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针结合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

2016-01-31朱丹烨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0期
关键词:补法泻法先兆

苏 敏 朱丹烨

(中山市苏敏中医针灸诊所,广东 中山 528403)



舌针结合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

苏 敏 朱丹烨

(中山市苏敏中医针灸诊所,广东 中山 528403)

目的 观察舌针结合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纳入TIA患者62例,随机分为舌针组(治疗组)32例,药物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舌针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86.66%,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为73.33%,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舌针配合药物治疗TIA作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且短期疗效维持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舌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由微血栓栓塞、脑血管痉挛、高脂血症、心脏疾患等引起,发作时一般持续10~15 min,多在1 h内,不超过 24 h。TIA患者在发病后有很高的脑卒中发生风险〔1〕,故在中医临床上又被称为中风先兆。中医学认为TIA大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外邪侵袭、情志不遂、劳逸失度等触发,引起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而导致病发〔2〕。西医常见的TIA治疗方法为控制危险因素(诱因控制)和口服抗栓药物。中医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内服中药、外用中药、针刺、艾灸等。笔者结合门诊患者病情特点以及脑病治疗的经验,对TIA病人多采用舌针治疗,效果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来源于2015 年6月至 2016年4月中山市苏敏中医针灸诊所。男34例,女28例,年龄45~7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治疗组男19例,女13例;对照组男、女各15例)、年龄〔治疗组(58.84±8.52)岁,对照组(59.67±8.82)岁〕、中医分型(肝胆火旺,痰瘀闭阻治疗组10例,对照组7例;风痰内盛,瘀血阻络两组均6例;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治疗组16例,对照组17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及分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第2次会议通过的《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分为3型:肝胆火旺,痰瘀闭阻;风痰内盛,瘀血阻络;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西医诊断标准〔4〕: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TIA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同意接受治疗方法;年龄45~75周岁;疗程结束3个月后愿意复诊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脑梗死、颅内肿瘤、结核及各种肿瘤患者;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拒绝接受随机治疗方法者;拒绝治疗方案或复诊计划者。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受试者依从性差、未按方案进行治疗;未按要求完成治疗周期;治疗期间患者病情加重需住院治疗、患者自行退出研究。

1.6 治疗方法 治疗组:(1)舌针治疗〔5〕。取穴:第一组:心穴(行补法)、肾穴(双侧,行补法)、肝穴(双侧,行补法)、中风穴(双侧共六穴,行泻法);第二组:心穴(行补法)、脾穴(双侧,行补法)、神根穴(行泻法)、佐泉穴(双侧,行泻法)、液旁穴(双侧,行泻法)、支脉穴(双侧,行泻法)。糖尿病患者可酌情增加聚泉穴(双侧,行补法)、海泉穴(双侧,行补法)。两组穴位交替治疗,隔日1次。选用0.30 mm×25/40 mm毫针。操作:①舌针前予患者3%过氧化氢漱口,亦可用口灵等含漱以清洁口腔;②针舌面穴位,请患者自然伸舌于口外;针舌底穴位,患者须将舌卷起,舌尖抵住上门齿将舌固定,患者有不自觉缩舌者亦可由医者左手执无菌纱布,固定舌体于口外,施行针刺;③手法:补法,进针0.5~1分,拇指向前小幅度捻转3或9次,稍停,为一度,行三度,不留针,勿令太深,一般不出血;泻法,进针1~2分许,拇指向后大幅度捻转6次,稍停,为一度泻法,行六度,不留针。(2)常规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和口服抗栓药物(阿司匹林,0.1 g,1次/d)治疗为主。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用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7 疗效观察

1.7.1 观察指标 中医症候积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第2次会议通过的《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主症:a.阵发性眩晕;b.发作性偏身麻木;c.短暂性语言蹇涩;d.一过性偏身瘫软;e.晕厥发作;f.瞬时性视歧昏瞀。次症:a.头胀痛;b.手指麻;c.健忘;d.筋惕肉瞤;e.神情呆滞;f.倦怠嗜卧;g.步履不正。主症按四级评定,次症按二级评定,根据中风先兆的主症和次症进行评分,各项证候评分相加之和为总积分。

1.7.2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以疗效百分数为主要依据。疗效百分数=〔(治疗前总分数-治疗后总分数)/治疗前总分数〕×100%。临床治愈:疗效百分数≥95%;显效:60%≤疗效百分数<95%;好转:20%≤疗效百分数<60%;无效:疗效百分数<20%。疗效百分数可以为负数,发生中风者亦算无效。显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痊愈率=痊愈例数/总例数。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行t或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7%,愈显率81.25%;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6%,痊愈率50.00%;两组差异显著(P<0.01,P<0.05)。

2.2 两组患者随访期疗效对比 3个月后,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愈显率78.13%;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愈显率43.33%;两组差异显著(P<0.01,P<0.05)。

2.3 安全性观察 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事件。

3 讨 论

舌针属于一种微针疗法,通过针刺舌体上的穴位治疗疾病。舌上刺血的历史源远流长,《内经》中记载:“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近几十年来,舌针疗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如中风偏瘫、中风失语、吞咽障碍等〔6〕,但目前舌针治疗TIA的临床研究较少。

中医学认为,人体之舌,与脾经、肾经、心经、膀胱经、三焦经等直接相系,而心通气于舌,开窍于舌,于心脑疾病相关更加明显。通过观舌之舌质、舌形、舌苔、舌底而知人体五脏六腑之状态,故而通过针刺舌的不同部位,可以对人体产生治疗效果。舌在人体解剖部位距离脑也较近,对脑病的疗效更加明显和迅速。它不仅是诊断疾病的重要器官,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现代医学对舌针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物全息学说和神经、体液、血液学说,舌针治疗TIA可能是通过身体内部的多靶点、多环节综合调整,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同时提高脑血流灌注,增加脑供血,从而达到预防中风的作用〔7~9〕。

在中医临床上被称为“中风先兆”,与中风发生关系密切。其病机为本虚标实,多因正气不足、络脉空虚、气血不调、情志不遂,以致风邪中络或痰瘀上犯脑窍而发病。其病位虽在脑窍,却与心肝脾肾等脏腑机能相关,且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通过针刺舌体的基础穴位心穴、肾穴、肝穴、脾穴,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畅气血的作用。另选用中风穴、神根穴、佐泉穴、液旁穴、支脉穴,此5个特效穴皆可治疗脑血管病,改善脑血流,诸穴交替配合使用,可以醒脑开窍、调整脏腑功能,从而缓解中风先兆的症状〔6〕。

本研究表明,在治疗中风先兆方面,舌针配合药物治疗TIA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随访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舌针操方便,多数穴位不留针或者留针时间短,病人接受程度高、痛苦小,值得推广。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58-73.

2 江小荣,李 贤,刘敬旺,等.中医防治中风先兆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9):643-4.

3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第二次会议.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6):66-7.

4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科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279-81.

5 孙介光,孙雪然.舌针疗法〔J〕.中国针灸,2010;30(4):347-8.

6 李 群,易 荣,管遵惠.舌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概况〔J〕.医学综述,2013;19(15):2804-7.

7 管傲然,管薇薇,李 群,等.舌针治疗作用机理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4):914-5.

8 李 群,王祖红,叶 建,等.舌针为主治疗中风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1):820-2.

9 胡天俊,何扬子.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机制及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5;35(1):77-80.

〔2016-01-01修回〕

(编辑 曲 莉)

苏 敏(1975-),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6)20-5034-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0.043

猜你喜欢

补法泻法先兆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少数类过采样的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先兆流产,别害怕
浅析应用“补法”治疗慢性肝病
响应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太阳穴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