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袋鼠式护理在缓解婴儿注射疼痛中的应用

2016-01-30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辽源1362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缓解应用效果

黄 颖(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袋鼠式护理在缓解婴儿注射疼痛中的应用

黄 颖
(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袋鼠式护理在缓解婴儿注射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注射室接受注射的100例婴儿为研究对像,根据婴儿前来注射的日期为标准,将单日注射的婴儿设为对照组,双日注射的婴儿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婴儿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婴儿给予袋鼠式护理模式,即婴儿在注射的前的15~20 min内和注射后的2 min内给予婴儿袋鼠式护理。在实验期间,护理人员需记录婴儿的啼哭持续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和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在疼痛持续时间、婴儿啼哭时间都少于对照组,其中家长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袋鼠式护理是一种人性的,高效的、科学的护理模式,可以推广。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缓解;婴儿注射疼痛;应用效果

在临床用药中肌内注射是基础和全面具体的技术应用[1]。但是在肌内注射过程中疼痛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根据研究证明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内对疼痛会产生记忆,即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注射会导致婴儿在出现哭闹、拒绝注射等情况,最终导致不能顺利进行。哭闹严重的婴儿还会出现坐骨神经疼痛或损伤、断针等意外伤害。在医学上袋鼠式护理是指婴儿的父母为婴儿提供一种类似于有婴儿袋的袋鼠照顾婴儿的方式。婴儿父母需要将婴儿贴在胸口,并且让婴儿呈现直立的姿势,父母必须和婴儿有皮肤接触,以便给婴儿提供其需要的安全感与父母身上的温度[2]。这样的护理方式可以帮助婴儿减轻紧张焦躁的负面情绪,有助于注射的完成。在本次研究调查中,笔者在婴儿注射中应用了袋鼠式护理,以得到婴儿在袋鼠式护理中疼痛缓解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在注射室接受注射的100例婴儿为研究对像,根据婴儿前来注射的日期为标准,将单日注射的婴儿设为对照组,双日注射的婴儿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婴儿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婴儿给予袋鼠式护理模式,即婴儿在注射的前的15~20 min内和注射后的2 min内给予婴儿袋鼠式护理。100例研究对象中,男患儿55例,女患儿45例,年龄在6 h~14个月,平均年龄(8±0.5)个月。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得到了家长的同意,并且婴儿均是精神状态良好、皮肤具有弹性,需注射的部位不存在瘢痕、红肿等现象。在100例研究对象中,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婴儿21例;患有肺炎的婴儿6例;患有气管炎的婴儿32例、患有病毒性肠炎的婴儿22例;患有病毒疹的婴儿19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具体操作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婴儿在注射时均配备一名专职护理人员,同时注射时采用两慢一快的注射原则,以确保注射过程中的安全性。对照组在注射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注射过程中给予袋鼠式护理。注射开始前,必须有专业的护理人员为婴儿父母讲解什么是袋鼠式护理、袋鼠式护理的操作流程、袋鼠式护理的作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讲解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鼓励婴儿父母提出质疑与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为婴儿的安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袋鼠式护理的安全实施,一切流程及注意事项讲解完成后,护理人员指导婴儿父母中的一人参与实验研究,参与研究的父亲或母亲必须穿着带有纽扣的衬衣,保证在实验过程中皮肤与婴儿的接触。实验时必须要保证室内温度保持在20 ℃以上,因为实验阶段,婴儿为裸体状态。若在实验时出现意外情况,导致温度波动且变化范围较大,婴儿父亲或母亲可在婴儿后背上披上毛毯,以防婴儿感冒[3]。父亲或母亲在抱婴儿时必须用手臂环抱住婴儿的腿部,并保持婴儿呈直立的姿势贴在胸口。注射前15~20 min内拥抱婴儿时父亲或母亲可给予婴儿鼓励的眼神和话语,并轻轻抚摸婴儿注射的部位,给予其安全感。注射后2 min内婴儿的父亲或母亲需要重复注射前的动作,并给予婴儿安慰,夸奖的话语[4]。

1.2.2 评价标准:护理人员观察记录两组婴儿的啼哭持续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和家长满意度。婴儿的疼痛主要根据婴儿的面目表情进行判定,即咬牙、皱眉和挤眉等。婴儿啼哭持续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均是指注射开始为时间起点,婴儿停止啼哭或停止面目疼痛表情为时间终点。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护理人员的记录,笔者得到了如下数据: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为(25±5)min;婴儿啼哭持续时间为(45±3)min;家长满意度为67%。实验组疼痛持续时间为(20±2)min;婴儿啼哭持续时间为(30±3)min;家长满意度为91%。

根据以上数据,笔者得出如下结论:实验组在疼痛持续时间、婴儿啼哭时间都少于对照组,其中家长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根据研究证实,婴儿对于反复且短暂性的疼痛会存在记忆,并在一段时间留下对婴儿成长不利的心理阴影[5]。袋鼠式护理是一种可以转移婴儿注意力,帮助婴儿减轻疼痛并给予婴儿安全感的一种护理模式[6]。经过本次研究,笔者通过护理人员所记录的数据得出实验组在疼痛持续时间、婴儿啼哭时间都少于对照组,其中家长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结果。那么,通过这样的一组数据笔者最终得出袋鼠式护理缓解婴儿注射疼痛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推广使用。对于婴儿而言,母亲熟悉的呼吸、味道、心跳是刺激婴儿的皮肤感受器的条件,通过皮肤感受器会传到大脑的指令控制婴儿做出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婴儿会逐渐停止哭泣,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提高注射的效率和治疗效果,避免意外的发生。

袋鼠式护理在本质上是母爱的驱使[7]。母亲对婴儿的安慰、抚摸、接触等都是天然的母爱驱使。袋鼠式护理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袋鼠式护理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缓解了护士在注射过程中因婴儿啼哭、疼痛等产生的紧张、紧迫的心理压力。这样的方式对于院方而言是用低廉的劳动力收获了高质量的劳动果实,对于婴儿和家长是用最低的费用得到了最好的治疗。这对院方和患者都是一种有益的治疗手段[8]。因此,我们认为袋鼠式护理是一种人性的,高效的、科学的护理模式,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华维,刘建华,柴红玉.袋鼠式护理在缓解婴儿注射疼痛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43-44.

[2] 王松.非药物干预缓解侵入性护理操作所致新生儿疼痛效果的系统评价[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1.

[3] 刘丹,李于凡,陈丽萍.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疼痛干预的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99-101.

[4] 黄海军.早产儿应用袋鼠式护理(KMC)的临床护理综述[J].北方药学,2014,11(2):178-179.

[5] 李小花,朱为,龙莹纯.袋鼠式护理对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0):1351-1353.

[6] 卓玲.新生期母婴分离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影响及脊髓Fos异常表达在其形成中作用[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8.

[7] 高海霞.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疼痛干预的效果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8] 朴海善,王松,李胜玲.袋鼠式护理缓解侵入性操作所致新生儿疼痛的Meta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1):1158-1163.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8-0279-02

猜你喜欢

缓解应用效果
试论音乐治疗在缓解教师心理压力中的运用
有机肥对桃幼树铬胁迫缓解效果的研究
体育锻炼缓解消除老年抑郁症的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光动力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缓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