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罗汝兰三焦辨治鼠疫

2016-01-31曾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焦化瘀鼠疫

曾兰

(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1)

清代罗汝兰三焦辨治鼠疫

曾兰

(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1)

清·罗汝兰《鼠疫汇编》是现存最早系统论述鼠疫之专著,从病因、病机、预防、治疗、验案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鼠疫证治。罗汝兰吸纳诸位医家精妙,结合自己治疗鼠疫经验,提出本病病机为热毒血瘀,以解毒化瘀为基本原则,标本兼顾,拟加减解毒活血方为主方。并借鉴吴鞠通三焦辨证,依据鼠疫病程阶段不同从三焦分型论治,上焦证为解毒化瘀重用“清”法;中焦证为解毒化瘀见“症”用下;下焦证为解毒化瘀兼用滋阴。三焦分证,煎法有别,并收录多种预防鼠疫方法。

鼠疫;三焦辨证;解毒活血

鼠疫属于中医温疫病范畴,在全世界曾发生三次大规模流行,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鼠疫的第三次世界性大流行,蔓延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1],包括清·罗汝兰(字芝园)所在的我国广州省。罗汝兰借鉴多位医家心得,并结合自己治疗鼠疫经验写成《鼠疫汇编》,成为中医治疗鼠疫史上现存最早的理法方药完备的鼠疫专著。

罗汝兰受王清任《医林改错》启发,将王清任治疫毒吐泻转筋症之解毒活血汤,加减运用于鼠疫,收效甚佳。以加减解毒活血汤为基本方,借鉴吴鞠通三焦辨证,将鼠疫分上、中、下三焦进行辨治,现就其用三焦辨治鼠疫有关学术思想浅析如下。

1 参照吴氏,三焦分证

罗汝兰借鉴吴鞠通三焦辨证,将鼠疫分上、中、下三焦进行辨治。上焦证“脉不缓不紧,不浮不沉而动数,尺肤热,头痛身痛,微恶风寒,热渴自汗,日午后热甚,间有不恶风寒,不汗不渴者,舌苔白。”中焦证“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下焦证“热邪久羁,或下或未下,或夜热早凉,或热退无汗,或身热面赤,口舌燥,甚则舌謇囊缩,痉厥,神昏,循衣摸床,舌缩耳聋,齿黑唇裂。脉见结代,或二至,或无。[2]”

将《鼠疫汇编》前后互参,可知罗氏三焦分证的思想:一是上焦证主要为鼠疫的初期,疫毒可从外循皮毛或口鼻侵入人体,首先犯肺,疫毒壅盛于肺,卫气同病。但鼠疫早期也可出现重症、危症、至危症,病位可波及心包络,病情可进展至营血分。热闭心包出现神昏谵语,或热扰神明而见癫狂,或热入营分、舌绛而干反不渴,或热入血分,血从上逆,见衄、咯等症,或热入营血见斑出疹;二是邪重、误治、失治等因素可致病情传入中焦,热陷阳明,经腑受邪,可见“六症”(舌黑起刺、腹胀腹痛、大便结而谵语、热结旁流、体厥、脉厥);三是疫毒传入下焦,肝肾阴伤,肾阴虚耗,水不涵木,虚风内动,则见舌謇囊缩、循衣摸床、舌缩耳聋、齿黑唇裂等阴虚动风之证;四是病邪可直中三焦,初起时大热大渴,随即见痛胀结流、舌色金黄、痰涎壅甚等三焦俱急之证。

2 历验良方,疗效可靠

当时古方消毒饮等清热解毒药效多不佳,罗汝兰受王清任《医林改错》解毒活血汤启发,认识到本病病机“热毒熏蒸,鼠先受之,人随感之,由毛孔气管入达于血管,所以血壅不行也”[2],以热毒为本,瘀血为标,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标本同治。在解毒活血汤基础上,化裁为本病的历验良方,即加减解毒活血汤:连翘三钱,柴胡二钱,葛根二钱,生地五钱,当归,钱半,赤芍三钱,桃仁八钱,红花五钱,川朴一钱,甘草二钱[2]。方中以桃仁、红花为君药,辅以当归活血化瘀、祛瘀通壅;以连翘、赤芍为臣药,兼用生地清热解毒;川朴、甘草为佐使之药,疏通气血,调和诸药;再用柴胡、葛根解肌退热,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退热除邪,邪去病愈。“惟其对症用药,故能投无不效。他乡用之,十愈八九,惟我陀村,著效极多”[2]。

罗汝兰以其验方治疗鼠疫时强调,初起时仍用原方,切勿减少药味、减轻便等分;随证化裁,重症、危症时照方照法,加重急追;本方疗效与服药急缓、用法正确与否、药量轻重直接相关。

3 三焦分治,兼有侧重

罗汝兰治疗鼠疫参考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以加减解毒活血汤为基本方分阶段治疗,病机不同,治法各有侧重,随证变化。

3.1 上焦证:解毒化瘀,重用“清”法

鼠疫毒邪从皮毛、口鼻入侵,肺先受之,出现热、渴、痰、疔疮等症状。随证加用银花、竹叶、石膏、知母、贝母、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之品。初起之时,也可见危症和至危症,“危症本方翘、芍、地、草各加一钱,至危症四味各加二钱,并加重白虎、竹叶、银花各三钱,羚羊角、犀角、西藏红花各钱半”[2]。病位可累及同为上焦之心包,而病情进展至营血分,仍注意清热解毒、清营凉血药物的重用。“热毒入包络……元参心、麦冬各三钱,淡竹叶心、羚羊角、犀角各二钱,莲子心五分”,“热毒入营……加清营汤”,“血从上逆……加犀角地黄汤”[2]。可见上焦之证,卫气同病,或气分证或营血分证;病情轻症、重症、危症、至危症时,罗汝兰强调在基础方上重用“清”法,随证加减清热解毒、清营凉血之品,以退热抗毒。

3.2 中焦证:解毒化瘀,见“症”用下

传至中焦,热陷阳明,壅塞胃肠,腑气不降,气机不通,可出现恶热不恶寒、面目俱赤、大便闭、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等症,此时宜用“下”法,“甚而大热不渴,舌黑起刺,腹胀腹痛,大便结而谵语,热结旁流,体厥,脉厥,六症见一,皆宜下……宜用双剂加大承气汤”。并指出见“六症”之一宜速下、重下,“下后热仍不退、痛胀结流,四症见一,余毒未清,仍宜用下,药用单剂,加大黄五钱、朴硝二钱、川朴钱半接服”,“若大热大渴,兼见痛胀结流四症之一……重加白虎承气同服”[2]。也可依病情酌情选用清热滋阴、清心利尿之品。但中焦证见“六症”或“四症”之一,当急用、重用“下”法以下为度,体现其治疗中焦证强调“下”法且急退热毒。

3.3 下焦证:解毒化瘀,兼用滋阴

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热邪久羁而见夜热早凉,或热退无汗,口舌燥甚则舌謇囊缩、痉厥、神昏、循衣摸床、舌缩耳聋、齿黑唇裂等症。罗芝园重视治法兼滋阴,“仍有微热,独见燥结,可加增液汤以润之;若口燥舌干,齿黑唇裂,不甚热渴,脉见虚大加一甲复脉汤。本方生地改用大干生地六钱,甘草改用炙草六钱,赤芍改用白芍六钱,余药照旧,并加麦冬不去心五钱,阿胶、芝麻仁各三钱是也”[2]。下焦证治疗解毒化瘀,标本同治,并用滋阴,以增液汤,一甲复脉汤改原方用生地、白芍、炙甘草,强调滋养肝肾真阴,温病重在滋阴,留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

4 三焦分证,煎法有别

“煎药尤宜得法,一二三日病在上焦,药味取其轻清,煎宜六七沸;四五六日病在中焦,药味取其稍重,煎宜十沸;七日以后,病在下焦,药味取其浓重,煎十余沸”[2]。罗汝兰对该煎煮法的见解与吴鞠通一脉相承,病在上焦药取轻清,宜取其气,方能药致上焦病所;已至中焦则取其稍重之味,煎药较之上焦久;下焦之证取其浓厚,宜更久煎,药力方至病位最深之下焦。另强调应依药物特性调整煎煮方法,如大黄、朴硝不宜久煎;羚羊角、犀角、石膏宜另煎、久煎;西藏红花用开水泡服。

5 重视预防,方法多样

罗汝兰不但治疗鼠疫经验丰富,且在《鼠疫汇编》提出避鼠疫日常生活四字要诀,即居要通风,卧勿黏地,药取清解,食戒热滞。书中还收录多种预防鼠疫的方法,如熏法用硫磺、银朱各等分闭门烧药,可除疫气;如佩戴,将生大黄钱半、甘草五分、皂角一钱、丁香二钱、苍术一钱、檀香二钱、山柰一钱、甘松二钱、细辛一钱、雄黄一钱共研细末装入小袋,佩戴身上;如擦鼻,入病家门前用如意油擦鼻或用雄黄末;如取嚏于逆风处引鼻取嚏,以防疫气入侵;如服药用白菊花、连翘、绿豆、银花、甘草每味三数文、净黄土五钱、白矾少许每日煎汤饮之。

6 结语

《鼠疫汇编》是现存最早系统论述鼠疫的专著,罗汝兰提出本病病机为热毒血瘀,依据病程阶段不同三焦分型论治,以解毒化瘀为基本原则标本兼顾,拟加减解毒活血方为主方,病位不同,或兼重用“清”法或“下”法,或滋阴法,并随证调整煎煮法,取轻清、稍重、浓重之不同,则煎煮时间长短不同。

[1]孟庆云.“人见死鼠如见虎”——鼠疫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8(9):42-44.

[2]罗芝园.鼠疫汇编[M].翰宝楼藏版.光绪24年重刊:7,17-20,22-23,27.

R254.8

A

1006-3250(2016)01-0021-02

2015-03-16

曾 兰(1980-),讲师,医学博士,从事中医药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中焦化瘀鼠疫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鼠疫》: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重新认识鼠疫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