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合作学习的问题反思与发展趋
2016-01-29陈国娟
陈国娟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倡构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这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内在需求。而合作型学习模式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逐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度、学习内容、小组协调性方面的内容仍值得反思,教师应把握语文合作学习的趋势,合理调控引导,精选合作内容,促进语文教学长足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反思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25
合作学习能够合理构建良性竞争机制,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这种学习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并应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自觉动口、动手、动脑,充满兴趣地学习、巩固、拓展语文知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实现学生的优势互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合作学习模式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机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也需要我们正视和反思。
一、对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反思
1.学生的参与度不同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无疑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但纵观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总体状况,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明显较多。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发言、汇报、展示的机会也相对较多,而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处于被帮助的地位。这使得部分学生习惯于从基础好的学生那里直接获取信息,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导致最需要锻炼的后进生反而无法在语文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此外,一些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调控能力较差,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参与度差的问题,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
2.分组缺乏合理性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主要包括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在生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成绩、背景、性别、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在分组的过程中未能体现互补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导致学习小组在能力和基础上存在明显差距,致使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平衡性。这不仅违反了合作学习的内在发展规律,也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二、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趋势
1.合理调控引导
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教师要鼓励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进行独立思考,并引导小组内所有学生都积极发言,共同交流、探究。在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并参与合作小组的学习探究。教师既是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指导者和促进者。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实现角色转换。教师要深入学习小组内部,了解他们的参与情况、任务分配与完成情况、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或困惑,并进行适度点拨或矫正。当发现个别小组和学生持有独到见解时,教师要及时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在调控引导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采用友好、亲切的态度参与进去,既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讨论、思考,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2.精选合作内容
在进行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明确课堂学习的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合理选择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所选内容既要体现开放性原则,又要具备探讨价值。若内容过于简单,合作探讨将会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参与性,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若提出的探究问题难度太大,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就会产生挫败感,逐渐丧失兴趣,讨论也将陷入“摆样子”的尴尬局面中。例如,在学习课文《詹天佑》时,学生对课文中提到的“人”字形铁路缺乏具体认知。对此,教师可以将问题细致化、具体化,引导学生在本子上画出自己想象到的“人”字形道路,再安排学生讨论“谁画出的‘人字形铁路可以跑火车”。这样引导,学生手、口、脑并用,相互配合启发,就能共同解决难题。再如,在学习《春蚕》一课时,小学生受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的限制,通常不能理解为什么课文题目是春蚕,内容写的却是母爱。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春蚕的特点是什么?母亲的特点又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通过对比研究,学生就能逐步攻克学习难点。
总之,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把握好教师的教学趋势和学生的学习趋势,合理调控引导、精选合作内容,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 刘贤虎.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J].小学教学研究,2002(11).
[2] 陈海青.如何构建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模式[J].读写算,2012(12).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