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016-01-31曹小娜
曹小娜
(阳光学院外经贸系,福建 福州 350015)
福建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曹小娜
(阳光学院外经贸系,福建 福州 350015)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福建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清洁能源比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依赖大、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是制约福建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福建省应加大清洁能源的技术研究,建立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完善循环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引导。
[关键词]循环经济;经济转型;能源利用效率
现阶段,我国经济面临着重化工产业主导、就业压力巨大、资源供给短缺、环境污染总量增大等系列挑战,资源和环境两大瓶颈凸现。要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现有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新型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发展概况及内涵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在1966年发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开创性地提出了生态经济的概念,从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经济系统中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要求将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循环经济的思想。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8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2年,通过了《“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学者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循环经济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李赶顺(2002)指出,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1];曹燕、于洁等(2008)认为,政府应从政策上支持技术创新,带动技术“绿化”,促进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2];王庆华(2010)指出,尽管福建省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仍存在着理论准备不足、立法滞后、组织协调不够有力、资金和政策保障有待落实、国际合作几乎空白等问题[3];杜强(2013) 指出,要实现福建循环经济跨越发展,应该夯实微观、宏观基础,抓住技术研发核心,抓住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关键环节,优化区域布局,依托政府、企业、公民三大主体[4];艾良友,郗永勤(2014)从完善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管理体制、产业体系、市场培育、技术研发推广、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理念宣传与理论研究等角度来促进福建省循环经济的发展[5]。
二、福建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福建省是较早发展循环经济的省份。2005年,“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厦门会展中心举办,主题为“循环经济在实践”,这是循环经济理念在我国的进一步深化,它不仅促进了循环经济从理论探讨向生产实践的迅速转化,还加快了福建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福建省政府逐步完善了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指导,不仅建立和完善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还积极开展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另外,还相继制定和出台了《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等一批节能减排的规章制度,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意见和规划实施几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
1.能源利用结构逐步优化
能源结构指能源总生产量或总消费量中各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2014年底,国务院颁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指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路径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石油比重控制在13%左右①。
长期以来,由于福建省受“缺煤少油少气”资源条件的制约,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一直是制约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了解决此瓶颈,福建省提出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发展对策,不仅提倡各生产企业使用清洁能源,还积极鼓励家庭使用节能家电。福建省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以后,各行各业紧紧围绕这一发展思路开展生产和生活。目前已初见成效,能源使用结构逐步优化:高耗能的能源占有率逐步下降,清洁能源的使用率逐步上升。
表1 福建省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②Tab.1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mposition in Fujian province
通过表1可以看出,2010年到2013年间,福建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22%。虽然能源总量在增加,但应该注意到,在增加的能源中,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例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与此相对应,煤炭和石油资源的占有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反映了福建能源利用结构不断优化。这与国务院颁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中的优化能源结构的路径是一致的。对照《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可以发现,福建省的煤炭消费比重已经达到了要求。
2.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不仅有利于降低能耗,还有利于减少各种废气、废物的排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省政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大部分单位产品能耗都有明显下降。
单位生产能耗反映了地区能源的利用效率情况。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当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为万元时,即为万元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计算公式为:
表2反映了福建省各设区市生产总值情况。通过表格可以看出,福建省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各设区市生产总值均呈上升态势,且增速比较快。全省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7643.79亿元上涨至2014年的24055.79亿元。
表2 福建省各设区市生产总值情况② (亿元)Tab.2 GDP for C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注:表格中的增长率为名义增长率)
通过表2和表3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福建省能源使用效率有所提高
福建省各设区市在经济保持迅速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依靠能源消耗带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有所改变。总体上看,福建省各设区市的生产能耗指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能耗指标由2005年的0.937下降为2013年的0.584,下降了37.67%,仅2013年,漳州市和宁德市出现小幅上涨。
(2)福建省各设区市能源使用效率不平衡
通过表3可以看出,福建省各设区市经济增长对能源的消耗程度是不同的。三明市2013年的生产总值为1477.59亿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为1.153,根据公式可以得出,2013年三明市的能源消耗为1703.66万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厦门市,其2013年的生产总值为3018.16亿元,位列福建省第三名,能耗指标为0.484,根据公式得出厦门市的能源消耗为1460.79万吨。通过比较可知,三明市的生产总值主要还是依靠能源消耗来带动的,而厦门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有所改善。
表3 福建省各设区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② (吨标准煤/万元)Tab.3 Energy consumption indicators in cities of Fujian province
3.建立了循环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
2007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根据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利用”原则,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园区的运行特点,主要从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分别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宏观评价指标和工业园区评价指标均由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处置量指标四大部分构成。
福建省在遵循全国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制定了循环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万元GDP综合能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单位工业增加能耗、农业灌溉水平均有效利用系数、沼气池保有量等指标。
通过表4可以看出,“十一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任务基本完成,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其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沼气池建设数量均超额完成任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表4 福建省“十一五”节能和循环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③Tab.4: Indicators of energy saving and recycling economy for Eleventh Five-Year Plan in Fujian province
三、福建省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1. 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重比较低
清洁能源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直接燃烧这一原始的能源利用方式,通过各种新能源材料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转化为人类可以直接使用的热能、电能等二次能源,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降低了单位能耗,且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虽然福建省能源消耗的结构已经有所改善,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中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清洁能源的比重还比较低。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电、风电的利用率在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2011年和2013年水电的利用率都呈现下降的趋势;风电利用率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增长率是逐步下降的。2011年到2013年,风电的增长率分别为50%、33%、12.5%。
福建省地处低纬地区,濒临西太平洋,海岸线长度居全国前列,全年雨量充沛,风能和水能资源丰富,在开发水电和风电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福建省风电、水电的利用率比较低,一方面是由于福建省清洁能源的发展技术比较低;另一方面,是由于风电场和水电场的数量比较少。
2. 经济发展过多依赖能源消耗
福建省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但生产基本还属于粗放经营、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污染排放严重,这种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是背道而驰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刺激了福建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它是一种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不断恶化。对能源的过度依赖,不仅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还不利于经济安全。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通过表5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福建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这说明福建省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已有所下降,但离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或接近于0.5)还有一定距离。
表5 福建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②Tab.5 Elasticity coefficient for energy consumption in Fujian province
3. 循环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不仅是国家建立循环经济统计制度的基础,还是政府、园区、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强管理的依据。因此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利用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料,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较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循环经济管理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该体系主要包括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和废物排放指标。
福建省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也提出了要建立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万元GDP综合能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综合利用率等指标。然而,该指标体系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循环和再利用原则结合得并不紧密,仅仅是从侧面来体现循环经济的内涵。而与循环经济联系密切的一些指标并未包含在内,比如清洁能源使用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等。正是由于循环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从而使得指标体系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有限。
四、 福建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1. 加大清洁能源的技术研究,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首先,发展清洁能源离不开节能技术,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参与。节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交给市场配置会导致失灵。企业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和排放的载体,因此,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节能技术的研发。为此,福建省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对发展节能技术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简化相应的审批手续,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提高企业开发节能技术的积极性。
其次,节能技术只有应用到实践当中才能发挥作用,而节能技术的推广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福建省政府在促进技术转化和推广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对使用节能技术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补贴,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通过财政预算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重点,以推动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再次,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领域。在加强对福州市和武平县正在推动的“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建筑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活动的规划和引导的同时,还要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推广到更大的领域,比如推广到农村,以提高清洁能源的应用比率。
2. 建立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变对能源消耗的过度依赖,必须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农业节水、节药、节电等技术,加强农林资源多层次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根据福建省的气候特点,加大对水塘的综合利用,推广立体种养模式,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是要发展循环型工业。大力抓好资源节约,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在冶金、石化等重点企业,要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还要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地方政府要积极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大对“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福建省内各类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加强规划指导,明确定位和发展目标,积极扶持循环型产业集群发展,以实现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在加大厦门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和三明市清洁生产示范城市建设的同时,还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将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
三是要发展绿色服务业。在餐饮、物流、商贸和旅游等服务行业推广节水、节电等技术,提倡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励和引导消费者适度节制消费,限制过度包装商品进入流通环节,以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完善福建省内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和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分捡、处理系统,在各大城市多设可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实施垃圾分类进校园、进社区、进街道等,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3. 完善循环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
构建循环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应该紧紧围绕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循环和再利用原则,将清洁能源使用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一些与循环经济联系密切的指标包括进去。另外,在国家统一规划的原则下,在完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时,还要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对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引导企业逐步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对地方经济进行考核时,要改变现有的经济评价体系,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当中。
4. 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引导
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全省人民的共同参与。只有人人做到资源节约,合理消费,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针对目前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意识薄弱的问题,可以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
一是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宣传和引导。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当中非常重要的参与单位,企业人员更是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因此,福建省政府应该引导企业对工作人员进行循环经济发展的培训,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到企业人员的日常生产当中,从源头上就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是倡导节约型的消费观念。让节约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将节约型消费当成是一种常态,形成一种主流的社会舆论。为此,可以在福建中小学校、各大院校开展循环经济的宣讲,在社区开设循环经济专栏,形成全民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热潮。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办公厅《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 [EB/OL].(2014-11-20)[2015-09-28].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4-11/20/c_127231835.htm
② 数据来源:《2014年福建省统计年鉴》.
③ 数据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fujian.gov.cn/
参考文献:
[1]李赶顺.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6~40.
[2]曹燕,于洁,隋福民,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基于国外经验行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8,(3):41~44.
[3]王庆华.福建推进循环经济的阶段性评价[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1):67~70.
[4]杜强.推进福建循环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报,2013,(8):84~89.
[5]艾良友,郗永勤.福建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演进历程与路径选择[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8~41.
(责任编辑:杨成平)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
CAO Xiao-na
(Foreign economy and trade Department, Yango College, Fuzhou 350015, China)
Abstract: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quires to develop circular economy in Fujian province. The major problems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n Fujian Province consist of low proportion of clean energy, over dependence on energy, and imperfect circular econom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ujian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establis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based on circular economy, improve the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Key words:circular economy;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energy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40(2015)06-0015-07
作者简介:曹小娜(1982-),女,河北保定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