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2016-01-30汪峻羽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辽阳111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全身麻醉氯胺酮七氟醚

汪峻羽(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 辽阳 111000)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汪峻羽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摘要】目的 研究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分为七氟醚组(45例)和氯胺酮组(25例),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 七氟醚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20.6±3.5)s、苏醒时间(22.3 ±4.7)min明显短于氯胺酮组(355.8±68.5)s、(76.8±10.2)min,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HR、SBP 和DBP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麻醉诱导具有快速诱导、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低等特点,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麻醉诱导;七氟醚;氯胺酮;全身麻醉

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行外科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药物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行外科手术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男患儿40例,女患儿30例,年龄范围为3~9岁,平均年龄为(4.6±0.8)岁。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上呼吸道感染、过度肥胖的患儿予以排除。根据麻醉诱导药物选择,将上述患儿分为七氟醚组(45例)和氯胺酮组(25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术前均需禁食和禁饮2 h以上。七氟醚组麻醉诱导,予以2~3 mL七氟醚,滴入患儿面罩纱布中,并罩扣在患儿口鼻处,类似紧闭吸入,观察患儿睫毛反射,待消失后进入手术室;氯胺酮组麻醉诱导予以氯胺酮和阿托品,肌内注射,剂量分别为5 mg/kg和0.02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进入手术室[1]。两组患儿均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剂量控制在每小时5~8 mg/kg,缝皮后停用。

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分入室时、气管插管后和拔管后3段时间,观察两组患儿HR、SBP和DBP指标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以SPSS16.0软件包统计分析所获数据,以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观察指标比较:七氟醚组45例患儿平均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分别为(20.6±3.5)s、(30.4±2.8)min、(22.3 ±4.7)min,氯胺酮组25例患儿分别为(355.8±68.5)s、(28.5± 4.6)min、(76.8±10.2)min,七氟醚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均有躁动、呼吸抑制等情况发生,但均未造成严重影响。

2.2 两组患儿各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HR、SBP和DBP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睫毛反射消失时,七氟醚组患儿HR、SBP和DBP分别为(71.2±6.9)次/分、(108.6±5.8)mm Hg、(72.5±5.2)mm Hg,氯胺酮组患儿分别为(78.9±5.7)次/分、(114.5.±6.4)mm Hg、(78.1±4.6)mm Hg,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麻醉药在外科手术必备药物,麻醉药品、剂量以及给药途径的选择都是术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患儿属于特殊类型的群体,对其实施外科麻醉需要考虑的因素相对较多,如患儿年龄、情绪、气道刺激等,以往麻醉诱导主要采用氯胺酮肌内注射,但因患儿不易接受,且起效慢、复苏延长,需要长时间监护,严重者还会出现发绀、坐骨神经损伤等症状[2]。目前已有研究建议选择七氟醚代替异氟醚、氟烷等,用于患儿吸入麻醉,以弥补常规麻醉诱导时间长、苏醒时间长等不足[3]。

结合以往临床经验,通过七氟醚麻醉诱导和氯胺酮麻醉诱导的比较来看,前者通过呼吸道给药,起效明显快于后者的肌内注射,尤其是对于未建立静脉通道的患儿,效果更为明显。另外,根据药物自身特点,七氟醚对起到并不会产生明显的刺激,其血气分配系数较低,对血管扩张和心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氯胺酮可促进机体儿茶酚氨的释放,会起到一定的交感兴奋作用,肌内注射后,患儿的血压会有所升高,心率也会加快,鉴于小儿心肌发育尚不完全,其安全性要低于七氟醚[4]。本组研究中,七氟醚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20.6±3.5)s、苏醒时间(22.3±4.7)min明显短于氯胺酮组(355.8±68.5)s、(76.8±10.2)min,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两组患儿均有躁动、呼吸抑制等情况发生,但均未造成严重影响,麻醉诱导后,HR、SBP和DBP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七氟醚麻醉诱导具有快速诱导、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低等特点,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范晓刚.浅析患儿全身麻醉中七氟醚麻醉诱导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3(6):187-188.

[2] 葛军超.74例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11(2):2271-2272.

[3] 黄凯,杜溢,王英伟.4%和8%七氟醚复合不同氧流量麻醉诱导在患儿气管插管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12(1):1149-1151.

[4] 李正兰.用七氟醚对行全身麻醉的患儿实施麻醉诱导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4,16(3):182-183.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8-0156-01

猜你喜欢

全身麻醉氯胺酮七氟醚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康复新喷剂对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并发症的影响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七氟醚预处理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与JNK的相关性研究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