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口僻
2016-01-30张冬梅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口僻
张冬梅
(山西省长治卫生学校,046000)
口僻又称面瘫、歪嘴风等,临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本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口僻疗效显著,并且无毒副作用,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6例,女24例;左侧32例,右侧28例;病程1个月以内50例,1~2个月6例,3个月以上4例;属于风寒证型48例,风热证型12例;年龄以30~60岁居多。
诊断标准:一般起病较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忽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停滞于患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时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风寒证多有面部受凉因素,一般无外感表证;风热证常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伴有耳内、乳突轻微压痛。均无神志及肢体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
1.针刺法:主穴取地仓、颊车、人中、下关、四白、牵正、翳风、合谷。随症配穴:额纹消失加阳白,不能抬眉加攒竹,眼睑闭合不全加后溪、昆仑,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乳突痛加完骨,颏唇沟歪斜加承浆,舌麻、味觉消失加廉泉。针灸方法,采取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针刺得气后留针,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次主穴3~4个,配穴2~3个为宜。初期针刺用泻法,后期用补法加灸。另外地仓、颊车选用透刺,人中穴多用于早期,最多用2次,以后用禾髎替换,针刺人中时针尖向患侧斜刺,以流泪为度。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结合滞针牵拉法,用29寸毫针透刺攒竹-睛明、阳白-鱼腰、丝竹空-太阳、颧髎-禾髎、颊车-地仓、大迎-承浆,分别用滞针法将针体周围缠紧牵拉,每次选用2~3对穴位,采用滞针牵拉法。
2.灸法:针刺后主要取患侧地仓、颊车、下关、四白、迎香、印堂、阳白等局部穴位,用艾条温和灸法,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1次。
3.推拿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在患者的头侧操作。从印堂推至神庭,分推前额结合揉太阳,轻抹眼眶,从鼻翼抹至印堂,点按迎香并推抹至颧髎,经口向两侧推抹,经下颌向上经耳后并钩点风池,拿头五经,指击头部,梳理头皮。每部操作10~15次。每日针灸后操作1次。
以上治疗10次为1个疗程,隔5 d进行下一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口眼歪斜症状全部消失,能鼓腮吹口哨,眼睑闭合完全,额纹、鼻唇沟重现且正常,语言清晰者;有效:口眼歪斜症状减轻,眼睑基本闭合,额纹、鼻唇沟重现,但未完全正常,语言较前清晰者;无效:口眼歪斜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语言无改善者。
结果:60例患者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治愈5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7%。
讨论
通过对60例患者临床观察,可以看出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口僻效果很好。通常情况下本病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病程在1周内的,按以上方案治疗1个疗程就可治愈。年龄越小疗程越短,风寒证型比风热证型的疗程短,疗效好。
中医认为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发病急速,为单纯性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入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灵枢》说:“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则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针对病因病机,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程、症状分型等不同,治疗重点在麻痹部位取穴,配合循经远取,针灸结合推拿手法以疏通阳明、太阳经脉,祛风散寒清热,调和气血,使面部筋肉得到濡润温煦,则口眼斜自可痊愈。本病治疗期间局部要避免感受风寒,出门可戴口罩、眼罩进行防护。
(收稿日期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