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附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2016-01-29魏雅改田长江庄馨瑛照日格图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香附

魏雅改 田长江 庄馨瑛 却 翎 杨 于 包·照日格图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香附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魏雅改田长江庄馨瑛却翎杨于包·照日格图*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香附为中、藏、蒙、维以及傣医药学的常用药。本文主要从香附的性味、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比较香附在中医药学、藏医药学、蒙医药学、维医药学以及傣医药学中的应用异同,希冀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以拓宽临床应用。

【关键词】香附;中医药学;藏医药学;蒙医药学;维医药学;傣医药学

香附Rhizoma Cyperi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根茎(或块茎)。根茎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3.5cm,直径0.5~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并有数个明显而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众多未除尽的暗棕色毛须及须根痕,为“毛香附”;去净毛须的较光滑,有细密纵脊纹,环节不甚明显的为“光香附”。质坚硬,蒸煮者断面角质样,棕黄色或棕红色;生晒者断面粉性,类白色,内皮层环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生于山坡草地、耕地、路旁水旁潮湿处。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因香附在中医药学以及藏医药学、蒙医药学、维医药学和傣医药学中的原植物是同一品种,其性状鉴别特征和产地分布也基本一致,且都是临床常用药,但对其药性理论、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认识不同,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这三方面的异同,希冀互相借鉴,拓宽香附的临床应用。

1药性理论

1.1中医药[1]:中医药学认为香附味辛、甘、微苦、性平。归肝、三焦经。关于其药性,《别录》载:“味甘,微寒,无毒”;《医学入门·本草》载:“辛、甘,气平,无毒。沉也,阴中阳也。”《本草汇言》载:“味苦、辛、甘,气温、涩,无毒。入足厥阴,亦如手太阴经。可升可降。”

1.2藏医药[2]:藏医药学认为香附味辛、甘、涩,性凉。《度母本草》载:“味辛”;《宇妥本草》载:“其味甘”;《蓝琉璃》载:“味辛、涩”;《甘露本草明镜》载:“味辛、涩,消化后味苦,性凉,效锐”。

1.3蒙医药[3]:蒙医药学认为香附味辛、涩、微甘,性平。《认药白晶鉴》载:“味甘、辛、涩”。

1.4维医药[4]:维医药学认为香附二级干热。《白色宫殿》载:“干热”;《拜地依药书》载:“一级热,二级干”;《药物之园》载:“二级末干热。有人认为一级热,二级干”。

1.5傣医药[5]:傣医药学认为香附味苦,气香,性温。人水、风塔。

2功效主治

2.1中医药[6]:中医药学认为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证。

2.2藏医药[2]:藏医药学认为香附能利肺,利肠,祛风止泻,消炎解毒。主治喉炎,音闭,气管炎,肺热,肠热,伤寒,消化不良。《如意宝树》载:“治热泻,祛风”;《度母本草》载:“治培根病、肺病引起的音哑”;《甘露本草明镜》载:“治肺病,音闭,培根及肠病”。

2.3蒙医药[3]:蒙医药学认为香附可以清肺热,平喘,止泻,止痛。主治肺热咳嗽,喘息,咽喉肿,热痢。文献《晶珠本草》记载:“治音哑、肺病,益肠”;《认药白晶鉴》载:“清疫热,治肺及大小肠病”。

2.4维医药[4]:维医药学认为香附生热燥湿,温补肠胃,散气止痛,补脑补心,强筋健肌,养颜生辉,除臭固龈,软坚消痔,利尿排石,温宫通经,驱虫解毒。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如胃脘虚弱,腹痛腹泻,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面色黄白,口臭牙松,各种息肉,结石尿少,腰痛经少,肠道生虫,毒虫咬伤。

2.5傣医药[5]:傣医药学认为香附能通气血,止痛,清火解毒,敛疮收口。主治月经失调,痛经,经闭;头痛头昏;疔疮痈疖脓肿。

3临床配伍应用

3.1中医药[1]

3.1.1疏肝理气止痛中医药学认为香附辛散苦降,甘缓性平,长于疏肝理气,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肝郁气滞之证,无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治胁肋脘腹疼痛,多配郁金、延胡、柴胡、白芍等共奏疏肝理气止痛之功;治气郁经前乳房胀痛,可配白芍、当归等养血柔肝,和络止痛,如《傅青主女科》开郁种玉汤;疝气初发,偏气滞者,可配橘核、川楝子、小茴香同用,如《医学心悟》橘核丸。另外,香附通过配伍可以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经郁热、肝血亏虚、肝气亢逆、肝经风火、肝气夹痰浊、瘀血阻滞等多种头痛[7]。

3.1.2肝郁犯胃中医药学认为香附性擅宣三焦,解六郁,对于肝气犯及脾胃所致的一切气滞作痛之症,临床常配乌药、甘草同用,如《局方》小乌沉汤;脾虚气滞,脘痞腹胀,食少,呕恶者,亦可用本品快气之功,配人参、白术、白豆蔻等同用,如《万病回春》香砂养胃汤;外感风寒,内兼气滞,形寒身热,胸脘痞闷,可配苏叶同用,如《局方》香苏散,可收里通外达之效。

3.1.3调经止痛诸多本草中皆强调其在气血调和方面的重要功效,善治气血相关之疾病。且其中较多部本草指出,香附在郁证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并指出其在妇科疾病中的功效,并誉为“妇科仙品”,“血中气药”[8]。临床常与当归、白芍等理血调经药同用,或随证配伍;如血热瘀阻,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可配赤芍、丹皮、益母草、当归等同用;若子宫虚寒,月经不调或不孕,可配艾叶、官桂、吴茱萸等同用,如《直指·补遗》艾附暖宫丸。

3.1.4安胎中医药学认为香附可用于胎动不安。如妊娠恶阻,胎气不安者,配藿香,如《圣惠方》二香散;若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可配熟地、阿胶、当归、白术、杜仲等同用,如《万病回春》千金保胎丸。

3.2藏医药[2]

3.2.1治热痢病船形乌头、马兜铃、草红花、止泻木子、青杠、尼泊尔紫堇、西谷米、五味子各一两,波棱瓜七钱,木橘三两,香附子三两,以上十一味共研为末,早晚各服六分。

3.2.2治儿童寒性腹泻香附子三钱,喜马拉雅紫茉莉二钱,黄精二钱,天门冬二钱,青稞黑粉菌十六分,以上五味共研为末,早晚各服六分。

3.3蒙医药[3]

3.3.1治胸闷咳嗽、气喘、胸胀痰稠葡萄干、石膏各15g,红花、甘草、香附、全石榴各10g,肉桂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3.3.2治协日性肠绞痛、热痢木瓜40g,香附、木通、茯苓、五味子、橡子、木鳖子(制)各20g,丹参、查干泵嘎、西红花、止泻木各1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3.4维医药[4]

3.4.1治小儿头癣取适量香附研细,与适量橄榄油调配敷于局部。

3.4.2治胃虚、胃脘烧痛、口臭取适量香附用水磨出药味,倒入陶瓷中,用温火煎至水分蒸发,每日早饭时口服适量。

3.4.3驱除肠道寄生虫取香附30g,浸泡在适量酒中,用温火煎成汤剂口服。

3.5傣医药[5]

3.5.1治月经失调,痛经,经闭香附15g,羊耳菊根15g,益母草15g,煎服。

3.5.2治头痛头昏香附、帕棍母、苦藤叶、黑种草籽各适量,捣烂用猪油调匀外包颈项部;并取香附25g,煎服。

3.5.3治疔疮痈疖脓肿鲜香附适量,象牙粉少许,捣烂包敷患处。

4临床应用比较分析

香附作为传统药用植物,在中、藏、蒙、维、傣医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从药味上看,中、藏、蒙医药学均认为香附属辛甘之品;在药性方面,中、蒙医药学认为香附是平性,维、傣医药学则认为香附具温热之性,而藏医药学则认为香附是凉性。因中医药学与各民族医药学对香附的性味认识不同,所以对香附在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上各有特点。在功效主治上,中医药学和傣医药学认为香附可以调理气血,通经止痛;藏医药学和蒙医药学则认为香附能清利肺热,止泻,止咳平喘;而维医药学认为香附可以生热燥湿,温补肠胃,散气止痛。从临床应用来看,中医药学和傣医药学重用香附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功。此外,傣医药还认为香附可以治疗头昏头痛,疔疮痈疖脓肿;藏、蒙医药学认为香附与其他药物配伍可以治疗热痢。另藏医药学认为香附还可治疗寒性腹泻,蒙医药学则认为香附可以治咳嗽气喘及肠绞痛等;而维医药学认为香附经过加工可以治疗头癣,胃虚胃痛及驱除肠道寄生虫。

我国各少数民族医药体系用药独具特色,是祖国医学的文化瑰宝之一,也是中医药开发利用的博大资源库。借此,希冀传统的中医药与各民族医药体系相互借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拓展临床应用,充分利用传统医药资源,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9]。通过比较探讨香附在中医药学和藏、蒙、维、傣医药学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挖掘开发传统医药资源,提高整体水平,开拓天然药物的临床应用[10]。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第二十四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60-56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52-25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蒙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04-305.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7-279.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傣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81-182.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41.

[7]丁元庆. 香附治头痛的机制与配伍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4):350-352.

[8]季宁平,卢君蓉,王世宇,等.香附的本草考证[J].中药与临床,2015,6(3):56-61.

[9]朱自仙,包·照日格图,姜俊玲,等.浅析姜黄在中、傣、蒙、藏及维医药学中的临床应用异同[J].四川中医,2012,30(5):55-57.

[10]包·照日格图,胡格吉乐图,包凤兰.试论传统医药比较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2(1):2-4.

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Rhizoma Cyperi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ional Medicines

WEI YagaiTIAN ChangjiangZHUANG XinyingQUE LingYANG YuBAO·Zhaorigetu*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Rhizoma cyperi, a kind of traditional medical herbs,is used widelybot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betan medicine ,Mongolian medicine,Uigbur medicine and Dai medicine.To discus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rhizoma cyperiin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Minoritymedicine,from medicinal properties theory,functions and indications,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hoping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broade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rhizoma cyperibased on retaining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Rhizoma cyperi;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betan Medicine;Mongolian Medicine;Uigbur Medicine;Dai Medicine

(收稿日期:2015.12.26)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017-02

作者简介:魏雅改(1988-),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临床中药学,E-mail:906121705@qq.com通信作者:包·照日格图,E-mail:rigdan@126.com

猜你喜欢

香附
香附和醋香附HPLC 特征图谱及多元统计分析
香附挥发油对慢性束缚应激小鼠焦虑行为的影响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胃寒痛
治疗胃脘痛验方
治胃寒痛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香附药材中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香附酮
对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含香附制剂质量控制的探讨
香附油滴丸中 α-香附酮在血液及细胞中的移行情况探讨
HPLC-ELSD法测定中药两头尖中竹节香附素A