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补法真义探寻*

2016-01-31于智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补法形神精气

李 萌,于智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中医补法真义探寻*

李 萌,于智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中医补法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补法针对人形体的虚损,重在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广义的补法包括对形与神等一切功能的调补。人是形神统一的生命体,形神之间能够互荣亦能互损,补法的施用应做到形与神俱,不可分离。中医补法顺应形神关系,依据“形神喜恶”原则,使形神同补,神安形全。中药、方剂对人体之补都是形神同补的,在调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嗜欲和过用,依形神所喜而生活,如此方为中医补法之真意。

形神一体;形神同补;真义

《中医大辞典》:“补法,八法之一。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1]”我们常讲虚则补之,是将补法局限在观形虚的一种应用。气血阴阳不足导致的虚弱状态只是补法适应证之一,其中伴随着神的虚损。补,修护、补养。形神同观,形神同补,形神互荣,形与神俱,方为补法之真意。

1 形神互荣,补之所宗

《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人的意志、思虑、智慧都是人精气活动的动态体现,也是神。《灵枢·天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形铸人身体,神赋人生气,人即是形神一体的生命体。在人形神一体的基础上,《灵枢·本脏》讲:“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指神的祥和对精神、情志、脏腑的平衡状态有维持、保护作用,强调神对形具有统摄作用。

神统领全身,离不开形对神的支持。《裘沛然讲<内经>》:“保气,积精,怡神,人之生必须要保于精,元阳保精,精足则气足,气足则神怡。[2]”人的身体是人生命的载体,生命的维持依赖于精气。人精气化生源于胃与肾,精气依水谷补充,神随精气而有所生。人脾胃运化水谷,以瓜果蔬菜助益脏腑,使元气充足,是养形也是养神。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所述:“独不观心为君主之官,得所养,则血脉之气,王而不衰,生之本无得而摇也。”心形得气血滋补,心神得充养化生,是以形养神;神机常明则血脉通畅,使心血充盈不断,是以神荣形。神与有形心脉均旺盛不竭,达到形神共荣的状态,是维持生命正常功能的保证。

2 形神共损,补之所从

“人体的形象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神气’。所以神充则身健,神衰则身弱,神存则生,神去则死。[3]”神和则身强体健,神衰则体弱易病,神与形存人能维持生命,神失形存则形体无神所统,生命无所为继,正是“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若形神分离、人无神机则命无所主,当如行尸走肉;形体衰败、重创难返则神无所统,体废不用,亦是《神灭论》所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神与形可相互致损。《脾胃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心脉者,神之舍,心君不宁……经营之气不能颐养于神,乃脉病也。神无所养,津液不行,不能生血脉也。”表明神志过极损伤人的元气,致使有形心脉凝滞,是因神损形;而心脉出现病态,精气不能荣养心神,是因形损神、神失所养继而不能化生有形血脉,终致形神共损。

由此可知,凡生病之人虽言发热、气虚等形体生病,神必随形而损,或不安或倦怠,思维、神态等均表现异常。而精神病患者虽为神病必有形体损伤,或有心疾,或有脑伤,临床治疗当形神兼顾,中医施补须形神同补,勿失偏颇,以共挽形神之损。

3 补从形需,神随形愈

清·林珮琴在《类证治裁·脾胃论治》指出:“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又言五脏以守为补,六腑以通为补,卓然有见”,是遵循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的生理特点为补。疏泄五脏则精失所藏,五脏喜藏,五脏之补在于守其精,勿使精气耗散,则五脏可维持健康状态。叶天士认为:“腑病以通为补。与守中必致壅逆。”妄补六腑则气机壅滞,神机失用,物满不化。而六腑生理特性喜通畅,因此六腑之补当是使六腑气机条达,此处本在恢复六腑之常,不必执着温通还是冷攻,是“物或损之而益”之理。

《临证指南医案·虚劳》记:“钟,二十。少年形色衰夺,见症已属劳怯,生旺之气已少,药难奏功,求医无益,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扶持后天,冀其久延而已。”此少年虚极,胃腑功能衰弱,盲目给予补益气血药物,纵用药再精,也难免耗损正气,使虚者更虚。叶天士在此提出“胃喜为补”,一个“喜”字,道出临床当兼顾“形需”与“神需”,以平常食物护生胃气,增强受纳功能,据人之“形需”补人之形虚;择其自适者,易于运化,食之心感舒适安宁,是应人之“神需”补人神之虚。现代医家孟景春在此观点上补充道:“凡是‘胃喜’的食物,一是患者身体需要,二是易于消化、吸收。[4]”

通常施补多从药、食,而人口味、食欲各有所好,入口之物在人的脾胃有接纳程度的不同,此即《素问·六节脏象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五脏藏神,都有神喜之物,由补形到补神,使形神共荣当为补法之真诠。

4 补从神喜,形与神俱

《灵枢·大惑论》:“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此虽述登高眩晕之理,然本在论神之喜恶。人的形体有其适宜所处之地,神有其所喜之状态,不明其神之所喜,使形神处于不适宜的条件下,则衍生出精气散乱等诸多问题,此时改变这种环境,重归所喜之境,人形神之异便恢复如常。

神有好恶,胃亦有喜厌。喜为补者,使人恢复生机,形神皆有所养。《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人体五脏六腑各有所喜,随其神喜,调养脏腑,可神形共补。是养神以助形健,补形以全神机。如胃本喜清纯中和之物,人生病之时,需要糜粥自养;病去则神机恢复,体态康健,胃口如常。与其说胃喜,不如说神喜。

“以喜为补”内涵广泛。《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至于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厌……锦绣为五脏,身着粪扫袍。”因之可知,形神之所喜者,总以清纯、柔和、安宁为要。时刻随喜而补,五脏精气充盈,形健神自清。

5 补形全神,方药本真

中药亦具形神同补之效。《神农本草经》:“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是形神同补之药;《本草汇言》明言为“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远志,《神农本草经》谓“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也是形神同治。现代研究证明,人参、远志中有效成分对大脑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记忆功能,防治老年痴呆等病症,正是从微观“形”的角度调补人体,以对知觉、神智等神的范畴有所助益,是故中药对人的补养既是形补也是神补。

《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人阳气虚弱,心悸不宁,阴血不足,虚烦不眠,出现心律失常等表现,在形有气血之虚,在神有烦扰之损。炙甘草汤为气血双补之剂,补充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人得以积精、化气、全神,最终气血调和,形神共荣。清·《医方集解》释为:“借二物之阴阳,以补吾身之阴阳,假二物之灵气,以助吾心之灵气也……使痰火散而心肝宁,则聪明开而记忆强矣。”可知成方配伍同样是形神共补。此外还有忌口、调起居、适寒温等医嘱,也是教人顺应形神所喜,助恢复健康。

6 持满御神,补法从慎

药食入口,本在随胃所喜。此为形神所需的“真喜”,而非纵口腹之欲、逆于生乐之“假喜”。

主观上的胃喜之物,除身体所需之外,还有因不良生活习惯产生的饮食偏好[5]。倘所喜被欲望掩盖,则于养生无益。人要随神所喜,当自省有时,即孙思邈“但能少时内省身心,则自知见行之中皆长诸,将知四百四病,身手自造,本非由天……故有智之人,爱惜性命者,当自思念,深生耻愧,戒勒身心,常修善事也”之意。随形神所喜而生活,以随喜为保养之要,如此则形安神喜,内不虚,邪不侵。

中医讲究适度的原则,一切以适度为宜。《素问·经脉别论》:“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道出其中真谛。人之生病多因过用,或过于劳形,或过于劳神。凡太过者皆使人气血失调,形神同病。适,要随形所需随神所喜;度,既要满足需求,又要避免太过。孙思邈曰:“惟无多无少者,几于道矣。”

7 结语

现代人多以补为喜。过服补益药易使气血满盛,上扰神明,神失常,病乃生,是益之而损。这种“务快其心”的行为作法,会造成“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的悲剧,可不慎乎?“以喜为补”,绝不是主张无条件顺从人的欲望而恣情纵欲,片面理解“以喜为补”为“逆于生乐”,离补法之道偏离甚远。补法之用,当虚则补之以应形,喜则补之以应神,形神兼顾。人体之补不仅在于食药之助,更在于安于心乐于行。

[1]李经纬,等.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35.

[2]裘沛然.裘沛然讲《内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0.

[3]王裕颐,牛天福,何钦.试论中医学中神的概念[J].山西中医,1993,6:5-6.

[4]孟景春.“胃喜为补”释[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9,2:52.

[5]张晓梅.“胃喜为补”发微[J].陕西中医,1988,2:23-24.

R222.19

A

1006-3250(2016)06-0738-02

2016-01-09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YZ-1544)-“胃以喜为补”理论研究

李 萌(1991-),女,北京人,在读硕士,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于智敏(1963-),男,研究员,医学博士,首批著名中医药学家传承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Tel:010-64089038,E-mail:yuzhilaiye@sohu.com。

猜你喜欢

补法形神精气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少数类过采样的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浅析应用“补法”治疗慢性肝病
形神之间 浅谈古代人物故事画的发展历程
意象、形神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响应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论《管子》道之思想
——修身与心性
保养精气,节欲防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