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伤寒的病例报告

2016-01-30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7期
关键词:休宁县副伤寒革兰氏

刘 峻

(休宁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黄山 242700)

鸭伤寒的病例报告

刘 峻

(休宁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黄山 242700)

2015年10月,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一养鸭户鸭场发生传染病,该养殖户共150羽鸭,发病率50%,病死率67%,造成经济损失。养殖户投诉到当地镇政府,认为是上游企业排污导致鸭中毒死亡,要求畜牧和环保部门派人前往该养殖户诊治和鉴定,并声称要找新闻媒体曝光,经过现场解剖、采样、实验室诊断认为是鸭副伤寒,将实验结果反馈给养殖户后,养殖户表示接受,经过此次鸭死亡事件处理带来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发病情况

该养鸭户位于县内主要河流率水河河边居民区内,该批鸭子60日龄,属于河道放养加投喂适量饲料的养殖方式,据农户反映,该批鸭子一直都下河采食,3d前发现个别鸭子发病,经过这几天发展,出现鸭子死亡情况,发病率达到50%,病死率67%。

2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经现场观察发病鸭临床上表现沉郁,采食量极具下降、呼吸困难、精神委顿、排白色稀粪,病鸭常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头颤抖和扭脖,几分钟后即死亡。

剖检可见心包积液;肝脏肿大,边缘钝圆,呈红色或古铜色,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的小坏死灶(小结节);肠黏膜充血、出血、肠道呈现卡他性炎症,尤其是盲肠内有白色干酪样物质;气囊膜混浊不透明,常附着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3 诊断

(1)无菌取心血涂片及肝脏触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两端略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2)无菌采集病鸭心脏及肝脏病料用普通琼脂培养基培养24h后,形成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取菌落革兰氏染色后,可见两端圆、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药敏实验结果发现该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不敏感。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学检查和药敏实验结果综合诊断,确诊为鸭副伤寒病。

4 治疗

在饮水中加入50mg/kg盐酸环丙沙星、每日饲喂2次。2d后病情明显好转,第3d病情得以控制。以后用0.2PPM二氯异氰尿酸钠粉定期消毒,同时将鸭子关入圈内饲养,经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病情病鸭死亡得到控制,未出现该病再次发生的情况。

5 思考

(1)基层畜禽疾病诊断从临床判断走向实验室诊断是一种趋势。近些年利用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立了县级兽医实验室,具备了血清学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能力,能够通过科学实验,为养殖户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此次发病的养鸭户利用环丙沙星连喂2d后,病情明显得到控制。

(2)实验诊断为解决纠纷提供了科学依据。 鸭子发病后养殖户认为与企业排污有关,为了向企业和当地政府索要赔偿,并谎称已经按照我们的指导用药,其实并未采取任何措施救治病鸭,导致鸭死亡增多。经过环保部门核查,该养殖户投诉的企业已经停产2个多月,询问当地群众未发现河内有死鱼死虾情况出现,另外距离该养鸭户仅100m的另一养鸭户未出现鸭发病情况。当我们将诊断结果及实验照片反馈给养鸭户后,养鸭户表示接受,事情得到妥善处置。

(3)基层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近20年来我县只招入4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虽然具备了实验室诊断能力,但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仍较少,没有专职从事实验室人员。

(4)养殖户食品安全意识逐年提高。 近些年随着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农户深刻认识到销售病死畜禽属于违法行为,都能自觉按照无害化处理要求处置病死畜禽。该养鸭户共死亡50余只鸭子,在当地镇政府的指导下按照无害化处理要求做深埋处理,没有将病死鸭上市销售。

(5)养殖户预防消毒意识有待加强。 根据日常走访发现目前县内部分小规模养殖户(家禽存栏1000羽以下)对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普遍不够重视,消毒时间不固定、消毒间隔长、消毒药物单一,鸭子发病后后未将病鸭与健康鸭子隔离开;日常饲养中极少添加电解多维,以提高鸭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1]王亮,沈海庭.鸭副伤寒病的诊断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1,(11):80.

[2]季燚.鸭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J].Livestocks&spoultry Industry,2013,(6):85-86.

[3]李春莲,许安枢,滕振文.雏鸭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兽医科技,2003,33(5):77.

[4]王育杭.雏鸭副伤寒病的诊治[J].中国家禽,2003,26(5):32.

猜你喜欢

休宁县副伤寒革兰氏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中国流动科技馆在黄山休宁县巡展
仔猪副伤寒的中兽医治疗(防治)方法整体化研究
兔舍内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群的检测
休宁县野生树莓的调查与产业发展建议
《辞赋标义》的编者、版本及其赋学观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ompN基因原核表达系统构建及其产物免疫保护作用
常见头孢类抗生素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