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防治鸭大肠杆菌病的建议

2016-01-30黄仲荣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7期
关键词:雏鸭鸭群血清型

黄仲荣

(重庆市江津区李市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260)

科学防治鸭大肠杆菌病的建议

黄仲荣

(重庆市江津区李市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260)

鸭大肠杆菌病为致病菌大肠杆菌感染而诱发的急性、慢性、传染性疾病,认清此病发生规律,针对性采取必要的综合防控措施,对于今后科学养殖,提升养鸭效率大有裨益。文章由此展开论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大肠杆菌防治流行

1 前言

鸭大肠杆菌病为致病菌大肠杆菌感染而诱发的急性、慢性、传染性疾病,此病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呈爆发性流行,尤其棚内养鸭的户主,此病的发病率最高,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是肠埃希氏菌的俗称,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形成芽孢、不形成荚膜的短杆菌,多数能运动,有鞭毛。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空气、水源、土壤等无处不在,在畜禽场饲料、垫草、粪污中也存有大量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血清型多,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场之间的血清型也不同,即使在同一禽场,血清型也不尽相同,这给禽场防治该病带来难度。该菌的血清型按致病力大小可以分为致病性、非致病性、条件性等类型。

汇总发病病例,此病四季皆发。而且,不同品种、不同日龄阶段的鸭群均有易感性。其中,以雏鸭的易感性最强,最高可达30%~60%,诊治不及时,病死率达100%。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经调查:养殖密度大、舍内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饲料质量不佳等诸如此类的鸭舍,此病发生率尤高。传染源为病鸭和带菌鸭。目前,感染途径,多数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伤口、种蛋污染、呼吸道等,同样有传播感染的可能。

3 临床症状

雏鸭患病后下痢,粪便稀薄、恶臭、带白色黏液或混有血丝、血块和气泡,粪便一般呈黄绿色或灰白色,肛门周围常有粪便黏着。病初鸭精神委顿、昏睡、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呼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

4 剖检变化

病死雏鸭剖检变化为卡他性肠炎,肠黏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呈灰色、混有气泡和黏液,有时混有血液。病程较长的,可见肠黏膜出现红色带环的化脓性坏死病灶,其表面覆盖着干酪样物质。脾、肝大,质脆,肝表面被覆纤维素性渗出物,并常与胸壁粘连。腹腔及心包有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出血凝固不全,呈暗紫色。

5 预防措施

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多数因机体受不良应激,导致抗病水平降低而诱发。由此,科学防治此病,关键在于消除不良应激。

5.1严格消毒管理

空鸭舍的消毒,新进鸭群之前,用高锰酸钾、甲醛等彻底消毒,消毒后封闭门窗。旧舍除经上述处理外,同时配合喷雾灵喷雾处理。舍外用3%火碱严格喷施消毒。

带鸭消毒,每周百毒杀彻底消毒2次。

用具及饮水消毒,用具用百毒杀。

粪便处理,舍内粪便定期处理,集中处理,确保舍内清洁卫生。

5.2改善饲养环境

改善通风很关键,舍内通风不良,空气混浊,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含量超标时,将严重损害呼吸道黏膜屏障,为致病菌大肠杆菌的侵入提供便利。由此,建议饲养前期,保温为主,通风为辅。到后期,通风为主,保温为辅。

减少鸭舍内粉尘,养殖密度大、通风条件差,舍内粉尘飞扬,为传播大肠杆菌提供便利条件。因为大肠杆菌的传播,多数经粉尘污染空气、饮水、饲草等等,借机侵入机体。由此,改善通风的同时,建议配合喷雾消毒,控制粉尘污染。

注意控温、控湿,温湿度与此病的发生,有着脱不了的关系。舍内温度较低时,肉鸭对此病菌抵抗力降低,易感大肠杆菌病。舍内温湿度较高时,有利于大肠杆菌滋生繁殖,同时有诱发感染球虫病的可能。由此,建议控制适宜的温湿度,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防暑。

完善健全饲养管理制度,鸭群的管理务必科学合理化。饲喂务必定时定量,变换饲料应循序渐进。注意确保饲喂日粮的质量,严格料草管理,避免料草霉变、腐烂、发酵。合理搭配日粮,尽量多用饲料原料,确保日粮营养全价。注意补充适量的矿物质、维生素,增强鸭群抗病体质。

预控各类不良应激,合理饲养密度,及时调整鸭群。改善通风质量,做好温控措施,避免骤冷骤热。严格全进全出,减少混养的可能,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鸭混养,较差感染。严格封闭化管理,减少一切可接触含大肠杆菌污染物的可能。做好防应激准备,防疫前后,适量用葡萄糖、维生素C、电解多维、防此病药物,提前做好应激准备。

5.3接种防疫疫苗

一般选择接种大肠杆菌灭活疫苗,以减少死亡和防止种(蛋)鸭产蛋下降及产畸形蛋。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在生产实际中,免疫接种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鸭场可以选择多价疫苗,商品肉鸭可选用大肠杆菌和传染性浆膜炎二联苗。

6 治疗措施

根据气候变化,适时投喂如下药物: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等,有着很好的预控效果。

发现有疑似病例鸭场,应立即封锁,隔离病鸭,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消毒工作。考虑到此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同时有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临床用药施治,务必结合药敏实验,遴选高敏药物治疗。

常规用药及剂量,参照如下,以供参考和借鉴。

硫酸卡那霉素,溶水后自由饮服,每升水加35-70毫克。

氟甲砜霉素注射液,用量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肉注射,每间隔1天,注射1次,连续用2次,效果不错。

硫酸新霉素,溶水后自由饮服用,每升水加30-120毫克。

甲砜霉素,内服,用量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每天2次,连续用3-5天,治愈效果不错。

[1]谈国仓.雏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5,(1):30-31.

[2]黄志成.银翘散对鸭试验性大肠杆菌病防治作用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20):106-107.

[3]吴信明,连洪梅,王艳,等.38株鸭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0):178-180.

猜你喜欢

雏鸭鸭群血清型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群中的鸵鸟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