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2016-01-30亚布力林区人民医院黑龙江亚布力15063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4期
关键词:相关因素术后护理对策

徐 兵(亚布力林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亚布力 150631)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徐 兵
(亚布力林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亚布力 150631)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300例和正常分娩的产妇30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据两组分娩方式不同的产妇产后子宫复原情况,探讨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复原因素,总结护理的对策。结果 观察组出现子宫复原不良情况占总人数的32.67%,对照组中出现子宫复原不良情况占9.33%,观察组子宫恢复不良情况远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然分娩有利于子宫复原,采用剖宫产产妇对新生儿喂养方式和其分娩次数均对子宫复原能力有影响。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子宫复原;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剖宫产手术是采用相应的治疗仪器,在对孕妇进行麻醉后,剖开子宫使孕妇产下胎儿的手术方法,临床上一般是难产孕妇和严重产科并发症孕妇分娩的选择[1]。但目前大部分孕妇为减轻分娩疼痛,不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选择剖宫产手术,然而我国目前的剖宫产手术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常见、最易发生的即为子宫复原不良[2]。子宫复原不良是指产妇在产后六周子宫仍然没有恢复到非孕状态,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为探究其影响因素,本文选择与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

300例产妇和300例正常产妇的子宫复原情况作对比,并对子宫复原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和自然分娩产妇各300例为研究对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观察组,共300例,正常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共300例。观察组中产妇年龄在23~36岁,平均(28 2.3)岁,手术时孕周36~43周,平均(39.2 1.1)周,怀孕次数1~4次,平均(2.3 0.5)次,生产次数1~3次,平均(1.2 0.1)次;观察组中产妇年龄在22~38岁,平均(29 2.4)岁,手术时孕周37~41周,平均(39.4 1.2)周,怀孕次数1~4次,平均(2.1 0.4)次,生产次数1~2次,平均(1.3 0.2)次。剖宫产产妇在子宫下端做横行切口,术后采用2/0维乔线对伤口进行缝合,缝合两层并在中间加固。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怀孕次数和生产次数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性研究。

1.2 研究方法:根据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资料,对两组产妇的生产方式对于子宫复原的影响进行比较;对于术后恢复过程中采取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两种方式对子宫恢复的影响进行比较;比较不同年龄的患者生产后子宫复原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根据《妇产科学》中拟定的相关标准:子宫在产后第一天宫底平脐,之后随着产妇的恢复每天应下降2 cm左右。若在恢复期间下降不到1 cm或是产后恶露量增加均可视为子宫恢复不良,在接受临床检查时一般表现为子宫偏大、按压有痛感。其中恶露量的判断标准为其超过正常月经量即为量多,停止1周以上即为恶露停止。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值检验,P<0.05判断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子宫恢复不良情况:观察组中300例产妇有98例产妇出现子宫复原不良情况,占总人数的32.67%,对照组300例产妇中有28例产妇出现子宫复原不良情况,占9.33%。两组对比观察组子宫恢复不良情况远多于对照组,对比χ2值为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子宫恢复的影响:观察组300例产妇中,150例采用母乳喂养,150例采用人工喂养。母乳喂养组150例中有29例子宫恢复不良,占19.33%,人工喂养组150例中有69人子宫恢复不良,占46.00%。对比知人工喂养发生子宫恢复不良的情况远大于母乳喂养,对比χ2值为11.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产妇产次对子宫恢复不良的影响:观察组300例产妇中,211例产妇为首次生产,89例产妇为二次及多次生产。首次生产的产妇发生子宫恢复不良有45例,占21.32%,二次及多次生产的产妇发生子宫回复不良有53例,占59.55%。可知多次生产发生子宫恢复不良情况的概率远大于首次生产,比较χ2指为1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子宫或者盆腔受到感染、子宫内壁肌瘤、多胎妊娠等情况是产妇在生产后出现子宫恢复不良情况的主要原因[3]。子宫恢复不良对产后患者身体影响十分严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可知,观察组出现子宫复原不良情况占总人数的32.67%,对照组中出现子宫复原不良情况占9.33%。两组对比观察组子宫恢复不良情况远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剖宫产手术本身一定程度上也会损伤子宫,影响子宫恢复;人工喂养发生子宫恢复不良的情况(46.00%)远大于母乳喂养(1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生产发生子宫恢复不良情况的概率(59.33%)远大于首次生产(21.3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产次和产后护理均对子宫复原不良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产后护理过程中,尽量使用母乳喂养,为产妇做好产后的护理和保健工作,减少子宫恢复不良情况的发生,使产妇能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应瑞霞.剖宫产108例术后子宫复原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5(9):90.

[2] 袁凤玲,黎雪飞,卢巧玲,等.剖宫产术后子宫复原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23(1):163.

[3] 张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35-01

猜你喜欢

相关因素术后护理对策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