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观察

2016-01-30朱玥姝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0期
关键词:血管炎皮损组间

朱玥姝

(辽宁省核工业总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0)

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观察

朱玥姝

(辽宁省核工业总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0)

目的 分析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26例青斑血管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接受抗凝、抗炎、补充维生素等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改善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不良反应明显,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斟酌使用。

青斑血管炎;临床特点;治疗效果

青斑血管炎又称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Milian's白色萎缩等,属于皮肤微循环的慢性疾病,在临床并不常见。青斑血管炎病情夏重冬轻,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由于目前临床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而缺乏特效药物治疗。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血管舒张剂、抗凝剂、免疫抑制剂、高压氧、光化学疗法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1]。本研究分析了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26例青斑血管炎患者,均有皮肤表面褐色斑片、暗红色丘疹、疼痛等临床表现,部分丘疹溃疡、结痂,发生中央萎缩,多发生于双踝。双股、小腿屈侧出现网状青斑。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血常规、生化、凝血因子正常。皮损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提示真皮浅中层小血管扩张,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血管腔有血栓形成,稀疏的炎性细胞浸润。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13例,包括男性2例,女性11例;年龄13~38岁,平均年龄(24.36±8.51)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32±0.70)个月。实验组13例,包括男性3例,女性10例;年龄11~36岁,平均年龄(23.85±8.42)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28±0.67)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无显著差异,可比性良好。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予以保暖,口服贝前列素钠片40微克/次,3次/天;烟酰胺300毫克/次,2次/天;阿司匹林100毫克/次,1次/天。破溃感染处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3次/天[2]。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泼尼松治疗,剂量为12.5~25 mg/d。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皮损斑片颜色变淡,溃疡愈合,未见新发皮损。有效:治疗后疼痛症状减轻,皮损斑片颜色变淡,溃疡部分愈合,未见新发皮损。无效:治疗后疼痛、皮损症状未缓解,出现新发皮损[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数据分析方法: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分析。P值<0.05时,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达到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9.23%。实验组患者达到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31%。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实验组患者均出现柯兴氏综合征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00.00%。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青斑血管炎属于皮肤血管炎的范畴,多发生于青壮年女性,累及部位多为小腿下段,尤其是踝部好发,临床表现为紫斑、疼痛、溃疡,周围皮肤可见明显青斑。其中皮肤葡萄状青斑、疼痛性溃疡和白色萎缩瘢痕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青斑血管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青斑血管炎是一种微血管闭塞综合征。

本研究对26例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患者中仅5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女性占80.77%。患者年龄13~38岁,均为青壮年。这一结果与已有的临床报道相一致[4]。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发病诱因,无特殊服药史、高温环境接触史等。4例患者为秋季发作,22例患者为夏季发作,夏季发作占84.62%。所有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等免疫指标均正常,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相鉴别。

目前临床对于青斑血管炎的治疗以抗凝、抗炎、补充维生素等综合治疗为主。前列素钠、烟酰胺、阿司匹林等均为常用药物。破溃感染处外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部分专家建议可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存在着争议。本研究中辅以泼尼松治疗者总有效率高达92.3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者的69.23%。这一结果提示糖皮质激素可提高治疗效果。但辅以泼尼松治疗的所有患者都出现柯兴氏综合征,不良反应明显多于常规治疗者。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改善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不良反应明显,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斟酌使用。

[1] 王珊,李梅,余进,等.青斑样血管病2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12):764-765.

[2] 白娟,吴银华,方红,等.网状青斑样血管病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6):398-399.

[3] 李博,胡秋侠,钟桂芳,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4):11-13.

[4] 张凡,涂平,朱学骏.青斑样血管炎[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12):803-804.

R543

B

1671-8194(2016)30-0054-01

猜你喜欢

血管炎皮损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系统性血管炎
血管炎的分类及ICD-10编码探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ANCA相关性血管炎到底是什么病
高龄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性肾衰竭患者1例报道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