗:给予扩血管、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5)术后加强监护: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时刻观察生命体征变化。(6)环境:营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防止不良因素干扰,室温维持在20~24℃,病房消毒,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安排合理探视。(7)饮食干预:对患者详细介绍合理膳食重要性,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8)行为干预:纠正不良行为方式及生活习惯。(9)安全护理:预见性避免患者发生管道脱出、误吸及跌倒等情况发生,制定应急预案,定时进行病房巡视,确保病房地面干燥,防止患者跌倒。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 LVEF、LVEDD、LVESD变化情况。(2)护理前后依据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对两组生命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身体、情绪及其他领域,总分105分,分数越高,生命质量越差[2]。(3)观察两组心源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三、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心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 LVEF较对照组高,LVEDD、LVESD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MLHFQ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MLHFQ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LHFQ评分比较±s,分)

表2 MLHFQ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8 61.37±8.79 45.67±10.18观察组 38 60.33±8.05 36.62±10.47t值 0.538 3.820P值0.592 0.000

三、心源性不良事件比较

观察组心律失常1例,心源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3%(1/38);对照组心律失常 4例,心力衰竭加重3例,死亡1例,心源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05%(8/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6,P=0.013)。

讨 论

CHF合并骨折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风险较大,临床数据显示,CHF合并骨折患者手术围术期致死率可达11%及以上[3]。且其手术风险与心功能衰退程度成正比,病情进展速度快、风险大、不可预见性强,临床护理挑战性亦随之增大。加之疾病长期反复,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及恐慌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学者袁慧[4]指出,若CHF合并骨折患者在得到常规手术治疗后,给予合理有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生命质量。

前瞻性护理干预是一种系统性护理模式,其在实施护理前有一定计划性,以预防疾病发生为核心,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能自觉采取健康手段改善、维护自身健康,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消除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同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相关资料显示,CHF合并骨折患者接受前瞻性护理干预后约有60.56%患者感觉轻微疼痛,而未接受此护理干预患者术后约有89%感觉疼痛明显,同时接受前瞻性护理干预患者心功能及生命质量亦随之改善[5]。前瞻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入院前评估、心理护理、宣教健康知识、环境、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及安全护理等项目。其通过入院前评估可充分了解患者基本信息,针对性施护;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给予合理安慰,有助于缓解其紧张情绪,进而提高患者心理承受力,使其重建战胜疾病信心;通过宣教健康知识,可确保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正确客观认识,进一步消除其负性情绪,能积极配合治疗;术前给予患者心血管疾病相应治疗,可确保患者心功能足以耐受手术;营造良好住院环境可使患者身心愉悦,利于疾病恢复;饮食干预可保证患者均衡营养;行为及安全护理,利于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同时有效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另有学者指出,前瞻性护理干预可预见性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同时降低心源性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且护士预见性病情观察可为医师提供可靠临床诊断依据,提高疗效,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信任度,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6]。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MLHFQ评分及心源性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前瞻性护理干预应用于CHF合并骨折患者,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降低MLHFQ评分,同时减少心源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表1 心功能比较(±s)

表1 心功能比较(±s)

时间 组别 LVEF(%) LVEDD(mm) LVESD(mm)护理前 对照组(n=38) 42.36±2.39 61.33±6.45 50.42±4.07观察组(n=38) 41.66±2.45 61.17±6.09 49.77±4.36t值 1.261 0.111 0.672P值 0.211 0.912 0.504护理后 对照组(n=38) 48.25±5.07 57.48±5.69 46.37±4.21观察组(n=38) 56.77±5.04 51.22±5.45 40.55±4.18t值 7.347 4.898 6.047P值0.000 0.000 0.000

综上所述,给予CHF合并骨折患者前瞻性护理干预,效果更好,可提高患者心功能及生命质量,利于其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易松,李霞,索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1):88-89.

[2] 邓路娟,刘义辉,闫铭,等.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骨折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10):1538-1539.

[3] 刘蕊,卜丽梅.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6059-6061.

[4] 袁慧.成功抢救1例股骨骨折术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448-449.

[5] 侯丽霞.1例10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心衰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16):107-108.

[6] 任志娟.预见性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骨折中的围手术期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3(22):350-351.

猜你喜欢

前瞻性心源性心功能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参蛤散对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