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倍他乐克与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6-01-30努尔巴努木沙吾提新疆伊宁市人民医院新疆伊宁835000
努尔巴努木•沙吾提(新疆伊宁市人民医院,新疆 伊宁 835000)
针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倍他乐克与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努尔巴努木•沙吾提
(新疆伊宁市人民医院,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针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倍他乐克与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倍他乐克组和依那普利组,倍他乐克组采取倍他乐克治疗,依那普利组采取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晚期和早期流速峰值比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普利组的总有效率93.94%,倍他乐克组的总有效率72.73%,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高于倍他乐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效果优于倍他乐克,是一种心力衰竭的一线治疗药物。
【关键词】心力衰竭;倍他乐克;依那普利;临床效果
心力衰竭是一种十分难以治疗的疾病,且对患者危害极大,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以及药物研发,目前主要用于该领域治疗的药物包括倍他乐克和依那普利治疗[1],二者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均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对二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有助于临床医师做出更有利于患者的选择。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倍他乐克组和依那普利组。倍他乐克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2.5±4.6)岁;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8例;依那普利组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在46~75岁,平均年龄(62.3±4.4)岁;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16例,Ⅳ级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心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倍他乐克组:本组采取倍他乐克治疗,给予患者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2,片剂,0.1克/片)口服治疗,初始剂量12.5 mg,每隔1~2周增加1次剂量,最大剂量控制位75 mg,8周为1个疗程。
1.2.2 依那普利组:本组采取依那普利治疗,给予患者依那普利(复方依那普利片,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99,片剂,25毫克/片)口服治疗,初始剂量2.5 mg,每隔1~2周增加1次剂量,最大剂量控制位10 mg,8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心功能:主要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晚期和早期流速峰值比。
1.3.2 疗效评定。显效:心功能的检查结果比治疗前改善2个等级;有效:心功能的检查结果比治疗前改善1个等级;无效:心功能没有改善或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专业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心功能:依那普利组治疗前、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晚期和早期流速峰值比分别为(41.3±4.6)mm、(33.0±5.5)mm、(38.1±4.0)%、(49.7± 3.7)%、(0.84±0.10)、(1.62±0.50);倍他乐克组治疗前、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晚期和早期流速峰值比分别为(42.2±5.1)mm、(38.4±6.1)mm、(39.7±3.8)%、(44.9 ±4.0)%、(0.88±0.16)、(1.25±0.36);两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晚期和早期流速峰值比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普利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晚期和早期流速峰值比均优于倍他乐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依那普利组显效27例(81.82%),有效4例(12.12%),无效2例(6.06%),总有效率93.94%,倍他乐克组显效21例(63.64%),有效3例(9.09%),无效9例(27.27%),总有效率72.73%,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高于倍他乐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经过研究表明,心力衰竭过程中,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也参与了其发生、发展过程,其反射性激活后,促进肾素分泌,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也增加,使重构加重。因此,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也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2-4]。
倍他乐可以阻滞β1肾上腺素受体,抑制神经的过度激活,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生成系统,产生对心力衰竭的有利影响,同时还可以扩张静脉和动脉,减低心脏负荷,减轻负担。而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纤维化和心肌肥大,也可抑制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死亡,亦可抑制钙离子内流,逆转心室重构,可治疗心力衰竭。两种药物分别以不同的药理治疗心力衰竭,而根据本研究结果观察,依那普利组患者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晚期和早期流速峰值比均优于倍他乐克组,且依那普利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说明依那普利通过更加直接而科学的方式抑制了心力衰竭的进展,为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线药物。
参考文献
[1] 王明建.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438-439.
[2] 杨丽玫.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中老年心力衰竭4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111-5112.
[3] 李成田,贾兴泽.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3):1418-1419.
[4] 刘君.倍他乐克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1):75-76.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8-01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