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气”与“原气”考辨*

2016-01-31王明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混用元气

王明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国学研究所,南京 210023)

“元气”与“原气”考辨*

王明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国学研究所,南京 210023)

“元气”“原气”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术语,二者名虽有异,但无论考之文字学还是中医典籍,其内涵均无别。有个别学者将二者加以区分,细细考究其论述多有疏漏之处。“元气”改为“原气”始于明初,是明初讳“元”使然。明初讳“元”之因由,学界有讳元朝之国号与避朱元璋名讳二说。明初文献多有改“元”为“原”者,但明朝避讳较为疏阔,又导致二字的混用,故而明朝以后医籍出现“元气”“原气”并存混用的现象。

元气;原气;避讳

“元气”“原气”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术语,学界向将二者等同。如《中医基础理论》五版教材:“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六版教材:“元气,又名原气,所谓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根源于肾的气,包括元阴、元阳之气。”此本无疑义但亦有不同看法。如“元气不同于原气”[1],“元气与原气”[2],“元气、原气、肾气概念辨析”[3],“元气、原气与基因关系初探”[4]等文,皆认为“元气”“原气”有异。这种质疑精神值得赞赏,但细细考究作者论述较为疏阔,且因不明古代文化现象而致误读,颇有值得商榷之处。

1 “元气”“原气”不同论概要

“元气不同于原气”、“元气与原气”两文从“元”“原”字义入手立论。其经过对《说文解字》的考察认为:“就本、始之义来讲,原与元含义相同,也是可以通用的”,但通过对《康熙字典》和《辞海》的进一步研究,又认为“元”除了本、始之义外,还有首、大、气、善等多种含义。“原”就指本原和平原;“元”的含义多于“原”,应用也较广泛。从“元年”、“元首”、“元素”等带“元”的词语中不难看出,“元”除表达本、始之义外,更侧重表达重要、基本、第一的含义,这是“原”所不具有的。《辞海》认为,“原”是“源”的古字,指水源。因此,“原”的含义较少也较单纯,它所表达的本、始之义比“元”更明确、更强烈。如“原始”、“原来”等也不能用“元”代替。

对于中医术语中“元气”“原气”的混用,作者将其归罪于董仲舒。元气最早作为哲学术语见于《春秋繁露·王道》:“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者,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这里的“元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物质。该书还指出:“元犹原也,其义随天地终始也”,以致于将元气引入中医学后,认为元气就是原气,是由肾精所化生。

作者认为“元气”、“原气”涵义并不完全相同。肾精包括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和由脾胃运化水谷而成的水谷之精及肺吸入的清气组成的后天之精。如前文所述,“原”与“元”含义同中有异,不能随便代替,所以“原气”与“元气”也不完全等同。

“元气”和“原气”共存于肾中,但其组成不同,功能也不尽相同,“元气”包括“原气”,因此它们又是不可分离的。决定“原气”的是先天之精,是父精母血,它是与生俱来、终生不变的。“元气”是由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共同作用化生的,在人的一生中有时是可以改变的,往往饮食、情绪等因素会导致元气盛衰的变化,从而影响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的功能。

“元气、原气、肾气概念辨析”一文与“元气不同于原气”、“元气与原气”两文的观点基本一致。其云:“元气、原气、肾气3个概念是有差异的;一定意义上讲,三者虽均可指肾中所藏之精气,但原气强调了该气的来源,且仅指肾中所藏先天之精气;元气突出了该气的重要性,乃气之根,气之本,含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原气是元气的一部分;肾气明确了该气之‘处’在‘肾’。”“元气、原气与基因关系初探”一文则直接借鉴了“元气不同于原气”的观点。

2 “元气”“原气”不同论质疑

学术上需要质疑,但正如胡适所言,既要“大胆假设”又要“小心求证”。上述几文在论述过程中缺乏对文献的考证,多有臆测的成分。

2.1 对“元”“原”二字的区分多有勉强之处

“元”“原”二字固然有异,但正如作者所言:“就本、始之义来讲,原与元含义相同,也是可以通用的。”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随之对两词进行了详细剖析:“‘原’的含义较少也较单纯,它所表达的本、始之义比‘元’更明确、更强烈,例如‘原始’、‘原来’等,也不能用‘元’代替。”不但前后文有矛盾之处,而且“原始”“原来”本就写作“元始”“元来”,此在文献中的例子非常之多,作者又失之于考证。如萧统《文选·序》:“式观元始,眇觌玄风。[5]”《隋书·律历志(中)》:“至乃阴阳迭用,刚柔相摩,四象既陈,八卦成列,此乃造文之元始,创历之厥初者欤?[6]”《二程遗书·明道先生语一》:“阴阳亦形而下者也,而曰道者,惟此语截得上下最分明,元来只此是道,要在人默而识之也。[7]”对此,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二云:“元者,本也。本官曰元官,本籍曰元籍,本来曰元来。唐宋人多此语,后人以‘原’字代之。[8]”现在日语中仍保存着“元来”这一词汇。

2.2 将“元气”“原气”混淆归罪于董仲舒,此又是臆测

考之文献,明代之前一直使用“元气”,而“原气”一词至明代方出现,作者的论断颇值得推敲。

2.3 五版《中医基础理论》对元气定义非常准确

元气是人的精神和生命力的本原,由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共同化生。作者认为,“原气”是“元气”的一部分,仅指先天之精亦为臆测。考之文献,古代医家向无将二者区分的论述。再者,考之医籍,“原气”所指绝非仅先天之精。如《难经本义》中的一段论述:八难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肾间动气,人所得于天以生之气也。肾为子水,位乎坎,北方卦也。乃天一之数而火木金土之先也,所以为生气之原,诸经之根本,又为守邪之神也。原气盛则邪不能侵,原气绝则死,如木根绝而茎叶枯矣。故寸口脉平而死者,以生气独绝于内也。此篇与第一难之说义若相悖,然各有所指也。一难以寸口决死生者,谓寸口为脉之大会,而谷气之变见也。此篇以原气言也,人之原气盛则生,原气绝则寸口脉虽平犹死也,原气言其体,谷气言其用也。

上述前为《难经》原文,后为滑寿的阐发。由此可见原气即为“肾间动气”,为人体生气之原,绝非仅指先天之精。滑寿在解析三十六难时更是明确指出:“原气,谓脐下肾间动气,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也。”再看同书解析十四难出现“元气”之处:一难言:寸口以决藏府死生吉凶,谓气口为五藏主也。四难言:脾受谷味,其脉在中,是五藏皆以胃为主,其脉则主关上也。此难言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则以尺为主也。此越人所以错综其义,散见诸篇,以见寸关尺各有所归重云[9]22-23,55。

明显此处的“元气”与上文的“原气”涵义无别。经统计查证,通行本《难经本义》共出现“元气”4处、“原气”18处,其义均无别。

2.4 “原气”决定于先天之精,终生不变

“元气”是由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共同作用化生的,在人的一生中有时是可以改变的,往往饮食、情绪等因素会导致元气有盛衰的变化。考之医学古籍此说亦谬。医籍中多有“原气虚”“耗原气”“原气绝”“原气已索”等语,且有关于补原气的论述,可见原气并非终生不变。

故而,无论从字源考辨,还是从医家论述考察,都无任何确凿证据证明“元气”“原气”内涵有异。

3 “元气”“原气”混用探源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元气”“原气”两词的混用?考之典籍“原气”一词始于明初。就医籍而言,以四库全书子部医籍为例,以“元气”为检索项共746条结果4221个匹配,涵盖上自汉唐、中及宋金元、下迄明清各医家的64部医籍。以“原气”为检索项共33条结果72个匹配,书目包括《难经本义》《普济方》《玉机微义》《针灸问对》《赤水元珠》《证治准绳》《奇经八脉考》《类经附翼》《景岳全书》《瘟疫论》《医门法律》《续名医类案》《兰台轨范》13部,除《难经本义》为元·滑寿撰著外,其余皆为明以后医家著述。而《难经本义》虽其初刻本为元代官刻,但至清仅余残卷,四库所据亦为明刻本。

另外,明初文献多有改“元”为“原”者,这明显是避讳使然。关于明初讳“元”之因由,学界有两说:一是忌讳元朝之国号。陈垣《史讳举例·恶意避讳例》云:“避讳有出于恶意者……《野获编补遗一》又言:‘明初贸易文契,如吴元年,洪武元年,俱以原字代元字,盖民间追恨元人,不欲书其国号也。[10]”学界对此说多有赞同。二是避朱元璋名讳。如对元末张士诚将领潘元明改“元”为“原”之由,台湾学者黄彰健先生在《校印国立北平图书馆藏红格本明实录序》中提及王崇武先生所言校订《明实录》之例云:太祖实录卷二十一丙午十一月已丑条:“文忠遂进兵杭州。未至,张士诚平章潘原明惧,遣员外郎方彝诣军门,请纳欵……(文忠)遣元明以下官属入朝。”此卷晒蓝本缺,广本前作原明,而后作元明。抱本嘉本则前后均作原明。按陈基夷白齐集有潘元明之父母郑国公并夫人合葬墓志,文中说:“子男十人,长元明,次元绍。”元明兄弟系以元字排行,则作元不误。实录记元绍不作原,则作元当系实录原本。其作原盖避太祖讳,而抄写前后不一。明史张士诚传前作原明,而后作元明,即不识明人避讳,犹沿实录之误[11]。

有学者撰文否定明朝恨元讳元说,而支持避明太祖朱元璋之讳[12]。中国历史上避讳颇为复杂,笔者认为二说皆有可能。但明朝文献中“元”“原”混用的现象比较明显,就医籍而言,四库全书13部出现“原气”一词的医籍中皆同时并存“元气”一词,说明当时讳“元”并不是很严格的规定。不但对“元”字如此,有明代除后期避讳稍严格外,避讳一事一直比较疏阔。对此,陈垣《史讳举例·明讳例》中有明确论述:“明承元后,避讳之法亦甚疏。据明史,随从太祖诸人,有丁玉初名国珍,吴良初名国兴,吴祯初名国宝,胡美初名廷瑞。《明史·胡美传》云:‘避太祖字易名。’然终明之世,太祖名字,并未尝避……《野获编补遗二》又云:‘避讳一事,本朝最轻。如太祖御讳下一字,当时即不避’。按明律虽有上书奏事犯讳之条,然二字止犯一字者不坐。明诸帝多以二字为名,故不讳也。[13]”

明初,“元”因避讳而改为“原”,此在学界已获得共识。商务印书馆《辞源》“元”字条即云:“原来,原籍,本当作元,明初因嫌与元混淆,改作原。[14]”但同时因明初避讳疏阔又导致“原”“元”二字的混用。了解这一文化常识,“元气”“原气”二词混用的疑团可以说是涣然冰释,二词名异实同则洵为至论,不必再强为辨析,徒添迷障。

[1]王玉芳.元气不同于原气[J].江苏中医,2000,21(5):40.

[2]王玉芳.元气与原气[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 (11):115.

[3]汪运富.元气、原气、肾气概念辨析[J].陕西中医函授,2001 (2):5.

[4]李奕祺.元气、原气与基因关系初探[J].国医论坛,2002,17 (2):46-48.

[5]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29.

[6]唐·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415.

[7]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65.

[8]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M].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清·黄汝成,集释.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1435.

[9]元·滑寿.难经本义[M].傅贞亮,张崇孝,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14.

[10]陈垣.史讳举例[M].北京:中华书局,1962:33-34.

[1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实录[M].据原北平图书馆所藏红格抄本影印本,1962:8-9.

[12]张和平.明初讳元说辨析[J].明史研究,1991:260-268.

[13]陈垣.史讳举例[M].北京:中华书局,1962:164-165.

[14]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93.

Identification of“Promordial Qi”and“Original Qi”

WANG Ming-qiang
(Basic Medical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Jiangsu,Nanjing 210023,China)

Promordial Qi is an important term of Chinese medicine.This term has two kinds of writing:“元气”and“原气”.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kinds of writing,but the content is the same.Because of taboo,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原气”began to appear.The reason of the Ming Dynasty taboo“元”has two kinds of views:tabooing Yuan Dynasty or Zhu Yuanzhang.In the Ming Dynasty literature,some of the“元”was replaced by the“原”.Since the taboo in Ming Dynasty was not very strict,“元”“原”were often used interchangeably.So after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medical books“元气”“原气”often coexisted.

元气;原气;taboo

R222.19

A

1006-3250(2016)01-0005-02

2015-05-20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基金项目(WY2013-01)-中医古籍校注史研究

王明强(1973-),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国学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国学研究。

猜你喜欢

混用元气
快手元气早餐
从走马楼西汉简歧异干支谈汉初历法混用问题
No.3 元气森林宣称2021年营收约70.2亿元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新年开局,元气出发
The Dunhuang murals are helping to revive travel on the old Silk Road
移动数字
溴苯腈与精喹禾灵混用对工业大麻安全性的室内试验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扮嫩高手“元气裸妆”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